2020-02-1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第六十一本《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

Charles Duhigg。2012。大塊文化。鍾玉珏、許恬寧譯。

❦推薦給:想知道「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的人

超好看的一本書!我看超久的,有很多考證知識,字很小,把每個例子串得很好,這麼有知識份量的一本書,好像是第一次看!跟那瓦羅的不太一樣,這本讀起來有點像在看文獻,但是聽作者把文獻用很有趣的方式說給你聽!
就在我正準備寫筆記的時候,我突然發覺,這本書值得重看一遍!!(可惜我沒那個時間)
看了很久,續借了很多次,在打筆記的時候,也再想到這又會是我怎麼樣的習慣,讓我可以看到這本好書?

~佳句摘錄~
P7 序
「我們這一輩子所作所為均已定型。一切不過是習慣之總和。」William James於1892年寫道。我們每天下的決定看似深思熟慮,其實不然,而是因為習慣。雖然每個單一習慣的重要性微乎其微,諸如上館子會點什麼菜、多久運動一次、組織思緒的方式、工作程序等等,但是時日一久,這些習慣對我們的健康、工作效率、財務狀況、人生幸福都有極大的影響。2006年杜克大學一位研究員發表了一篇論文,發現人們每天的活動中,逾百分之四十是習慣使然,而非來自決定。
P13
嚴格而言,習慣的定義為:刻意或深思後而做了選擇,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一開始,我們會動腦決定自己該吃多少,在辦公室該專心做什麼,該多久去小酌一次,或什麼時候該去慢跑。不過一陣子之後,我們不再深思,也不再選擇,一切變成自動自發。這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若能了解前因後果,就能隨心所欲,照自己選擇的方式,重新培養新的習慣與模式。
P105 改變習慣的黃金律---為何轉變會發生
他們發現到一個規律。資料顯示,酒癮患者以新習代替舊習後,通常能維持一段清醒時間,直到遭遇了令其招架不住的突發事件。此時,無論之前學了幾招新習,一部分人仍會恢復酗酒的舊習。
然而,包括約翰等人在內,相信他們的人生受到「更高的力量」左右,這些人較能撐過壓力的折磨,遠離酒精誘惑。
研究人員發現關鍵不在上帝,「相信與否」才是戒酒成敗的主因。人一旦學會相信一件事,這個修為與習慣會擴及到人生其他面向,包括相信自己能夠改變。調整過的習慣迴路能否永久定型,取決於信任
P142 核心習慣激勵廣泛改變的第三式:建立文化,以利新價值深植企業。
在西點表現優異的學生,入學時即已具備多項訓練有素的心理與生理習素,不過這些習慣不足以支撐他們至畢業。
為求成功,他們需要一套核心習慣,諸如每天和志同道合的死黨聚會,藉此補充能量克服未來的挑戰。核心習慣之所以能改造我們,因為這些習慣塑造了風氣與氛圍,讓大家在難以抉擇或猶豫不決時,重拾可能會棄守的原則或價值。
P151 星巴克與讓人成功的習慣---如何讓意志力自動運作?
研究人員表示:「高度自律的青少年在所有的學業表現變項,表現都超過較為衝動的同學。自律程度能預測學業表現的程度高過IQ。此外,自律還能預測哪些學生能夠在學年之中改善成績,IQ則沒有辦法預測……自律對於學業表現的影響力高過智力天賦。」
賓州大學的研究人員Angela Duckworth告訴我,幫助學生成功、增強意志力最好的辦法,就是習慣成自然。「有的時候很能自制的人看起來不需要花什麼力氣就能自制,但那是因為他們已經讓自制變成一種自發行為。他們不需要用頭腦想,意志力自然就會發生。」
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夠改變,如果你能養成習慣,那麼改變就會成真。這就是慣性真正的力量:了解你的習慣是你選擇的。一旦選擇了,而且變成自發行為,那麼選擇不只會成真,而且還會開始讓人感覺不可避免,如同詹姆斯所寫,那「讓我們無法抗拒,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命運,不管那究竟是什麼樣的命運。」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