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1/1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讓學生不再跳過古文:談古文閱讀教學的經驗及思考

教國文這幾年來,發現許多學生對古文有非常大的恐懼,很多學生到了高三,看到古文就直覺跳過,或者隨意瀏覽選出答案,前幾年更發現有國文程度不錯的學生,無論模考或學測怎麼考,都卡在13級左右。我仔細把他們的考卷一份一份拿出來看才發現,原來是選擇題古文閱讀的部分拿到的分數不多,於是我就在思考,到底古文該怎麼教?
是否精準掌握古文文意,成了能否深化理解的關鍵
對我來說,無論是古文、白話文,甚至是英文,這些文字都是載體與媒介,閱讀的重點應該還是在內容主題本身,不過,當學生無法確實精準掌握文章時,這些內容主題的深究與討論似乎會顯得空泛,不夠紮實。
因此,我覺得「讓學生具備掌握古文的能力」會是國文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過往我們的教學與學習經驗中,似乎因為課內古文篇章多,大家多背一點古文原文、註釋,因而熟能生巧,漸漸可以掌握古文閱讀測驗的文章內容,再加上過往古文考題,大多評鑑學生「看懂」,因此題目多以檢索訊息為多。
然而,現在學生每次段考(含補充文選)大概平均只有1-2課古文,再加上現在許多考題會考到統整解釋,甚至出現許多文白對讀的考題,考題難度及變化性其實比以前的考題高很多。
一般來說我們可能會覺得,多讀、多看應該就會進步,其實這樣說也是沒錯,不過從這幾年的經驗中發現,如果學生「多讀」的時候讀不懂就直接看翻譯,基本上這樣要進步有點困難。
練習讀古文應該要參考註釋或註解,然後用自己的理解及語言說出來,或寫下來,這樣才是真的懂。因此,我在上國文課也是不大整段整句翻譯的,我會清楚解釋字詞、句式,再帶學生串連。
對此,我就開始思考,眼前這一批有一堆從國中開始就放棄讀古文的學生,該如何以最短的時間讓他們能夠掌握古文閱讀的能力。這幾年我嘗試用以下三個階段來引導。
階段一:用課本15篇的素材,累積資料庫
雖然現在課內古文很少,但這樣也或許可以把這幾篇當作基本功,因此,我這15篇古文都會考「糸侖的魔鬼訓練教室」,藉此幫學生累積字義庫,這種考卷不會只挖課本有的註釋,我會特別強調一些古文中常見的字詞及文法,例如:之、於、故、或、斯等,或使動、意動用法等加強提醒。這個跟一般考單字註釋的差別在於,我會給全部原文,而非只有題目,目的是不希望學生死背,而是他們可以在複習時,透過不斷重複看句子,強化這些字在古文中的用法。
這個部分上課要講的很清楚,也要確實要求學生記筆記,然後未達標準分數要補考。(這好像變成學生畢業後的共同回憶)
很多人可能認為,學生課內文章如果很熟,課外的應該也不會看不懂吧!
我不否認這樣的學生有一定的比例,但絕大多的學生其實是需要老師幫忙他們做這部分的「學習遷移」。
階段二:古文閱讀的策略引導
接著,第八節閱讀寫作課,我就較系統化的引導學生讀古文的策略,基本上讀古文跟白話文是一樣的,要先掌握文體及判讀重點。例如:記敘文章要找出人事時地等基本內容,並且找出事件的轉折;抒情文章要試著分析作者是否以景寫情,以及情感轉折;說明文章要掌握作者要傳達的概念、想法或者事物的原理原則為何;議論文章則要釐清作者觀點為何,舉了什麼例子來說明,最後做了什麼結論。當中,要特別注意「寓言」類的文章,其背後要傳達的寓意要能掌握。
在引導學生做文章內容分析的練習前,就可以開始搭配字詞義的「學習遷移」練習,這時候我就會跟學生培養默契,只要看到陌生古文上有框格子的,都要把字詞義寫在旁邊。
課堂上我帶著他們從頭到尾做一遍,接著一天一篇回家讀,回家讀的時候,先把字詞標上去,隔天課堂上我就會設計相關閱讀題來檢核。而這幾篇文章我搭配本次段考《韓非子》跟《左傳》,還有上次段考教過的柳宗元相關作品來選材。
第八節課堂上我先帶學生讀單題古文題,接著帶他們讀韓非子〈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一天的回家作業就是〈種樹郭橐駝傳〉,回家要完成講義上的內容,尤其框框內的字詞,隔天課堂前10分鐘我會有考卷做閱讀檢核,最後我再檢討。
〈種樹郭橐駝傳〉回家作業部分(這部分我引用跟參考了三重高中林偢萍老師的講義)
第一次我會讓他們看著自己的講義筆記來完成閱讀檢核的考試,因此考卷只有這樣小小一張,僅有兩題。
〈種樹郭橐駝傳〉課堂小考卷
第二次,我一樣請他們回家先讀韓非子「鄭袖工於心計」,但隔天我就不讓他們看筆記了,考卷的設計上,我請實習老師柔儀把原文放上去。
〈鄭袖工於心計〉課堂小考卷 (吳柔儀老師編製)
從第三次開始,我就試著讓學生不用準備,現場考古文閱讀卷,這時候我就選課本中的〈猛狗社鼠〉,讓學生在上課前先考,我再來上課,如此也可以看出學生對這類型文章閱讀的困難點為何,後來發現這樣上課效果很好,一問一答順暢無比,但上到後面寓意部分時,卻發現問答過程卡住,如此老師也清楚學生的學習難點。
〈猛狗社鼠〉課前文言文閱讀小考卷(吳柔儀老師編製)
階段三:主題式古文閱讀練習
接下來的進度開始上〈燭之武退秦師〉,我覺得應該讓學生好好讀《左傳》,否則太可惜,2020年最後幾堂課上完〈燭之武退秦師〉,我就把僖公30年附近前因後果做成「主題式左傳選讀」陪伴學生度過2020年的跨年夜,然後2021再來看看成果及檢討。
2021第一堂課收作業時,繳交的比例很高,還有好幾位學生跑來跟我說,他還請他媽媽去借《左傳》,後來在檢討時,也發現大部分學生已經自發性拿紅筆出來訂正,透過ㄧ來一往的提問過程,也發現學生能掌握這一整個階段的事件發生,並能慢慢發展出自己的觀點。
〈左傳選讀〉學生作品
其實還有階段四,就是把古文當作各種類型素材之一,開始結合白話文、圖表、歌曲、影音等做多文本的閱讀寫作教學,這系列課程預計在高二下出現,屆時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
高二上對於學生讀古文習慣的建構及養成相當重要,要先讓學生面對它,接著學生就會有「看得懂」的成就感,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逐漸成了一種習慣,過程需要不斷觀察、檢核、調整閱讀單及評量卷,而且一開始都要自己收回來批閱,這樣一步一步帶,學生的古文閱讀能力才會逐漸進步。
或許很多人會好奇,學生的反應如何,基本上我過去幾年也都會這樣做,過去會有一些學生可能會比較懶的寫,但不知道為什麼到今年這一屆,這樣的學生比例少很多。很多學生學古文比上白話文的課還要認真。(是因為我越來越霹靂嗎?)
總之,這幾年來我發現,古文閱讀「多讀就會進步」這話只說對一半,多讀沒錯,但老師要化身輔助者,協助學生建構資料庫、設計相關學習單講義,偶爾恩威並施,帶學生遷移他的學習經驗,如此才會讓學生更有成就感,也會更有效率。
先說到這裡,接下來有機會再聊聊如何慢慢帶學生克服令他們恐懼的大魔王之一:古典韻文閱讀!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