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參與 vs. 要孩子自己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我知道台灣有一些教養方式,會認為「這是孩子年紀做得到的,要叫自己來」,因為我沒有接受過這些理論的訓練,所以我對於這個觀點的出發點並不了解,無法針對這個方向進行討論。
我就分享我學的RIE育兒法吧!在與孩子的互動上RIE強調的是:邀 請 參 與 ,
並不是 要 求 參 與 唷!
從寶寶不會說話、不會翻身的時候,RIE就開始邀請寶寶參與,與他身體、日常照護相關的活動,在換尿布的時候,每個動作都會告知他,也會告知後等待他是否想要一起參與,像是:
|現在要把髒尿布從你身體下拉出來囉!
|你想要自己把腳抬起來嗎?
|(等待)
|反應A:(寶寶有動腳)你自己把腳抬起來呀~
|反應B:(寶寶不動)我要幫你把腳抬起來的唷~
「邀請參與」,而孩子可以選擇參與或不參與。
小孩其實都會想自己來,因為一直被人服務,是一種「你不行、我比你行」的概念,小孩並不喜歡!在阿德勒的理論裡,這是天生的自卑感,而沒有人會享受自己不行的貶抑感,因此會努力想要克服這個困境,也因此大部分的小孩都很愛說:『我自己來!』
如果你一直是邀請孩子參與的家長,你和孩子之間會比較容易發展到他自己來。
我覺得理由也很簡單,是人都討厭被要求,就像我媽叫我去洗碗時,我第一句就直覺回答:等一下..... XDD。
所以在RIE的理論外,將心比心,是我最強調的育兒法寶。
從小每次翻倒水都是我擦,從寶寶的時候就是,但是他如果伸手想一起參與,我就讓他一起來,現在他會說他自己擦,當然我就翹腳看他做啊!
那如果他不願意擦呢?我會跟他說,
|你把水打翻了,
|於是我就多一件擦地板的事情要做,
|這樣我很累,
|所以我想太累的話,我決定不會讓你的杯子一直有水,
|等你想喝水的時候我再幫你裝水,
|或是用水壺裝不會翻倒的
就以事實陳述的方式告訴他,他可以選擇擦與不擦,但是他不收拾會造成我的疲勞、變成我的負擔,所以我擁有權力可以改善這個負擔,而改善後的結果,如果不是他喜歡的方向,那他在抱怨抗議的時候,我會陪伴他思考一下,該怎麼讓這個方向回到他想要的方向。
我和他討論的重點不在於「你要擦」!討論的重點是這個行為會如何影響我們的關係。每個人都有行為自主的自由,不過這個行為必須不造成別人的困擾,兩個人的關係才會和諧、舒適,在這個共好前提下,自由就會出現。就如同我們在家可以大聲唱歌,但如果會吵到鄰居,就需要控制音量,唱歌的自由我們的確擁有,但是還是需要在與他人共好的情況下,在意如何經營友善了鄰居關係。
其實這個邀請參與的部分,真的好像不太容易被理解,最近我就發現,連我先生都不太了解我的方向,
因為上週我聽到兒子請爸爸餵吃飯時,爸爸不要,跳跳糖說:媽媽說『被餵比較香耶!』我老公直覺回答:「媽媽怎麼可能會這樣說!」
『被餵比較香耶』這句話真的是我說的,跳跳糖有時候飯吃一吃會想要我餵他,我把這當成一個撒嬌的行為,某次我就半問他半肯定句的說:『是被餵比較香嗎?!』
他就說:對。
我願意餵他,即使我知道他可以自己吃完。而且正是因為我知道他可以,所以當他要我餵的時候,我更放心地提供協助。
誰沒有想要耍賴、撒嬌、假裝不會被人服務的時刻,我有,那我的孩子有也很正常。我在耍賴和撒嬌的時候,是在確認我和對方的關係,以及享受我和對方的關係,所以我也同樣地相信,跳跳糖在耍賴和撒嬌的時候,也都和我一樣,正在享受我和他的美好關係,一切可以這麼的自在、這麼的賴皮也有人愛著!
當然也不是他每次撒嬌要我餵,我都會欣然同意,如果那個時刻我不想餵他,就大方地拒絕他啊!
他如果因此就生氣、甚至就不吃飯,我可以做的,是陪伴他度過情緒,吃不吃飯是他的選擇,會不會餓也是他選擇後的自然後果。
去年在RIE的課堂中,RIE老師分享某次受邀去中國的蒙特梭利幼稚園演講,午餐時間到了,每個孩子都依序自己拿餐盤、領餐點、坐在椅子上,RIE老師旁邊坐了一個小女孩,女孩把自己的湯匙給老師、請RIE老師餵她,RIE老師就欣然接受開始餵,幼稚園老師發現後靠近關切,她和RIE老師說:她知道如何自己吃飯!RIE老師說:「孩子邀請我餵她,而我願意回應這個邀請。」
RIE不擔心這會剝奪孩子自主吃飯的能力,因為孩子已經學會了的能力,你怎麼拿得走!?!
當孩子已經會走了,即使你抱他走過馬路,他依舊不會忘記如何自己走路的啊!
在RIE裡,與孩子的關係最重要,這個關係,是自然、互惠、相互理解與尊重的。
因為關係是最重要的,每次的互動都努力建立在雙方都舒服的情境下。
要不要讓孩子一起煮飯,也是這個概念的延伸。
跳跳糖喜歡削皮,所以現在只要是能夠削皮的:白蘿蔔、菜瓜、大黃瓜,我都會問他要不要來削皮?但是這是邀請參與,不是必需做完的煮飯工作,所以他削一削說:我削完了,即使根本還有一半以上的皮沒削掉,我都一樣會謝謝他,讓他洗洗手離開廚房。
重點都是我有邀請、他想參與。
也因為這都是邀請參與,沒有特別的好棒!你好厲害!我不會特地誇獎他,但是我都會謝謝他的協助和付出。跳跳糖現在自己定義自己為會煮飯的人,他會問我:「醫生知道我會自己煮飯,他會說什麼?」我回答:「哇!你是一個會煮飯的人啊!」(他不喜歡被定義為小孩,所以我盡量用人來稱呼他)
光是這樣的對話,跳跳糖就很開心以及滿足。
因為開始參與,他也會想做其他的事:我可以煮菜嗎?我可以打蛋嗎?這些也都可以隨著媽媽自己的判斷決定要或不要讓孩子參與。
參與,但不是要求、或是必須做完。
在這個議題上,我還有一個感覺,就是太多資料宣傳:「幾歲內必須學會的n件事」or「幾歲內必須體驗的n件事」,這些分享一開始的立意都是好的,為的是讓家長有跡可循的觀察自己孩子,但是如果變相成為一種壓力:
「擔心孩子在oo歲怎麼還沒學會做xx事」or「過度積極孩子在oo歲一定要做過xx事」
那我感覺這些文章,對於親子關係並沒有正向的幫助!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而發明大師愛迪生不僅有學習障礙,還被老師評斷為智能不足。
教養配合著孩子的發展,最重要的還是健康自在的親子關係,逐漸放下追逐里程碑的教養焦慮,感受和觀察孩子的當下,以及回顧看到他的進展,這種滿足感,會讓每一個家庭都閃閃發光的!
最後,無論你們的家庭是否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們,今晚、一家好睏。⭐️🌙🌟
糖果家好好睡,現在也可以用聽的囉!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跳跳糖出生以前,我就有稍微思考過這個主題,因為我也在美國住了一小段時間,我很肯定英文的重要,所以在他出生後,我試著與他盡量用英文交談。 那時候我的確是希望為他創造英文環境,讓他能夠自然的學習英文。  不過,就如同之前三歲感想分享過的,在媽媽講英文、爸爸講華文、阿公阿嬤講台語的三聲道下
生活裡與各類人的相處當中,是否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感覺:「對方亂說!他騙人!」 尤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與孩子之間,家長常常氣急敗壞,大聲說:『你再黑白講我就#%$^!』 你知道嗎?孩子有可能並沒有黑白講唷! 研究證實,即使在同一個空間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對於發生在眼前的事件,說出不一樣的劇情、人物描述
我一直相信小孩的學習力的確無限,也真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像是海綿般的不斷吸收! 現代腦神經科學證實,0-3歲是腦神經開發的爆炸時期,三歲腦神經元的連結是一輩子的最高峰,之後會隨著生活經驗,修剪掉不需要的,保留下需要的。腦神經元的連結會隨著不再使用而被修剪,減少使用的會成為弱連結,只有持續不斷使用的會留
自主遊戲的定義很單純,就是由孩子主動發想要玩什麼、怎麼玩,不是由家長提供遊戲規則、家長在一旁手背後面觀看。 自主遊戲很簡單,不用幫孩子規劃該玩什麼、玩什麼才能夠訓練哪些技能,這些由家長設計的遊戲,即使是由孩子自己操作,都算是你幫孩子設計遊戲、你是遊戲主。
最近看完的書跟教養似乎無關的書,天下文化出版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邊看我卻發現這本書跟教養上的連結,是非常多的呀!!! 這本書的起點是作者克里斯・查布利斯和丹尼爾・西蒙斯的「你看不見那隻大猩猩」的實驗,榮獲:心理學搞笑諾貝爾獎 從這個起點開始,
很多爸媽都會問我,到底在睡眠調整訓練開始之前,有沒有什麼是必要入手的工具呢? 嬰兒睡袋 當然有哇!語嫣推薦預先準備的家私清單有這些: 堅固、安全、床板和圍欄高度事宜的嬰兒床 嬰兒床上清空:沒有枕頭、棉被、床圍 以及.........
跳跳糖出生以前,我就有稍微思考過這個主題,因為我也在美國住了一小段時間,我很肯定英文的重要,所以在他出生後,我試著與他盡量用英文交談。 那時候我的確是希望為他創造英文環境,讓他能夠自然的學習英文。  不過,就如同之前三歲感想分享過的,在媽媽講英文、爸爸講華文、阿公阿嬤講台語的三聲道下
生活裡與各類人的相處當中,是否時不時會出現這種感覺:「對方亂說!他騙人!」 尤其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與孩子之間,家長常常氣急敗壞,大聲說:『你再黑白講我就#%$^!』 你知道嗎?孩子有可能並沒有黑白講唷! 研究證實,即使在同一個空間的兩個人,都有可能對於發生在眼前的事件,說出不一樣的劇情、人物描述
我一直相信小孩的學習力的確無限,也真的看到自己的孩子像是海綿般的不斷吸收! 現代腦神經科學證實,0-3歲是腦神經開發的爆炸時期,三歲腦神經元的連結是一輩子的最高峰,之後會隨著生活經驗,修剪掉不需要的,保留下需要的。腦神經元的連結會隨著不再使用而被修剪,減少使用的會成為弱連結,只有持續不斷使用的會留
自主遊戲的定義很單純,就是由孩子主動發想要玩什麼、怎麼玩,不是由家長提供遊戲規則、家長在一旁手背後面觀看。 自主遊戲很簡單,不用幫孩子規劃該玩什麼、玩什麼才能夠訓練哪些技能,這些由家長設計的遊戲,即使是由孩子自己操作,都算是你幫孩子設計遊戲、你是遊戲主。
最近看完的書跟教養似乎無關的書,天下文化出版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一邊看我卻發現這本書跟教養上的連結,是非常多的呀!!! 這本書的起點是作者克里斯・查布利斯和丹尼爾・西蒙斯的「你看不見那隻大猩猩」的實驗,榮獲:心理學搞笑諾貝爾獎 從這個起點開始,
很多爸媽都會問我,到底在睡眠調整訓練開始之前,有沒有什麼是必要入手的工具呢? 嬰兒睡袋 當然有哇!語嫣推薦預先準備的家私清單有這些: 堅固、安全、床板和圍欄高度事宜的嬰兒床 嬰兒床上清空:沒有枕頭、棉被、床圍 以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大部份的情況我都很想自己掌控,那讓我有安全感。而且我很仰賴我所觀察的證據。打破這一切都是從我生了個孩子開始。 在他戒尿布時期,我非常尊重他的意願,也不太聽旁人說什麼幾歲就可以開始訓練了,我知道有些家長會因此很得意炫耀,逢人便說:「我小孩還沒兩歲就戒尿布了啦,就是要訓練。」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多次朋友來家裡玩,看見正男妮妮自己穿鞋襪、自己吃飯.....,問我有關孩子自我能力的訓練,我看著他們兩個,記憶之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從來也沒想過要『訓練』小孩,對我來說,『訓練』一詞是用於寵物的,比如說『老公』。兩個小孩,很早就會自己穿鞋襪,妮妮不用多說,小時候每天看著哥哥自己來,早就激起了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孩子吃飯總是虎頭蛇尾,最後只好由我這個老媽子一口一口餵進他們的嘴,可是心中實在很不願意,動手拿湯匙挖飯、放進嘴裡,這是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所以為了要讓他們全程自己吃飯,也是費煞腦筋。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新手家長在面對各種問題時,期待得到即時有效的答案,但也許所有答案都在孩子身上。從親餵的吸吮習慣到睡眠訓練,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家長也有自己的底線和需求。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體悟和成長。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大部份的情況我都很想自己掌控,那讓我有安全感。而且我很仰賴我所觀察的證據。打破這一切都是從我生了個孩子開始。 在他戒尿布時期,我非常尊重他的意願,也不太聽旁人說什麼幾歲就可以開始訓練了,我知道有些家長會因此很得意炫耀,逢人便說:「我小孩還沒兩歲就戒尿布了啦,就是要訓練。」
Thumbnail
  在課堂上我學習到一個觀念,不要用學習筷,學習筷是讓孩子用夾的方式去使用,拿掉學習筷之後反而不會用筷子,而兩歲可練習使用真筷子。剪刀也是兩歲可練習。也學習到可以問孩子對溫度的感覺「很冰嗎?還是一點點冰?」讓孩子回答時能感受自己的感覺,增進語言的表達。以及沙、水、石頭,是孩子不哭的三寶。  
Thumbnail
多次朋友來家裡玩,看見正男妮妮自己穿鞋襪、自己吃飯.....,問我有關孩子自我能力的訓練,我看著他們兩個,記憶之流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從來也沒想過要『訓練』小孩,對我來說,『訓練』一詞是用於寵物的,比如說『老公』。兩個小孩,很早就會自己穿鞋襪,妮妮不用多說,小時候每天看著哥哥自己來,早就激起了
Thumbnail
你有想過讓家務成為孩子的快樂源泉嗎?家務不只是日常的必須,也是孩子學習責任、合作與家庭價值觀的絕佳機會。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從「命令」轉變為「邀請」,透過具體的指示與正面鼓勵,激發孩子的參與感與成就感,讓家庭生活充滿歡樂與學習。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培養孩子成為家中的小幫手,共創溫馨的家庭氛圍吧
Thumbnail
孩子吃飯總是虎頭蛇尾,最後只好由我這個老媽子一口一口餵進他們的嘴,可是心中實在很不願意,動手拿湯匙挖飯、放進嘴裡,這是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所以為了要讓他們全程自己吃飯,也是費煞腦筋。
其實小孩一直都在學身旁大人的一切,尤其是主要照顧者的小言小行,這些只是還不會馬上表現出來而已,不代表他沒學起來。 而且小孩真的只學「你所做的」,而不一定會聽「你所說的」,身教真的重於言教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