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透過「微人脈」的助攻找到三份工作,累計加薪 100%?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有些小事我們糾結,有些關係我們忽視。
目光放遠,關係拉近,
每日省思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提醒。」── 閱讀人粉絲專頁
平時極為密切的家人、好友、相似度較高,收入、階層、視野與想法都很接近,彼此擁有的資訊重複性高。弱關係則不同,它在你的固有社交網之外,或處於你的社交邊緣位置,你與他之間的「社會距離」較遠,資訊傳遞經過多個樞紐,因此能連結到不同的社交網絡,也就是說,「他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情」(出自〔多應酬才能交到朋友?花 20% 的時間聯絡的點頭之交,反能帶來 80% 的機會宰〕,《經理人月刊》,Nov. 2021,no. 204,頁 73)。
所以,你開始經營「微人脈」了嗎?
想跟大家分享這篇我去年 9 月在《大人學》發表的文章(已超過 8,405 次瀏覽),很適合有在交朋友或沒在交朋友的人;也很適合想透過人際關係找工作的人。
喔,那就是,所有人。
【分享文章標題】

我如何透過「微人脈」的助攻找到三份工作,累計加薪 100%?

【文章摘要】

二、Weak Connection Counts More. 弱連結更重要

你最敬重的爸爸媽媽有幫你介紹過工作嗎?你現在的直屬主管有膽量幫你介紹過工作嗎?
「強連結」之所以稱作「強連結」,是因為他們知道你的一切,你的摯友與死黨知道你喜歡閱讀,但也知道你好吃懶做;你的老闆知道你數據分析能力很好,但專案管理卻很掉漆;你平階的同事知道你管理團隊很有一套,但外頭廠商的風評卻差到難堪。他們要幫你推薦工作時,難道不怕自己的 reputation 被摧毀?不會躊躇再三?
這很正常,人本來就沒有完美的,阿基里斯也有阿基里斯腱,而我們又是活在他人的眼皮跟評價下。雖說死活千萬別在他人嘴裡,但正如精神分析學派第一個叛逆者 - 阿德勒所說:
「在人際關係上,別人如何評價你,那是別人的課題,你根本無法左右。太在意別人的視線和評價,才會不斷尋求別人的認可。對認可的追求,才扼殺了自由。由於不想被任何人討厭,才選擇了不自由的生活方式。」這是個不重視事實,只在意煽色腥的流言蜚語的年代.
相反的是,「弱連結」對我們的理解雖然片面,但經常是中性偏好的,可能是透過朋友的同學的同事,或者臉書上的動態,或者某一次的演講,這形成了一個溫馨的想像空間,提供你從這個「中性偏好的立足點」,接續建立與對方的強連結.
正如開頭提到的真實故事二,雖然很扯,那位 Adecco 的 headhunter 我確實是完全沒談過的,卻是我至今談過的 10 數位獵人頭中,唯一幫我談到 offer 的。也許獵人頭是比較特別的舉例,但你一定會同意的是,獵人頭與求職者的關係,也是從「弱連結」開始的,千萬不要以為獵人頭要對你多了解,才能幫忙找到好工作,錯,這些事情是很講緣分與時機的,就好像當時對我一知半解的 Joyce,手頭上卻剛好有一個資金雄厚、企圖雄偉的新創公司的機會。
最後,弱連結的低消是:記住對方的臉、名字和特徵。至於怎麼記住對方的名字,在《為什麼世界人士都重視這樣的基本功?讓高盛、哈佛、麥肯錫菁英一生受用的 48 個工作習慣》這本書的 34-35 頁,也提到三階段訣竅:
(一)當對方說出他的名字時,用嘴巴口述重複一次,讓你的耳朵能夠聽到,強化記憶。
(二)當你要跟對方交談或提出問題前,先稱呼對方姓名,一方面也確定你是不是記得或者記對。
(三)談話結束時,再次稱呼對方姓名並致謝,一方面也確定你是不是記得或者記對。
Source: Pixabay
【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
Elvis Lin,目前在餐飲新創擔任營運總監。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畢,曾於 BBC 與美聯社實習,卻從未擔任一天的正職記者。過去 5 份工作皆任職於知名企業:統一、雀巢、85度C、Gogoro 和恆隆行。他是 Gogoro 首批開疆闢土的員工之一,前後 6.33 年,先在其首間實體門市 – 信義全球體驗中心擔任總店長,後成為 Gogoro資深車主社群經理,透過線上跟線下操作,轉動用戶社群,產生大量行銷內容與媒體效益,並創造正向改變,引領 1,303 位車主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更曾以英文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作為公眾演講狂熱者,生涯累積超過橫跨 8 大不同主題,共 181 場演講或教育訓練,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歡迎來信交流:elvistaiwan2021@gmail.com。
【全文狂讀】
https://www.darencademy.com/article/view/id/1684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198內容數
曾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累積超過181場演講或訓練,主題涵蓋:履歷表/自傳/Cover Letter撰寫、面試技巧與職涯諮詢、社群行銷、減醣心得與體適能、咖啡等;著作散佈在《大人學》、《Cheers》、《商業週刊》、《104》等。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lvis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自己在日常溝通跟公開演講時,經常適時「暫停」,效果非常之好。運用此一「暫時停止說話」的方式,主要有三個好處: (1) 你能夠再想⼀遍要吐出⼝的觀點跟⽤字 - 有沒有更精準的觀點或者更貼切的詞彙?再三斟酌,再說。 (2) 你能夠製造懸疑感,吸引觀眾張開耳朵 - 一般對話都是稀哩呼嚕講掉的......
3+1 心得總覆盤: 1. 所有談好的條件,一定要寫在 Offer Letter 上,白紙黑字,不存在任何口語溝通的模糊地帶。 2. 如果你原本的結構是高底薪 x 少月分,別接受低底薪 x 多月份的騙局,特別透過結構組合調換的詭計讓你每月月薪少 10% 以上絕對不能接受。..............
過去 8 年,作為組織內的功能主管,我擔任面試官面試新人時有一個蒐羅 290 個面試題目的錦囊寶典,問完了專業素養跟求職者的職位符不符合等問題後,我會從下面的考古題挑選 3-5 題進行靈魂拷問...... 181. 當被問到「有任何問題要問嗎?」時,你可以這樣問: .................
1. 永遠不要跑上講台、在講台上跑、或者跑下講台 ( Never run to the stage, on the stage, off the stage. ) 永遠記得穩當而平和地「走」向舞台中心點或者講台附近,腳步踩定後,再微轉身面向觀眾,停頓一秒,開始說話。別心急。你不著急,........
1. 第一份工作,做滿三年半再離職 第一年學、第二年熟、第三年才有貢獻的。在求職者的履歷表上,第一份工作年資小於三年,然後聲稱自己「已經全部都學完了」、「沒意思」、「沒有成長空間」這些文字,我完全看不下去。你知道在考慮離職前,你還有100種選擇嗎?如果老闆交代的工作已經做得滾瓜爛熟,能不能把同...
1. 專注於時間「顆粒度」,以「 5 分鐘」為⼀單位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跟中國首富王健林的時間,都是以「 5 分鐘」為⼀單位。開玩笑地說,如果你不想變首富,可以不要對時間斤斤計較;但即使你真的不想變首富,也可以將重視時間觀念,轉變為重視「時間顆粒度」的觀念。當顆粒度產生,你會更查覺到時間的流淌....
我自己在日常溝通跟公開演講時,經常適時「暫停」,效果非常之好。運用此一「暫時停止說話」的方式,主要有三個好處: (1) 你能夠再想⼀遍要吐出⼝的觀點跟⽤字 - 有沒有更精準的觀點或者更貼切的詞彙?再三斟酌,再說。 (2) 你能夠製造懸疑感,吸引觀眾張開耳朵 - 一般對話都是稀哩呼嚕講掉的......
3+1 心得總覆盤: 1. 所有談好的條件,一定要寫在 Offer Letter 上,白紙黑字,不存在任何口語溝通的模糊地帶。 2. 如果你原本的結構是高底薪 x 少月分,別接受低底薪 x 多月份的騙局,特別透過結構組合調換的詭計讓你每月月薪少 10% 以上絕對不能接受。..............
過去 8 年,作為組織內的功能主管,我擔任面試官面試新人時有一個蒐羅 290 個面試題目的錦囊寶典,問完了專業素養跟求職者的職位符不符合等問題後,我會從下面的考古題挑選 3-5 題進行靈魂拷問...... 181. 當被問到「有任何問題要問嗎?」時,你可以這樣問: .................
1. 永遠不要跑上講台、在講台上跑、或者跑下講台 ( Never run to the stage, on the stage, off the stage. ) 永遠記得穩當而平和地「走」向舞台中心點或者講台附近,腳步踩定後,再微轉身面向觀眾,停頓一秒,開始說話。別心急。你不著急,........
1. 第一份工作,做滿三年半再離職 第一年學、第二年熟、第三年才有貢獻的。在求職者的履歷表上,第一份工作年資小於三年,然後聲稱自己「已經全部都學完了」、「沒意思」、「沒有成長空間」這些文字,我完全看不下去。你知道在考慮離職前,你還有100種選擇嗎?如果老闆交代的工作已經做得滾瓜爛熟,能不能把同...
1. 專注於時間「顆粒度」,以「 5 分鐘」為⼀單位 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跟中國首富王健林的時間,都是以「 5 分鐘」為⼀單位。開玩笑地說,如果你不想變首富,可以不要對時間斤斤計較;但即使你真的不想變首富,也可以將重視時間觀念,轉變為重視「時間顆粒度」的觀念。當顆粒度產生,你會更查覺到時間的流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在儲備幹部的職涯中,我也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就算是 MA 也大概有一半的人其實不是很外向的人,究竟大家都如何讓職場中的前輩、同事對自己有印象的呢? 本篇也將參考《越內向越成功》這本書內提供的觀念,其中我也非常認同作者提到的維持鬆散聯繫的習慣。
Thumbnail
在這個人際關係複雜的職場叢林中,每個人都想成為交遊廣闊的人脈王。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看似人緣超好,但總給人一種虛偽做作的感覺?而有些人明明不太愛社交,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這就是真誠人脈的魔力。
Thumbnail
       你會重視職場上的社交關係嗎?你會在意自己的在職場的人脈嗎?我們常常聽到在社會上人脈很重要,人脈就是一種資源廣,許多事就好辦,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本文分享瞭如何從不同角度來轉換常見的人脈經營迷思,包括LinkedIn好友數和名片張數、人脈與朋友的區別、內曏者如何經營人脈、以及人脈經營是否利益導向。透過建立雙贏、持續增強自身能力和精進經驗值來幫助他人,一起探討人脈經營的重要性。
那些對於自己有廣泛人脈的人來說,在他們離開職場之後,有多少是還有用的人脈?或是好朋友,我是說真的好朋友那種,那種你可以沒事情約出來聊天打屁看電影、COVID期間居家隔離還能幫忙送食物那種。
Thumbnail
當提到人脈經營時,許多人會質疑這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刻意經營的窘境。但真的得不要「刻意」嗎?本文綜合了LinkedIn官方講座和PopDaily共同創辦人Kim的分享,針對人脈經營的必要性和3大誤區提出了見解,並提供了相關的人脈經營原則,能夠幫助讀者更有效地管理和發展自己的人脈。
Thumbnail
社交究竟是個困難而複雜的任務。我們可以將所有人際關係先簡單的分為弱連接和強連接兩類,前者主打點頭與輕巧談話的交集,後者著重長期的投入與關係。先說結論:在功利主義的社會,弱連接更可以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和刺激以拓展網絡,比強連接效益更大。但,我們真的不需要強連接嗎?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在儲備幹部的職涯中,我也認識了許多形形色色的人,就算是 MA 也大概有一半的人其實不是很外向的人,究竟大家都如何讓職場中的前輩、同事對自己有印象的呢? 本篇也將參考《越內向越成功》這本書內提供的觀念,其中我也非常認同作者提到的維持鬆散聯繫的習慣。
Thumbnail
在這個人際關係複雜的職場叢林中,每個人都想成為交遊廣闊的人脈王。但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看似人緣超好,但總給人一種虛偽做作的感覺?而有些人明明不太愛社交,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這就是真誠人脈的魔力。
Thumbnail
       你會重視職場上的社交關係嗎?你會在意自己的在職場的人脈嗎?我們常常聽到在社會上人脈很重要,人脈就是一種資源廣,許多事就好辦,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Thumbnail
本文分享瞭如何從不同角度來轉換常見的人脈經營迷思,包括LinkedIn好友數和名片張數、人脈與朋友的區別、內曏者如何經營人脈、以及人脈經營是否利益導向。透過建立雙贏、持續增強自身能力和精進經驗值來幫助他人,一起探討人脈經營的重要性。
那些對於自己有廣泛人脈的人來說,在他們離開職場之後,有多少是還有用的人脈?或是好朋友,我是說真的好朋友那種,那種你可以沒事情約出來聊天打屁看電影、COVID期間居家隔離還能幫忙送食物那種。
Thumbnail
當提到人脈經營時,許多人會質疑這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避免陷入刻意經營的窘境。但真的得不要「刻意」嗎?本文綜合了LinkedIn官方講座和PopDaily共同創辦人Kim的分享,針對人脈經營的必要性和3大誤區提出了見解,並提供了相關的人脈經營原則,能夠幫助讀者更有效地管理和發展自己的人脈。
Thumbnail
社交究竟是個困難而複雜的任務。我們可以將所有人際關係先簡單的分為弱連接和強連接兩類,前者主打點頭與輕巧談話的交集,後者著重長期的投入與關係。先說結論:在功利主義的社會,弱連接更可以帶給我們新的機會和刺激以拓展網絡,比強連接效益更大。但,我們真的不需要強連接嗎?
關於社交與人脈。 我不喜歡為了特定的目的認識人。保持連絡的多半都是交心的朋友。 商學院講究人脈,曾經在學時聽朋友嘆說經營的人脈在需要謀職時都沒能幫上忙。大概是這一嘆讓我對人脈心生負觀感。一方面是我可能就是那個沒能幫上忙的人,二方面是我要用這態度去擴展人脈嗎?
在《底層邏輯》裡看過這樣一句話「你能幫到的,才會是你的人脈。」於是又把書拿出來翻了翻,過了整整一年,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同、視野也擴大了些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