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扭曲的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是夜深了還是月圓了,我竟然哭了。
絕大多數的父母愛孩子。但扭曲的愛常常讓彼此無法互相諒解,父母覺得無力無奈失望,孩子覺得受傷叛逆最終無感。
無感大概是最可怕的。

作為父母

在傳統社會中,我們太期待孩子有一個固定的、成功的「樣子」,就好像做簡報習慣有個漂亮模板,世俗價值的模板永遠一個樣。
用手機是不好的、畫畫看小說不是正經事、回家不念書就是在玩......
當孩子不符合父母期待,父母失望了、急了、慌了,開始強制矯正孩子,希望他們步入「正軌」。
因為不知所措,他們開始急著將自己的想法一股腦兒灌輸給孩子,忘了傾聽、忘了反省。以上對下的權威,扼殺孩子發言的機會,不允許有任何想法上的差異,因為父母多了數十年經歷、父母才是對的。

作為孩子

因為價值觀差太多了吧。
沒有被傾聽,需求沒辦法被看見。權威在上,孩子的異議不被允許。
漸漸,孩子開始以各種手段反撲。
因為「反正說了你也不會懂」而選擇沈默、因為「你講話好大聲、你都在罵我」所以我也大聲回嗆、因為「我不想聽你們的」而唱反調、因為「你們的不理解」而選擇疏離。
再熱愛的事情,如果得不到支持,熱情也是會漸漸熄滅的。父母作為最該支持孩子的角色,卻常常扮演那位熄滅蠟燭的人。
我想最難受的是,風狂吹著蠟燭,火光依稀還亮著,但蠟燭體卻消逝得飛快。情況好一點,蠟燭只是融成一灘蠟油,型態變得扭曲,但至少還在;而糟一點呢⋯⋯蠟燭越來越短、越來越細,不見了。

扭曲的愛

即使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在不斷的否定、批評、大聲責罵下,孩子也會漸漸無感。對人際無感、對過去熱愛的事物無感、對責備無感、對自己的人生無感。
父母無從得知孩子的苦,以為孩子就是不夠成熟、就是愛唱反調、就是冷漠,殊不知孩子心裡有那麼多的掙扎和過不去的檻。
扭曲的愛在臺灣並不罕見,傳統思維使得父母習慣在外人面前「謙虛」、批評孩子,以為孩子沒聽到,然而這種話語卻是最傷人的。在孩子眼中看來,這些都是他們眼中「父母對自己的真實看法」,就算平常怎樣地和顏悅色,心底的陰影與疙瘩卻永遠去不掉。
我的父母覺得我沒救了,正在和其他人抱怨呢。我是不是真的沒救了?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大概自己在大人眼中一直在正軌上、在小孩眼中一直屬於不會被責備的人生勝利組,不太確定怎麼看待這些事,僅以自己目前想法記下,警惕自己成為一個能使現在的我憧憬的大人。
遲遲不敢發。
本篇記於2022中秋。
avatar-img
19會員
18內容數
記載著對自己來說重要的花草樹木。每一點紅、一抹綠,都是記憶的痕跡。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呂咏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果說空虛推動我前進,那麼信仰則是支持我的那股力量。
還記得大二那段混亂的日子。往往習慣提前準備的我,開始壓各種底線,挺刺激但似乎沒時間靜下來想想自己在做什麼。偶爾也好想有一天拋開所有事情,就靜靜躺在草地上曬太陽。
「可是」有時候就像一張張排好的骨牌,我們如果什麼事都不做,看起來就會是一道道的高牆。直到我們推倒了第一片,才知道高牆會倒,而牆的盡頭有光。
同樣誕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有人能擁有這麼多學習資源,卻有人沒有書沒有筆、沒有老師、沒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為什麼有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追尋夢想,卻有人在既有思維禁錮或環境逼迫下,進入自己不喜歡的校系就讀? 僅僅因為誕生在不同的家庭。
奉獻的極限到哪裡? 奉獻一定得燃燒自己嗎? 在這次訪查中,我看到以往不曾見過的奉獻。
如果說空虛推動我前進,那麼信仰則是支持我的那股力量。
還記得大二那段混亂的日子。往往習慣提前準備的我,開始壓各種底線,挺刺激但似乎沒時間靜下來想想自己在做什麼。偶爾也好想有一天拋開所有事情,就靜靜躺在草地上曬太陽。
「可是」有時候就像一張張排好的骨牌,我們如果什麼事都不做,看起來就會是一道道的高牆。直到我們推倒了第一片,才知道高牆會倒,而牆的盡頭有光。
同樣誕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有人能擁有這麼多學習資源,卻有人沒有書沒有筆、沒有老師、沒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為什麼有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追尋夢想,卻有人在既有思維禁錮或環境逼迫下,進入自己不喜歡的校系就讀? 僅僅因為誕生在不同的家庭。
奉獻的極限到哪裡? 奉獻一定得燃燒自己嗎? 在這次訪查中,我看到以往不曾見過的奉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近期,家裡發生了一些小事 親戚小孩的父親打電話向小孩借錢。 我又傻眼又憤怒,我向家人講了我的生氣和價值觀 大人就該有大人的樣子,我這樣說。 再怎樣沒錢,都應該自己好好想辦法,向外求救 而不是找上自己的小孩,尤其,孩子還沒有出社會,還在就學中   媽媽不同意我的觀點 她認為,父母沒錢了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承認自己是個壞掉的孩子,大人總是希望著下一代可以過得好,或者可以超越他們,有時候會常常聽到他們給予我們各種建議,當有一天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時,卻又會被批判或者溝通很難達成共識,明明是想要在父母心中獲得信任,但似乎只有感受到被指教,所以得到更多的是不信任的感覺,然後重複這個模式,直到有天開始發現不對勁
Thumbnail
「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看似表達關懷,實則會傷人,最常出現在親子關係中。父母若時常在叮嚀孩子或給孩子建議後,加上一句:「我是為你好」時,往往令孩子感到窒息。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背後傳遞的訊息常是:「你不懂, 我比你懂有經驗,你要聽我的」,這會讓一個準備獨立的孩子,感覺到被否定。然而,這句話背後,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