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扭曲的愛

不知道是夜深了還是月圓了,我竟然哭了。
絕大多數的父母愛孩子。但扭曲的愛常常讓彼此無法互相諒解,父母覺得無力無奈失望,孩子覺得受傷叛逆最終無感。
無感大概是最可怕的。

作為父母

在傳統社會中,我們太期待孩子有一個固定的、成功的「樣子」,就好像做簡報習慣有個漂亮模板,世俗價值的模板永遠一個樣。
用手機是不好的、畫畫看小說不是正經事、回家不念書就是在玩......
當孩子不符合父母期待,父母失望了、急了、慌了,開始強制矯正孩子,希望他們步入「正軌」。
因為不知所措,他們開始急著將自己的想法一股腦兒灌輸給孩子,忘了傾聽、忘了反省。以上對下的權威,扼殺孩子發言的機會,不允許有任何想法上的差異,因為父母多了數十年經歷、父母才是對的。

作為孩子

因為價值觀差太多了吧。
沒有被傾聽,需求沒辦法被看見。權威在上,孩子的異議不被允許。
漸漸,孩子開始以各種手段反撲。
因為「反正說了你也不會懂」而選擇沈默、因為「你講話好大聲、你都在罵我」所以我也大聲回嗆、因為「我不想聽你們的」而唱反調、因為「你們的不理解」而選擇疏離。
再熱愛的事情,如果得不到支持,熱情也是會漸漸熄滅的。父母作為最該支持孩子的角色,卻常常扮演那位熄滅蠟燭的人。
我想最難受的是,風狂吹著蠟燭,火光依稀還亮著,但蠟燭體卻消逝得飛快。情況好一點,蠟燭只是融成一灘蠟油,型態變得扭曲,但至少還在;而糟一點呢⋯⋯蠟燭越來越短、越來越細,不見了。

扭曲的愛

即使知道父母是愛自己的,在不斷的否定、批評、大聲責罵下,孩子也會漸漸無感。對人際無感、對過去熱愛的事物無感、對責備無感、對自己的人生無感。
父母無從得知孩子的苦,以為孩子就是不夠成熟、就是愛唱反調、就是冷漠,殊不知孩子心裡有那麼多的掙扎和過不去的檻。
扭曲的愛在臺灣並不罕見,傳統思維使得父母習慣在外人面前「謙虛」、批評孩子,以為孩子沒聽到,然而這種話語卻是最傷人的。在孩子眼中看來,這些都是他們眼中「父母對自己的真實看法」,就算平常怎樣地和顏悅色,心底的陰影與疙瘩卻永遠去不掉。
我的父母覺得我沒救了,正在和其他人抱怨呢。我是不是真的沒救了?
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大概自己在大人眼中一直在正軌上、在小孩眼中一直屬於不會被責備的人生勝利組,不太確定怎麼看待這些事,僅以自己目前想法記下,警惕自己成為一個能使現在的我憧憬的大人。
遲遲不敢發。
本篇記於2022中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