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在絕望中保持不絕望:破解習得性無助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參與了TYCIA的講師培訓,我也一直思考究竟現在的高中生面臨到什麼困境是我可以幫忙的,熬夜失眠與沒有希望是我高中的日常,成績普普通通,大學選填的科系也並非我超級熱愛的,從外界看來真的普通到不行的我,究竟要講什麼故事給大家呢?
回想起高中,意外地也快接近十年了,真可怕,不過聽聽高中生們的困擾,大量的作業、補習、多了學習歷程,這滿滿的作業量,還是把我帶回了高中那種被壓力壓垮的不舒服。
這篇我想帶給現在是高中生,曾經是高中的我們,一些鼓勵與希望,如果你現在生活很沒有希望,我不想灌你雞湯,我希望的是,在你身陷黑暗和迷惘中,有一盞光,陪伴著你,想休息也好,指引著你,繼續前進也好。

一、 為什麼我們失去前進的動力

台灣高中以下的學生相較其他國家,在校時間及補習的時間非常長,一般平均都有8小時以上,學生放學後,也需要去補習班繼續聽著一樣的內容,繼續聽著還是不會的內容。
「我們學這個要幹嘛?」、「學這個未來還是用不到啊?」,這些心聲及疲倦感,這是許多高中生的迷惘。
還記的我在高中時,補習班下課後,騎著腳踏車是我那段日子唯一的喘息空間。
有人說:「有人說學生的責任是學習」,我:「但成為學生並不是我自己選擇的,我甚至沒有下班時間,下課後,還有堆積如山的作業和進度要趕」,那時候最常做的夢,就是我被一個東西追,然後驚醒,又要面對「上學」。
對於挫敗感與壓力很強烈的孩子來說,失眠是一種常態,一個跟隨一個的考試,往往壓誇他們。
青少年的生命時期是一個非常巨大的轉變,生理上的改變,加上心理的改變,
往往自己是沒有自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這時期常被大人稱之為叛逆期,但卻是生命很重要的轉變。
在轉變時期,如果缺乏外部的支持,對他們的生命來說,憂鬱和悲觀容易成為他們的日常常態。
許多孩子的痛苦在於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用,而成績很容易被與自己的努力掛勾,當分數低,更讓孩子感到不知所措,找不到合理的說法時,我們很容易把歸因放在自己身上。
「我就是不夠努力,所以我必須更努力」,另一種則是, 「可能我真的很笨吧,才會無法滿足別人的期待吧」,前者很容易發展成「過度努力」,後者在心理學則稱為「習得性無助」,前者則因為過度強調努力,很容易過度使用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或是忘記休息,進而因為看不到努力的成效,變成後者的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就是指人們在失敗體驗中學會了一種絕望的認知,即便自己努力了,也不可能成功。這樣的經驗,形塑成一種思維,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
(引自:先別急著挑戰人性)
每每看到如此,都感到非常惋惜。不過主觀的絕望不代表,客觀的絕望,既然無助感是學習而來的,代表我們仍舊可以擺脫這個慣性。

二、失敗學:解鎖習的無助

面對習得無助,往往我們容易陷入絕望裡,習得無助的來源是經驗,無論是動物還是人,所處的環境讓他們感覺不管做什麼都沒用,他們的行為無法替自己帶來想要的東西,這種經驗就會讓他們覺得,在未來,他們的行為依然是無效的。
也就是習得無助的經驗造就了悲觀的思維,悲觀的思維源自於習的無助的經驗。(引自:先別急著挑戰人性)
這章我想要解鎖習得無助,邀請你一同感受與思考,關於絕望這件事情,我們可以怎麼突破。
在世人提倡「成功學」的同時,現代文化很容易過度強調努力與成功的關係,原先成功學是為了鼓舞那些勇敢追夢的人,但現在卻反過來變成一些人用來譴責別人的武器,「你不成功,因為你不努力。」,這樣的說法,簡化了問題,也對孩子並不公平,彷彿他的努力都沒有了意義。
比起成功學,我想要發起「失敗學」,不是只有「成功」值得被看見,我們往往忽略了從「失敗」學習些什麼,我們可以問自己三個問題:
1. 失敗是什麼?
2. 失敗對我的意義?
3. 為什麼會失敗?

(1) 失敗是什麼?

對我來說,失敗與成功具有客觀與主觀的定義,客觀是聚集了主流認定的價值觀,所形成的,而主觀則是自己的觀點,所以,到頭來,成功與失敗與否,其實就是理想與現實的落差,成功則是達成目標,失敗則是沒有達成。

(2) 失敗對我的意義?

失敗對我而言,我們當我們把關注理想與現實,而忽略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到底前進多少。
「失敗不是失敗,失敗是回饋」
用這樣的觀點去理解,我們可以試圖把結果與自我認同分離,你是你,而結果是結果。
(3) 為什麼失敗?
我很喜歡何則文老師在演講中提及:「試著區分限制與障礙」。
限制是無法改變得,障礙則是可以透過釐清問題,並使用有效的方式努力。並給了一個精闢得結語:
「順應限制,克服困境」
為什麼無法會失敗,我希望讀者們可以帶著這個疑問到任何一個情境,什麼是限制?什麼是困境?區別這兩者的差異,就是一種智慧。

三、 自己的命運自己創造

成長的過程因為高敏感的特質、加上思考需要大量時間與沉澱,我非常不適應高頻率的學習,高度的壓力以及缺乏睡眠,讓我也無暇去改變自己的困境。
在心理學有個名詞,稱之為隧道效應。意思是人在有壓力和困難的情況下,通常只能看見很立即、短淺的事物上,難有中長期考量。 面對燃眉之急,我們的認知資源一旦被某件事情占據,就會產生所謂的「隧道視野」,讓人在做決策時沒辦法想得全面,最後做出不利的決定。(引自:匱乏經濟學)
欠缺餘裕的人是難以跳脫出框架的,如果長期仍陷於這樣的內耗之中,對身心的狀況是非常不健康的,這也是我很心疼那些明明很努力的人,然後被說別人說不夠努力。
想要擺脫習得無助,很需要成功的經驗,改寫信念才能夠一步一步找回對生命的控制權。
以下三個建議,是我想給每個被無助感包圍的人幾個鑰匙。

一、睡飽與娛樂

沒有睡飽對學習成效來說是非常嚴重的,甚至讓你在書桌前的理解變成白費,當你意識到自己的學習效果開始打折扣時,就可以試著意識到自己需要改善睡眠。
娛樂是非常重要的,讓自己的放鬆且快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相信就算是大人也是舉手贊同,不過就是有限度的娛樂即可。

二、刻意練習

我們必須擺脫掉努力就有成果的心態,刻意練習不看時間,只看你的學習成果,你必須不放過每個你不理解的原理,並花時間研究並釐清,釐清後再去做考卷或是練習。我過往的學習誤區就是一直寫考卷和習題,考卷和習題是幫助你釐清你不會的地方在哪裡。

三、別放棄找資源

我們都有無助的時候,有時候當你卡住的時候,真的需要人幫忙的時候,真的可以找人幫忙,從你周圍的人找,找你信任的人找,甚至可以私訊你喜歡的自媒體,我相信大家都是如此苦過來的,也會希望每個在卡住的朋友,能夠不受到相同的苦。
成長是一段漫長的路,並不浪漫,而是一個個在生活中小小的實踐,我們都要看到自己一點一點的改變,並多多鼓勵及感謝自己。
願我的聲音與文字可以給你一些幫助。我是昆陽。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職場叢林法則】,也歡迎來我的臉書看更多資訊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在職場不再無力。如果你有生涯上的困難,歡迎點入報名。【職涯諮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沉寂了一陣子,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近況,有長期追蹤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其實是有正職的在經營這個專頁,然後因為興趣開始寫作和閱讀、開始學習當職涯諮詢師。 ​ ​ 擔任職涯諮詢師的確常常被問到或是自問:「你才出社會幾年,憑什麼當職涯諮詢師?」;「你又不是心理系,憑什麼?
這篇文章我想帶你想想屬於你自己的成功,你現在所謂的成功是追隨自己的期待?還是社會賦予給你的?而這些思考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回到人生,我們可以怎麼去抉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邏輯應用在企畫書、讀書計畫、等等,本質來說這些都是目標設定的學問。另外,操作者也需要完全理解作業流程的方向以及具體的操作,操作者本身也需要定時進修,掌握技術之外,也需要適時反應標準作業流程的問題,或是需要更深入了解設計的意義。不論任何框架,其目的都是要讓理想更具體的能夠執行。
「職涯探索就像是迷霧中開車,大霧茫茫、我們真的看不清楚遠方,只能看見腳前五公尺的路途,唯一的好消息是只要我們前進,就會看到下一個五公尺」—陳韋丞《主人思維》 迷惘成了常態,因為我們沒有學過怎麼度過自己的人生,離開學校後,社會長什麼樣子,有什麼規則,我們就像迷途的羔羊,聽著一些不切實際的規則。
當我們忽視個體先天與後天差異的時候,許多研究與推論不去理解誤差與變因,往往這個研究的數據是可信度低的。這是自然科學,不過在我看來社會科學也應該是同樣道理,人類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性的生態學。
莫小姐身為顧問公司的獵頭,看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材, 這次透過他做為獵頭的角色怎麼看面試者該怎麼準備,用資方的角度來聊聊面試這件事情。 一、如何建議面試者如何準備自己 二、如何了解公司的內外資訊落差 三、面時時,要散發出怎樣的態度?要假裝好?還是真實好?
沉寂了一陣子,也想跟大家聊聊我的近況,有長期追蹤的朋友可能知道,我其實是有正職的在經營這個專頁,然後因為興趣開始寫作和閱讀、開始學習當職涯諮詢師。 ​ ​ 擔任職涯諮詢師的確常常被問到或是自問:「你才出社會幾年,憑什麼當職涯諮詢師?」;「你又不是心理系,憑什麼?
這篇文章我想帶你想想屬於你自己的成功,你現在所謂的成功是追隨自己的期待?還是社會賦予給你的?而這些思考對你的意義是什麼?回到人生,我們可以怎麼去抉擇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邏輯應用在企畫書、讀書計畫、等等,本質來說這些都是目標設定的學問。另外,操作者也需要完全理解作業流程的方向以及具體的操作,操作者本身也需要定時進修,掌握技術之外,也需要適時反應標準作業流程的問題,或是需要更深入了解設計的意義。不論任何框架,其目的都是要讓理想更具體的能夠執行。
「職涯探索就像是迷霧中開車,大霧茫茫、我們真的看不清楚遠方,只能看見腳前五公尺的路途,唯一的好消息是只要我們前進,就會看到下一個五公尺」—陳韋丞《主人思維》 迷惘成了常態,因為我們沒有學過怎麼度過自己的人生,離開學校後,社會長什麼樣子,有什麼規則,我們就像迷途的羔羊,聽著一些不切實際的規則。
當我們忽視個體先天與後天差異的時候,許多研究與推論不去理解誤差與變因,往往這個研究的數據是可信度低的。這是自然科學,不過在我看來社會科學也應該是同樣道理,人類社會就是一個複雜的社會性的生態學。
莫小姐身為顧問公司的獵頭,看過許多形形色色的人材, 這次透過他做為獵頭的角色怎麼看面試者該怎麼準備,用資方的角度來聊聊面試這件事情。 一、如何建議面試者如何準備自己 二、如何了解公司的內外資訊落差 三、面時時,要散發出怎樣的態度?要假裝好?還是真實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絕望,是在國中的時候。
Thumbnail
孩子,我理解失戀的痛苦,但請記住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並非終點。 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你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1. 允許自己悲傷 : 感到難過是正常的,給自己一些時間療傷。 2. 保持忙碌 : 專注於學業、興趣愛好或運動,轉移注意力。 3. 與朋友家人交流 : 不要把自己孤立,與親近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大學生拖延成性,學校甚至因此開了拖延心理學、拖延講座,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大學生活裡,與拖延這個頑固小子的故事。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
Thumbnail
大人們叫我們「找方法」努力,但為何不是「找方法」活下去呢? 我是去年的112會考生,到現在仍會回想起那段痛苦的回憶,我想也希望永遠不要忘記。 文章是一些我自己很渴望當初在崩潰時,有人能這麼跟我說的話。對的,是安慰而不是加油,因為我知道你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沒有人看得到,他們只會叫我們繼續堅持……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
Thumbnail
在繁忙的生活中,許多人忘記了珍惜自己的內心聲音。艾爾文的書籍《陪自己走走》提醒我們,人生不必因一時的挫折而氣餒,應該專注於自己想要的未來,而不應被他人的生活所羨慕。我們的每一步都算數,不論過去的遭遇,我們仍有機會重建自我。讓我們學會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活,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標。
Thumbnail
第一次感受到真正的絕望,是在國中的時候。
Thumbnail
孩子,我理解失戀的痛苦,但請記住這只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並非終點。 以下是一些建議,希望能幫助你度過這個艱難時期: 1. 允許自己悲傷 : 感到難過是正常的,給自己一些時間療傷。 2. 保持忙碌 : 專注於學業、興趣愛好或運動,轉移注意力。 3. 與朋友家人交流 : 不要把自己孤立,與親近
當面對失敗時,我們本能上會感到厭惡。這種厭惡感讓我們害怕失敗,進而避免去嘗試新的挑戰。然而,成功的人往往能克服這種厭惡,勇於面對失敗,從中學習並改進。學會克服這種厭惡感,是成長的重要一步。厭惡失敗是人類的本能反應,但我們可以透過心理訓練和實踐,不斷減少這種厭惡感,進而更積極地面對挑戰。
Thumbnail
在學校環境中掙扎了一年,偶有老師肯定或是寫卷順利,那天,就能看到孩子開朗的笑容。可惜的是,那笑容總是很罕見,慢慢的就不見了。學習,怎麼會變成唯一肯定自己的方式,從提升自我變成評價自己的工具?不該是這樣的!
Thumbnail
當一個人接連不斷受到挫折,無論付出再多努力都無法避免失敗,因而表現出消極、抑鬱的內心狀態,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習得性無助」。 比如說,如果一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中不斷被否定:「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笨死了!」那麼,當他長大後遇到相似的困境,便只能被絕望的感覺支配著。 你是否經常有無助感呢?當
大學生拖延成性,學校甚至因此開了拖延心理學、拖延講座,今天我要分享的,是我大學生活裡,與拖延這個頑固小子的故事。
Thumbnail
「讀高中未來比較有出路」、「讀高中就是比較會讀書」相信這兩句話應該是挺常聽見的,甚至還有一句話是這麼說「不會讀書的人才去讀高職」。眼看著時間一天一天的流逝,會考距離現在剩不到90天,又到每年國中生拼命奮鬥的時候,就讓我們來談談高中職。
Thumbnail
大人們叫我們「找方法」努力,但為何不是「找方法」活下去呢? 我是去年的112會考生,到現在仍會回想起那段痛苦的回憶,我想也希望永遠不要忘記。 文章是一些我自己很渴望當初在崩潰時,有人能這麼跟我說的話。對的,是安慰而不是加油,因為我知道你已經非常努力了,但沒有人看得到,他們只會叫我們繼續堅持……
Thumbnail
「成功是靠一分天才九十九分的努力」,似乎只要肯努力就能成功。目的或許是用來激勵大家學習成長,但也讓很多人埋頭苦幹,卻一事無成, 為何努力了,可是達不到效果呢?這其實是因為沒有做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