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總有各種灰塵,而你可以選擇一塵不染:《你可以不生氣》讀書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如果今天你的伴侶跟你大吵架,還是兩年來的第一次大吵,從起床開始爭吵一路到出門到下樓騎車,各種對彼此的不滿抱怨全部一起傾巢而出,甚至最後上班都沒有互相說再見,各自騎往自己的職場。
觀察到自己的情緒起來了,我們還是避免不了這個吵架。
即使在如此的狀況,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一天都毀了,我卻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去練習照顧自己的情緒,從開始騎車一路到學校期間,大概在10分鐘以內,我開始邊騎車邊數呼吸,1.2.3...10,再回來1到10,練習一行禪師在《你可以不生氣》中建議,把禪修學到的數息方法用到照顧情緒上,並且自己要有信心,知道自己可以把情緒照顧好,然後面對自己正在生氣這件事。
「面對」說得簡單,但能真正面對的人,實在很少,如同在《佛陀不廢話:極簡佛法入門問答》中作者諾亞.羅舍塔提到:佛教所說的「放下」與「放棄」是兩個不同的觀念,放下講的是全然的接受,接受目前所發生的人事物,也了解這個事情既然會有開始也會有結束的一天,便不會有所執著,一直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這樣不斷地質問的過程,便是不接受一種過程,除了無助於解決當前的狀態,也會造成自己的痛苦。
所以我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告訴我自己「你可以的,你可以像個園丁一樣,好好照顧名為憤怒的情緒,並好好的平靜下來」說也神奇,到學校以後,我遇到我的好姐妹:莫墨老師後,笑著跟她分享「我跟你說,我今天跟他大吵一架!!」,一到辦公室,便處理起學生的人際關係問題,並且給予他們建議。
經過今天的體驗,我覺得自己很有心得,也覺得很受用:如果今天遇到情緒的時候,該如何處理?

1.發現情緒並面對情緒

發現自己有情緒這件事不難,難的是情緒上來後該如何處理,以前我總認為「知道」自己正在生氣後,便能最大程度的削弱情緒,其實不然,你只是覺察到情緒,如果不做任何的處理,或是沒有信心去處理而用「我就是這樣,生氣以後就不顧後果」的觀念去處理情緒,相當容易傷到自己後,又傷到最親近的人,得不償失。
面對情緒則是一件更需要學習的事情,很多人都會有錯覺:認為知道自己在生氣便是面對生氣這情緒,其實中間還有一段差距,如果能跳脫出來從第三者看待自己正在生氣這個現象,在我的經驗中,才會是某方面用較客觀角度去面對,如果是你,你會如何建議那個生氣的自己處理情緒呢?

2. 與情緒共存

這與上面提到的信心有關,一行禪師說我們不是沒有能力去處理自己的情緒,而是沒有學習怎麼處理他,所以每當情緒來時,只能任由他發作,除了讓自己很不舒服外,甚至會造成許多不可挽回的事情,我們要學習跟情緒說「嘿!我看到你了!我會好好照顧你,請別擔心。」

3. 調整呼吸

這是練習禪修後的一個用在日常生活的好方法,透過數呼吸,將注意力專注在一呼一吸上,並且觀察著那個情緒,如同天空中的一片雲,既然它會飄來,有一天就會飄走,而是否要讓這片雲帶來雨,在於你對他的反應,我們如果能像看到一片雲飄散不帶任何判斷與反應,知道雲飄過後那片藍天的澄淨,便會少一些情緒。

4. 觀照前因後果,並學習如何避免下次再次發生

事出必有因,修正自己不妥之處,藉由此次的事件,讓自己更加進步,讓這個情緒不再沒有意義,而是成為自己變好的良好契機。
被認為是談論領導與成功的經典:《與成功有約》中,作者史蒂芬‧柯維提出七個成功人士的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提到,人可以選擇用「主動積極」或是「被動反應」去面對生活大小事,而主動積極的人「明白他控制不了所以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是他可以控制自己如何應對」並提到並不是「對外來刺激無動於衷,他們對外界的物質、精神與社會刺激仍會有所回應,只是如何回應完全從自己價值出發。」
這是一本談成功與領導的書,卻與佛法如此的相似:
「承認痛苦是自己的選擇之後,我體認到人可以選擇不要痛苦。」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有時分享自己的美術歷程,有時分享學生遇到的問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讀劉軒〈人生的關鍵推手〉有感 曾經,在大學學習教育學分(當老師的必要學分)時,雖距今超過十年,依然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教育,是一個生命感動另一個生命的過程。」記得當時教授還說她是聽到一位畢業考上正式老師的學長姐分享的,起雞皮疙瘩之餘,在課堂上分享給我們。
你總是在職場失利嗎?在學校的人際關係總好不起來嗎? 以前打開歷史課本第一章總講著讀歷史要鑑往今來,小時候的我只當他在講屁話,先背背後面的年代要緊...然後歷史便成為一堆年代與戰爭的「背科」,甚至高中班導師說「歷史使人變聰明」身為文科生的我總無法體會到底怎麼變聰明?會讓智商變高嗎?就憑著背這些年代?
你是不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呢? 當代生活步調那麼快,即使自己本來步調不快,常常也被別人推著走;資訊爆炸,即使你不想聽,也會有身邊的人跟你更新目前最流行什麼新聞;於是,從主動變成被動,社會上充斥著「別人都在做,你也要跟著做才不會落後人太多」的訊息,生活的主控權也被拿走了。
運動選手在奧運中的表現振奮人心,去年東京奧運在台灣形成強大的觀賽潮,彷彿疫情中奧運能帶給我們許多正能量,我們對運動員的概念都是充滿熱情與健康的,也常常以運動家精神當作砥礪自己的一個方式,可是,運動員在比賽使用禁藥新聞更是層出不窮,為了贏得比賽而使用禁藥,到底是為什麼呢?
從小自認為國文不好的我,國學常識與文言文總讓我頭痛、對散文與現代文學的寓意總是選錯(讀太少書理解力不夠)、同學們總有用字遣詞厲害到懷疑自己真的是文盲等,但意外的每次大考作文都拿到不錯高的分數,為了大考而不絕於耳的「起承轉合」老師建議最穩當的寫作架構,長大之後,對寫文章也只有起承轉合這個概念。
高中時候因為就讀地方第一志願,學校蘊藏許多地方高手,每次段考讀書的的辛苦,卻被這些高手們輕鬆追過,每次問他們到底怎麼讀書的,他們總是說:「要抓對讀書方法。」
讀劉軒〈人生的關鍵推手〉有感 曾經,在大學學習教育學分(當老師的必要學分)時,雖距今超過十年,依然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教育,是一個生命感動另一個生命的過程。」記得當時教授還說她是聽到一位畢業考上正式老師的學長姐分享的,起雞皮疙瘩之餘,在課堂上分享給我們。
你總是在職場失利嗎?在學校的人際關係總好不起來嗎? 以前打開歷史課本第一章總講著讀歷史要鑑往今來,小時候的我只當他在講屁話,先背背後面的年代要緊...然後歷史便成為一堆年代與戰爭的「背科」,甚至高中班導師說「歷史使人變聰明」身為文科生的我總無法體會到底怎麼變聰明?會讓智商變高嗎?就憑著背這些年代?
你是不是一個容易焦慮的人呢? 當代生活步調那麼快,即使自己本來步調不快,常常也被別人推著走;資訊爆炸,即使你不想聽,也會有身邊的人跟你更新目前最流行什麼新聞;於是,從主動變成被動,社會上充斥著「別人都在做,你也要跟著做才不會落後人太多」的訊息,生活的主控權也被拿走了。
運動選手在奧運中的表現振奮人心,去年東京奧運在台灣形成強大的觀賽潮,彷彿疫情中奧運能帶給我們許多正能量,我們對運動員的概念都是充滿熱情與健康的,也常常以運動家精神當作砥礪自己的一個方式,可是,運動員在比賽使用禁藥新聞更是層出不窮,為了贏得比賽而使用禁藥,到底是為什麼呢?
從小自認為國文不好的我,國學常識與文言文總讓我頭痛、對散文與現代文學的寓意總是選錯(讀太少書理解力不夠)、同學們總有用字遣詞厲害到懷疑自己真的是文盲等,但意外的每次大考作文都拿到不錯高的分數,為了大考而不絕於耳的「起承轉合」老師建議最穩當的寫作架構,長大之後,對寫文章也只有起承轉合這個概念。
高中時候因為就讀地方第一志願,學校蘊藏許多地方高手,每次段考讀書的的辛苦,卻被這些高手們輕鬆追過,每次問他們到底怎麼讀書的,他們總是說:「要抓對讀書方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各種情緒,你是否有觀察並整理過自己的情緒呢?還是要來看這本書學習如何調整和改變呢?
Thumbnail
我以前特別討厭生氣,只要看到不喜歡的人都會退避三舍,能不要交流就不要交流,最好連她的聲音都不要聽到,直接完全把她杜絕開來。我只要跟別人一結下心結就很難再解開,因為生氣的感覺對我來說就像毀了一天。就像大家都說平常最安靜的人生氣是最可怕的,我以前真的只有生氣到爆發出來跟不生氣到快爆發這兩種情況。
Thumbnail
聖嚴法師說過:「轉換心情的好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情緒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與情緒的由來,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然後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進而接受它,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解讀煩惱的根源與情緒的緣由,不拒絕也不排斥;接著處理它,理性思考後才決定其解決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忙碌的現代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情緒和心理健康。長期不梳理情緒可能導致情緒失控、人際關係受損,甚至身心健康下降。相對地,習慣性地梳理情緒,能有效減輕壓力、促進健康與幸福感。本文將介紹不梳理情緒的影響及梳理情緒的多種方法,幫助我們更瞭解自己,提升生活品質。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各種情緒,你是否有觀察並整理過自己的情緒呢?還是要來看這本書學習如何調整和改變呢?
Thumbnail
我以前特別討厭生氣,只要看到不喜歡的人都會退避三舍,能不要交流就不要交流,最好連她的聲音都不要聽到,直接完全把她杜絕開來。我只要跟別人一結下心結就很難再解開,因為生氣的感覺對我來說就像毀了一天。就像大家都說平常最安靜的人生氣是最可怕的,我以前真的只有生氣到爆發出來跟不生氣到快爆發這兩種情況。
Thumbnail
聖嚴法師說過:「轉換心情的好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情緒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與情緒的由來,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然後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進而接受它,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解讀煩惱的根源與情緒的緣由,不拒絕也不排斥;接著處理它,理性思考後才決定其解決
Thumbnail
情緒影響到人是非常大的,但是情緒是可以管理的,最重要的是解決會讓你產生情緒的問題,期待下次發生時,你有一個正面的想法,因而情緒的起伏就不會那麼大,也不會困擾你的身心,那麼要如何做好情緒管理呢?   一般我們指的情緒大多都「生氣」而言,有人罵你生氣,事不如你意生氣,因為比較後計較生氣,總而言之讓你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生氣的時候,雖然生氣了卻不要生氣,高興的時候,雖然高興了卻不要高興。雖然有外物的變化讓自己的情緒發生變化,但是可以在本質上不要有變化。 生氣了 雖然發生了讓自己生氣的事情,東西被弄壞了,吃到讓自己拉肚子,或是車班延誤了,錯過了某件事情,還是遊戲被重生了,應該是氣炸了,狂揍一頓才對,至少也要生了好
Thumbnail
相信每個人在跟別人互動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曾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書中說這樣的思考與念頭,引發心中不安、憤怒的情緒,交互影響下,進而形成「情緒化思考」,讓自己困在負面情緒中無法跳脫。但相對來說,只要改變思考方式,也就可以改變情緒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