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跨出新的一步又覺得改變很難,也許可以換成嘗試的心態,還有接受那個很菜的自己。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兩年跳脫舒適圈的討論度很熱烈,和身邊的人聊過之後,發現有一部分的人雖然會關注跳脫舒適圈的議題,但是自己並沒有那麼想跨出舒適圈。
有些人喜歡自己現在的狀態,那當然就不需要去刻意為了跨出舒適圈而改變。但如果是想要改變,但覺得改變很難,才遲遲沒有跨出新的一步,推薦大家可以把心態改成嘗試,像是嘗試學新的技能、嘗試一個新的挑戰。

改變跟嘗試的差別

有些時候會覺得改變很難,很排斥改變,也許是因為改變在從小到大的經驗裡面,很多時候好像都不是那麼美好的記憶。
例如,小時候爸媽就希望小孩什麼地方要改,來符合他們心中期待的小孩應該要有的樣子。上學的時候,老師就要求學生什麼地方要改,來成為一個好學生的樣子。可能有了男朋友/女朋友之後,對方就要求你改變,來符合他覺得理想伴侶要有的模樣。交往的對象可能就會說出那句非常經典的話: 「你為什麼都不能為我改變?」聽起來是不是超有負擔。但如果換成,為了那這段關係更好,要不要嘗試另一種溝通方式,讓人的感受就會不一樣了。
改變在某一個層面,可能代表了你要改變現在的樣子,成為另外一個樣子,來符合別人心中想要你成為的樣子。
所以在一個人成長歷程中,改變很常扮演一個勉強自己,來符合別人期待的角色。也許因為這樣很多人對改變沒有什麼很大的好感,因而排斥改變的原因。
而且改這個字,很容易讓人家覺得,原本做的事情是錯誤的或是不夠好,所以要改變,從錯的改成對的,從不夠好改成越來越好。
但是今天去學新的技能,或用一個新的學習模式,那也不代表原本做的事情,原本用的方式是錯的。有時候只是需要跟著時代去做出一些調整。
所以當改這個字帶給人一種原本做的事情是錯誤的這種感受,就很容易讓大家去否定自己。如果用否定的心態去投入在一件事情上,就會比較辛苦一點。
當今天想要訂一個目標的時候,一定會有一個動機。所以就像前面提到的,當改變的改這個字,帶給人一種原本做的事情是錯誤的這種感受,就可能在過程中就會比較容易把焦點放在過去,例如會開始後悔當初選 a 科系而不是選 b 科系,會有各種早知道的想法跑出來。
但如果是以嘗試的心態去往自己的目標前進,至少不會讓人覺得原本學的東西是錯的,選的科系是錯的。
嘗試一個新的目標,會比較容易把焦點放在新的目標上,不管是學新的專業,或是嘗試新的挑戰,都是為了開啟人生更多的可能,就比較不會讓人一直糾結在否定曾經走過的方向。
所以如果想要跨領域學習、轉職或是開拓任何新的可能性,但又覺得改變很難,推薦大家可以試試看用嘗試的心態去開啟新的目標。

想跨出新的一步,還要接受那個很菜的自己

嘗試新目標的時候,在初期,比較難的應該是接受那個很菜的自己。因為當一個人今天已經在某個領域有蠻優秀的表現,他在學另外一個領域的專業的時候,一開始也沒有做的不好,但是第一次的輸出跟第一百次的輸出相比,基本上會是第一百次的輸出成果比較好。
一旦確立自己想做的事的價值,其他人的風涼話就起不了作用
剛開始的成果可能會有很多需要調整的地方,所以如果比較擔心別人的想法,有時候可能會讓人有點難過這個檻。因此接受剛開始的自己還沒有那麼好、那麼專業,也會對嘗試新事物有很大的幫助。
收聽更多職涯訪談,請到 Open Career Podcast
avatar-img
52會員
58內容數
Open Career會透過職場問題分析,和大家一起開拓對於職場問題的思考與應變能力。也會透過職涯訪談,邀請來賓分享職涯經歷,開啟多元職涯視野,透過這些分享,打破自我職涯限制與框架,建立自我優勢。合作來信: opencareer21@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Open Career 的其他內容
還記得從學生時期,學校就會讓大家寫適性測驗,透過這樣的測驗來了解你是什麼樣類型的人。通常這樣的測驗結果還會附帶告訴你,像你這樣性格的人適合什麼樣類型的工作。而前一陣子也很多人瘋迷 MBTI 人格解析,依照測驗結果了解自己是哪種類型的特質。
上半年其中一個盛大的事件就是畢業季啦。越接近畢業季,各場校園徵才說明會跟就業博覽會就開始開跑了。每家公司都卯足全力宣傳自家公司的好,但招募宣傳的內容和真實狀況符合度到底有多少呢? 內部的團隊又有各自的風格,到底要怎麼在實際加入前先知已知彼? 這篇就提供幾個判斷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前陣子ChatGpt公開後,再次喚起很多人的職場生存危機意識。 處在這個加速變化的大環境,如果不願放下沉沒成本,需要變通時還是照著原有的職涯規劃前進,可能會把你一路推向淘汰區。
今年Podcast製作了幾集和轉職相關的訪談,接觸了一些轉職者也收到許多對於轉職想了解的問題。大家想轉職的動機跟在轉職路上會想知道的問題大致分成兩種: 一種是逃避型,另一種則是成長型。
還記得從學生時期,學校就會讓大家寫適性測驗,透過這樣的測驗來了解你是什麼樣類型的人。通常這樣的測驗結果還會附帶告訴你,像你這樣性格的人適合什麼樣類型的工作。而前一陣子也很多人瘋迷 MBTI 人格解析,依照測驗結果了解自己是哪種類型的特質。
上半年其中一個盛大的事件就是畢業季啦。越接近畢業季,各場校園徵才說明會跟就業博覽會就開始開跑了。每家公司都卯足全力宣傳自家公司的好,但招募宣傳的內容和真實狀況符合度到底有多少呢? 內部的團隊又有各自的風格,到底要怎麼在實際加入前先知已知彼? 這篇就提供幾個判斷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前陣子ChatGpt公開後,再次喚起很多人的職場生存危機意識。 處在這個加速變化的大環境,如果不願放下沉沒成本,需要變通時還是照著原有的職涯規劃前進,可能會把你一路推向淘汰區。
今年Podcast製作了幾集和轉職相關的訪談,接觸了一些轉職者也收到許多對於轉職想了解的問題。大家想轉職的動機跟在轉職路上會想知道的問題大致分成兩種: 一種是逃避型,另一種則是成長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舒服的舒適圈中,因為怕改變而忍耐。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概念,並提供了幾種擴大舒適圈的方式,如學習新技能、提升自信以及勇敢面對他人的看法。改變並不容易,但若能增加選擇性和抗壓性,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由。本文旨在鼓勵讀者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並勇於追求自己的內心渴望。
Thumbnail
萬事起頭難,大家是否都有這樣的困擾,每次想改變甚麼,明明下定決心 但卻一直遲遲未開始,或開始了但很難持續,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想太多 其實很多時候,做就對了,只要開始,問題就變成如何持續往下做,而不是沒開始~哈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有股茫然感,很想要改變自己,卻又不知道這樣子是好還是不好,時常在內心裡告訴自己,不需要做改變了,安於現狀,這樣就好了。我總感覺自己是在欺騙自己,明明內心很想做點變化,卻又要不斷壓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開始,踏出第一步前,總有無限想像,把困難想在前面,把不可能想在前面。 說著改變,興許不難。 但,把這一步跨出去,真的有點害怕..... 但如果這這一步跨出去了,就會發現.....好像,好像沒有想像的那麼...那麼困難。 下手的那一刻,真的還有點手抖,可是這一步跨出後,就覺得....好像,
Thumbnail
當過往策略無法通關時,我們感到不知所措,需要從何開始下手。改變困難的原因在於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改變需要付出代價。成功改變涉及心理、行為和方法上的變化。調整對改變的看法,將改變視為探索,可減輕心理壓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我們想要改變的原因,以及改變本身的中性。並提出了擺脫比較心態帶來的匱乏心態,以及接納自己的重要性。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
Thumbnail
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不舒服的舒適圈中,因為怕改變而忍耐。文章探討了舒適圈的概念,並提供了幾種擴大舒適圈的方式,如學習新技能、提升自信以及勇敢面對他人的看法。改變並不容易,但若能增加選擇性和抗壓性,將會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自由。本文旨在鼓勵讀者認識到改變的重要性,並勇於追求自己的內心渴望。
Thumbnail
萬事起頭難,大家是否都有這樣的困擾,每次想改變甚麼,明明下定決心 但卻一直遲遲未開始,或開始了但很難持續,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因為我們想太多 其實很多時候,做就對了,只要開始,問題就變成如何持續往下做,而不是沒開始~哈
Thumbnail
我在49歲意外啟動自己職涯轉型時,沒有預料到那不只是工作方式的改變,也帶來了對於人生新的思維模式—有機會重新探索自己的人生意義與目標,開啟全新的人生下半場。 剛開始不免疑惑「這個年紀還需要思考這些?還來得及嗎?」,但漸漸發現這是第二次機會:在人生上半場經歷夠多的事之後,重新做出選擇,走一條不同的路。
Thumbnail
生活上很多時候感到停滯不前,我們會萌生出是否該「跳脫舒適圈」的急迫感。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走了一條跟同儕不一樣的路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與眾不同。有時候以為進去一個很艱困的環境叫跳脫舒適圈,但可能只是自討苦吃。該怎麼評估新的選擇是否真的能幫助我們跳脫舒適圈,還是只是為跳而跳呢?
Thumbnail
不知道為什麼,一直有股茫然感,很想要改變自己,卻又不知道這樣子是好還是不好,時常在內心裡告訴自己,不需要做改變了,安於現狀,這樣就好了。我總感覺自己是在欺騙自己,明明內心很想做點變化,卻又要不斷壓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開始,踏出第一步前,總有無限想像,把困難想在前面,把不可能想在前面。 說著改變,興許不難。 但,把這一步跨出去,真的有點害怕..... 但如果這這一步跨出去了,就會發現.....好像,好像沒有想像的那麼...那麼困難。 下手的那一刻,真的還有點手抖,可是這一步跨出後,就覺得....好像,
Thumbnail
當過往策略無法通關時,我們感到不知所措,需要從何開始下手。改變困難的原因在於搞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以及改變需要付出代價。成功改變涉及心理、行為和方法上的變化。調整對改變的看法,將改變視為探索,可減輕心理壓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我們想要改變的原因,以及改變本身的中性。並提出了擺脫比較心態帶來的匱乏心態,以及接納自己的重要性。
所有的改變,都基於一個簡單而強大的原則:那就是你想要改變。這個願望是一切變革的起點,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追求更好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想要不同於現狀時,我們開始尋找方法,學習新技能,改變舊有的習慣,並且勇於面對挑戰。這種渴望推動我們突破自我設定的界限,探索未知的領域。改變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
Thumbnail
當你要求別人「千萬不要怎麼做。。。」通常很難成功,反而會導致更多人想拚命跟你唱反調! 為什麼呢? 因為人們喜歡自由與自主權,不喜歡受人擺佈。傳統的要求別人照我的想法進行的方法包括哄騙、說服、鼓勵、推、再推、更用力推,但這些老套路,基本很難改變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