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這書幫我什麼忙》別再用「失去理智」當作暴怒的藉口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書幫我什麼忙-《被討厭的勇氣》


暴怒情緒是可控制的

很多人在大發雷霆、說了些不禮貌&不得體的話,之後用「失去理智」、「理智斷線」來當藉口,尋求他人原諒。

然而,暴怒,其實是一種可控制、可收放自如的情緒,如果你腦中已開始懷疑,試想一個情境:某次大發脾氣時,突然有人打電話來,你是會

1.)緩和一下情緒再接電話

2.)接起電話破口大罵?

暴怒情緒通常是收放自如、可控制的,所以請盡量少讓它出現

我想,前者的票數應該比較多吧

這時,可能又有人跳出來質疑,認為他就是會沒來由的失控暴怒,那這該怎麼解釋呢?

這時,我們就要談談,暴怒的目的性。


暴怒具有目的性

《被討厭的勇氣》提到,暴怒,其實是個「為達目的」的手段。
幾乎所有暴怒都是如此,差別只在於自覺或不自覺而已。

書中有人用餐時被服務生弄髒衣服,破口大罵,事後認為自己當下失去理智,但智者並不這麼認為,他認為:

1.叫罵者並非「受憤怒情緒驅使而大聲吼叫」

2.而是「為了大聲吼叫而憤怒」

3.因為叫罵者想藉由大聲吼叫讓服務生屈服,於是創造了憤怒情緒作為手段。

發怒是個為達目標的一種手段,但往往是下下之策


由此可知,憤怒是可以控制的,否則「若你當時手上有一把刀,難道會對服務生不利嗎?」智者這樣問道。

我也曾在某場比賽後,不禮貌的大罵隊友,事後我歸咎於當天的諸事不順,導致我失去理智,但在閱讀《被討厭的勇氣》後,才知道並非如此。

我的發怒只是為了宣洩失望情緒,同時替表現不佳的自己開脫,尤其我很快就和其他人有說有笑,更證明「情緒失控」不能成為我不禮貌的藉口。

賽後的發怒,目的在宣洩情緒和逃避責任,而非單純的理智斷線


以冷靜取代憤怒

我們該進一步了解,人與人若要好好溝通,幾乎沒有發怒該參與的份,尤其在知道「暴怒是可以控制的」之後。

盡量別再讓這個情緒出現,多以冷靜取代暴怒,冷靜有助於思考,有機會爭取更多,並營造具有智慧的形象;暴怒有損形象,也很難多爭取到什麼,更容易不小心破壞人際關係(如果對象非服務員,而是親友的情況下)。

「想宣洩輸球情緒?不如跟隊友用力擊個掌,誓言下場討回來。」

「用餐被服務生弄髒衣服,就算選擇冷靜面對,依舊能獲得洗衣賠償。」

 

下一篇再來談談,當遇到暴怒對象時,該怎麼「冷靜」面對。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當進入新領域、嘗試新事物,便進入S曲線下方的「起始點」。
善用溝通,有機會爭取到更多。 爭取更多,而非爭取一切。
我膝蓋以上的身體,當時完全懸空在黃色柵欄外側,此時雲海已經散去,印入眼簾的,是下方不知幾百還是幾千米的山谷深淵。
「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前提是「量力而為」。 當「幫忙」影響到自己工作或生活,就敢勇敢拒絕。
這事情充斥著太多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事,我們該做的,就是掌控好我們能掌控的事
生活中無處不是溝通、談判,無處不是交易。 談判的核心,就是謹記談判的目的,不被情緒影響。
當進入新領域、嘗試新事物,便進入S曲線下方的「起始點」。
善用溝通,有機會爭取到更多。 爭取更多,而非爭取一切。
我膝蓋以上的身體,當時完全懸空在黃色柵欄外側,此時雲海已經散去,印入眼簾的,是下方不知幾百還是幾千米的山谷深淵。
「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前提是「量力而為」。 當「幫忙」影響到自己工作或生活,就敢勇敢拒絕。
這事情充斥著太多無法預期、無法掌控的事,我們該做的,就是掌控好我們能掌控的事
生活中無處不是溝通、談判,無處不是交易。 談判的核心,就是謹記談判的目的,不被情緒影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怒使人暴躁而無智,無智則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導至失敗。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一直被視為負面情緒的展現,殊不知善用好憤怒其實可以帶給自己更好的益處。
Thumbnail
🐳本文收錄於 1111人力銀行 面試經驗談;在面對情緒勞務時,你是否也是會被經常惹毛,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
Thumbnail
情緒暴走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情緒管理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當情緒暴走時,人們常常會失去控制,做出一些讓自己和周圍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還會影響到周圍人的情緒。
Thumbnail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情緒挑戰,比如從喜悅到憂傷,從平靜到憤怒,情緒總是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必須理解情緒對我們行為的影響,因為人類是情緒生物,我們的情緒往往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 當我們能夠有效控制情緒,就能避免一些衝動的決定,從而採取更穩健和合理的行動。 比如一個在憤怒中能
Thumbnail
恨意+權力慾望-->走火入魔 📖 人類之所以緊緊抓住仇恨不放的原因之一,是因為他們察覺到,一旦仇恨不再,他們必須處理的就是痛苦。這句話出自美國小說家詹姆斯·鮑爾頓,他認為人類對仇恨的執著是一種對未解決痛苦的逃避,讓人不願面對內心深處的傷痛。 仇恨讓人感覺到權力感與強大,而無須去感受到自己的脆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怒使人暴躁而無智,無智則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而導至失敗。
Thumbnail
「令人困擾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判斷。」 從有意識練習覺察情緒, 我回顧過去歷程有段時間情緒就像走火入魔變得極端, 從原本生氣頻率高到壓抑情緒, 又或是壓抑情緒到盡情發洩甚至放棄; 用生氣的方式希望對方照著你的方式做; 不論哪種方式或許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應對方式, 從而不知如何改善。
Thumbnail
被動式攻擊反映人們對衝突產生的恐懼,以間接方式表達憤怒和訴求。本書提供具體練習,幫助改變憤怒處理方式,並解釋憤怒源自於童年、父母教導和其他負面情緒的影響。此外,書籍也指出憤怒不是壞事,應該正視和處理憤怒情緒。這本書的內容對親子、伴侶關係都有幫助,希望透過實際體驗來理解情緒,走向更滿足和更誠實的生活。
Thumbnail
「憤怒」一直被視為負面情緒的展現,殊不知善用好憤怒其實可以帶給自己更好的益處。
Thumbnail
🐳本文收錄於 1111人力銀行 面試經驗談;在面對情緒勞務時,你是否也是會被經常惹毛,無法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呢?
Thumbnail
情緒暴走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尤其是在現代人經常處於高壓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情緒管理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當情緒暴走時,人們常常會失去控制,做出一些讓自己和周圍人感到不舒服的行為,這不僅對自己的健康不利,還會影響到周圍人的情緒。
Thumbnail
在人生旅途中,我們經常面臨各種情緒挑戰,比如從喜悅到憂傷,從平靜到憤怒,情緒總是無處不在,因此我們必須理解情緒對我們行為的影響,因為人類是情緒生物,我們的情緒往往能在無形中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 當我們能夠有效控制情緒,就能避免一些衝動的決定,從而採取更穩健和合理的行動。 比如一個在憤怒中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