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1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聊聊非暴力溝通-想法雜記

你是否曾經和別人溝通時,感到受傷、生氣或不被理解?你是否曾經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或需求,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口?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擾,那麼「非暴力溝通」可能是你需要的一種溝通方式。


非暴力溝通是一種基於「同理心」和「尊重」的溝通方式,幫助我們建立深刻與真誠的人際關係,也能幫助我們減少衝突及增加合作。非暴力溝通的創始人是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羅森堡(Marshall Rosenberg),他認為,我們常使用一種「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評判」、「批評」、「指責」或「威脅」別人,又稱為「4D語言」,這樣的溝通方式會造成彼此的隔閡和敵意,也會讓我們忽略自己和別人真正的感受和需求。


那麼,如何做到非暴力溝通呢?馬歇爾·羅森堡提出了一個四步驟的模式,分別是:「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這四個步驟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表達自己,也可以傾聽別人。以下是這四個步驟的簡單介紹:


1.觀察:我們要客觀地描述我們所觀察到的事實,而非加入任何評價或解釋。

例如:

「你昨天晚上沒有回電話」-陳述事實

而不是

「你昨天晚上不在乎我」-自己想法所產生的解釋

2.感受:我們要誠實地表達我們因為觀察到的事實而產生的感受,而不要把感受歸咎於別人。

例如:

「我覺得擔心」-單純的描述自己的「感受」

而不是

「你讓我擔心」-描述自己的感受時,對對方加入了暴力溝通的「指責」

3.需求:我們要清楚地說明我們產生這種感受背後的需求或價值觀,而不要用抽象或模糊的語言。

例如:

「我需要安全感」-單純的提出「需求」且具體明確

而不是

「我需要你愛我」-提出抽象的需求,對方不易理解你究竟真正的需要,畢竟愛的解釋多元且因人而異

4.請求:我們要具體地提出我們希望對方做什麼來滿足我們的需求,而不要用命令或勒索的方式。

例如:

「你願意今天晚上給我打電話嗎?」-單純的請求

而不是

「你今天晚上必須給我打電話」-帶有暴力溝通的「命令」、「勒索」的口吻

其實暴力溝通的練習,是需要非常的有意識進行,畢竟多數人在說話時,都會以最為直接且直觀的想法來做表述,然而大腦是懶惰的,往往能夠讓自己最輕鬆時,就會產生「評判」、「批評」、「指責」或「威脅」的暴力語言,他不需要惡言相向,但卻對關係暗藏殺機。

下次在說話時,可以試著慢慢說,想想可以如何運用「觀察」、「感受」、「需求」和「請求」,將你內心真正的溫柔表現出來,我想這個世界會因你而開朗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