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為期五天的日本遊回到台灣,睡醒的第一餐我就選擇了排骨飯。這排骨飯雖然不是名店所出,但那醬油與香料一同滷得鹹香透味的排骨滋味,再搭配辣蘿蔔,真是連靈魂都被撫慰的美妙滋味。唯有吃到故鄉的料理,我才感覺到自己真正回家了。
這幾天在日本的旅遊實在說不上身心愉快,主要是我出發前重感冒加腸胃炎,本身精神與肉體狀況就不太好。日本入秋後早晚天氣較涼,使得我比以往更加渴望嚐到能溫暖身心、撫慰感強的食物。這一篇就彙整了我去日本時最喜愛的庶民美食。沒有大魚大肉或珍稀食材,但價格便宜實惠,令人百吃不厭。若說和牛海鮮這類高價食材是跨年時綻放的華麗煙火,那麼這些庶民美食就像是每日踏出家門時會看到的風景,百看不膩,看不到時會時常想念。反倒是煙火,到沒有想要天天看了。
假名又做しょうがゆ,「湯」就是熱水。這是一種化入薑末、滋味甜蜜的熱糖水,微涼的秋冬喝上一杯特別溫暖。這種生薑湯台灣也有,不過我在台灣喝到的比較不辣,並且多用黑糖,日本版的是白糖,甜度比較高,店家的版本裡會浮薑末。這個飲料作法很簡單,在家裡自製就可以了,日本也有賣沖泡版,但我比較喜歡去店裡喝。在店裡喝時常會有薑末,而且日本版用的是白糖,讓你能更專注在品嚐薑香。
時下主流的蕎麥麵幾乎都走豐富的配料,但我最喜歡滋味單純、單純用麵露、海帶、豆皮做的熱蕎麥麵。豆皮是事先煮好的,只要做好蕎麥麵,最後再放上滷得甜鹹入味的豆皮即可。有些版本上會放白蘿蔔泥或是大量青蔥,微微的辛辣感起到轉味的作用,讓人忍不住捧起麵碗,將最後一口湯汁都喝得一乾二凈。
煮湯台灣用白味增居多,而日本常見紅味增。日本味增湯特別重視「高湯」,我自己做飯時懶得做高湯,就會用鰹魚風味味增來偷懶。雖不知在日本店家喝到的味增湯是否真的是自己準備高湯而不似我般便宜行事,但加入海帶芽、豆皮、紅味增的版本比白味增更多了層次感,是容易上癮的味道。我們外國遊客去日本免不了都想吃大餐,反而少品嚐這種家常菜,想想也是可惜。
鹽鮭是在低溫保鮮還不發達年代時所發明出來的料理,也可說是鮭魚版的鹹魚,但沒有鹹魚那種奇特的味道。這道菜很常出現在旅館早餐中,特色就是「冷的上菜」,魚肉本身比較紅,鹹度較高(畢竟是醃漬後的魚肉),但跟一夜干相同,水分較少,熟成之後肉質甘甜。每每吃到這一道菜,我腦中就會出現老奶奶醃漬鹽鮭的場景,這是一道很有溫度的菜。當然啦,商用鹽鮭不可能是老奶奶醃漬的,可是這道菜就是很容易勾起一種情懷。
佃煮是用醬油、味醂、糖滷煮食材而成的料理。配料放得很自由,南瓜、竹筍、紅白蘿蔔、雞肉都可以放。這道菜也是日本料理中必不可少。佃煮常常都是成為定食裡的一小缽出菜,如同首圖般的份量大小,大概兩口可以吃完。其實佃煮鹹甜下飯,又幾乎無油,是很健康的配菜,只是自己做的時候要注意別放太鹹。
跟佃煮同樣做法的還有羊棲菜,是一種海藻,多和胡蘿蔔絲一起燉煮。如果大家喜歡在旅館吃早餐,這道菜也是飯店每天必定會端上的。
出外旅行時常常很容易暴飲暴食導致腸胃不舒服。而以上提及的這幾款美食,不僅經濟,對腸胃的負擔也小。很多人到了異地後多少因為水土改變腸胃不適,而我的狀況卻是出國前腸胃不適,出國後自動就好了。靈魂食物更奇妙的一點是,你可以天天吃而不會感到厭煩。我想靈魂食物的真義就是「雖不起眼,但卻不可或缺」,只有拼上這塊拼圖,你才會覺得自己完整了。
你的日系靈魂食物是什麼呢?不防留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