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在先前與大家分享過的《別把你的錢留到死》的文章中,有談到「人生是體驗的總和」,讓我重新思考在下班之後的時間規劃,從原本以解決當下的問題為優先,改變為以實踐未來的目標為主體,想說盡可能創造體驗,讓人生的"過程"變得更精采。
然而我們可以再繼續延伸思考,如果自己走到人生的"終點"時,又會希望有怎樣的結局呢?這聽起來好像又是不同的命題。簡單來說,就是「我最後想成為怎樣的人?」。
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我找到這本書,希望可以給我新的思考方向,也與大家分享~
以前的我,都專注在當下做了什麼體驗,儘管這些體驗確實很棒,但到達人生的終點後,最後也只能停留在自己的心中,無法繼續保存下來了。
所以,或許可以再把眼光放遠,思考自己在終點之後想要留給別人什麼?在創造自己體驗的同時,一起在別人心中也創造出美好的回憶,來延續自己的影響力。
我相信,越能使用遠觀的角度思考,越能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面對平常遇到的狗屁倒灶的小事,自然比較不會放在心上,人生也會過得更順心。
以前的我,不斷在追求工作與生活兩者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我想這一樣也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標。看似沒問題,但這可能隱約地心理暗示,人生的各個面向(工作、家庭、興趣...等)好像會乖乖的站在天秤的兩端,一旦能找到中間的靜態平衡點,就可以一勞永逸了。
但實際上,隨著走在人生的不同階段,各個面向的重量會不斷的變化,甚至會有新的面向加入,就好像走在平衡木上耍雜技一樣忙,需要不斷地調整平衡,才能繼續前進。
以前的我,總抱著處女座-完美主義的思想,想著「小孩才選擇,我全都要!」,追求各個面向都要保持圓滿,每個時刻都要保持快樂,導致最後的結果常常會令人失望。
人生總會起起落落,我們是無法掌控全部事情都往好的方向走。
唯一能作的是,專注在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上,並且將已經做很好的事情再做到更好,強化優點來凸顯競爭優勢,持續前進在正確的方向。
剩餘的事情,其實有到達門檻,就不用太執著了。
回到一開始的命題,「我最後想成為怎樣的人?」,找到解答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坐下來深刻思考:現階段實際花了多少時間、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原因,以及希望達成的目標?
接著,就是動態的調整,不斷地覆盤再覆盤,只專注在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優勢上,去與別人創造共同體驗。
現在的我,下班後專注在學習知識、挑戰體驗、與人連結-我認為重要的事情上面,並且與大家分享,或許可以在自己的終點後,給別人留下些什麼。
最後,大家可以試著想像未來在自己的告別式上,會希望親友會怎樣說自己?說的是對自己的個人感受、共同擁有的體驗,還是社會加在自己身上的社會框架和腳色呢?學習到將這兩者區別出來,重新思考目標,就是我從這本書得到的最大收穫。
希望大家會喜歡這次的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PS:如果喜歡用聽的,可以按下面撥放按鈕,我來讀給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