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來說,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給予《被討厭的勇氣》

小豆pika-avatar-img
發佈於思考&人生意義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本書透過哲學家與一名年輕人的對話,在雙方談話中,闡述阿德勒心理學的思想,以下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人生意義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為了什麼而活?當阿德勒被某人問到這個問題時,他表示:「普遍來說,人生沒有意義。」

譬如說,世界上有許多像天災或戰亂這種莫名其妙、完全不合理的狀況存在。面對一些陷入混亂、失去性命的孩子,我們無法談論「人生的意義」;換句話說,就一般而言,「人生」並不存在任何可以討論的意義。

然而在面對這些沒有道理可循的悲劇時,如果完全無動於衷,就等於肯定了這樣的悲劇。因此,無論什麼狀況,我們都要有所行動

假設我們遭遇了嚴重的天災,如果以決定論的觀點,想藉著回顧過去找出:「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請問有什麼意義呢?當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更應該向前看,想想:「今後可以做些什麼?

阿德勒在說完:「普遍來說,人生沒有意義。」之後,又接著表示:「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給予。」人生,一般來說並沒有什麼意義,但是你可以賦予它意義。能夠給你人生某種意義的,除了你之外,沒有別人。

⬛一些思考

這部分也讓我有許多思考,其實我也常常想著這樣的問題

如果人生下來都會死,然究竟活著有什麼意義,其實今天宇宙沒有我,這世界影響不大,或者沒有任何人存在的話,對於世界影響不大,但可能會覺得奇怪,如果某些人不存在,那世界會變很不一樣?

其實,會覺得奇怪,是因為我們身處於這樣的時空當中,所以才會覺得奇怪,因為如果到另個時空,我們認知就會有不同

例如今天如果沒有賈伯斯就沒有iphone,但因為到了那個時空中,人類認知中就沒有iphone了,社會上也會有相對應的行為和模式配合(例如會有其他廠牌手機出現,以及科技產業也會做出相應生產鏈等等),因此其實在那時空人們不會感到奇怪,我們會覺得奇怪,其實是因為今天個時空中有iphone

同樣的地球今天如果不存在,或者沒有演化出人類,人類也就不存在了,會覺得奇怪是因為這個時空中有人類存在

如果今天沒有地球,宇宙仍然運行,沒有某個人,世界仍有其運作模式,所以其實沒有我,對於宇宙影響真的不大

⬛行動和經驗

面對這個問題,其實我也想過,為什麼要在到世界上面臨各種事情?

其實如果可以的話,我會比較想要當初不是我出生,而是另個人出生,或者沒有沒有出生,我不用來這個世界也沒關係吧

不過這本書給予我一些啟發,已經出生了,是無法改變的事情,但我可以想想看,我接下來能做什麼行動,如何讓自己活個更有意義和快樂,這時候就可以去找尋相關書籍和文章等等資源,並且經由自己思考和行動得出解答,例如我認為現在寫文章就能讓我更有生活動力,而學一些時間管理能讓我更好規畫生活

或者是看看自己以前的一些經歷,會覺得以前這段時間做的事情,現在來看怎麼沒有意義了,以前交到的朋友,很多現在都沒有聯絡了;以前玩過一些遊戲,在裡面打怪,但現在有些遊戲也停服了;以前學過一些畫畫和樂器,但現在也很少在用

在書中有一段話:决定我們自己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

這些經驗本身到底有無意義? 其實就看自己如何定義,一段經驗似乎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解答,而對於一段人生經驗,我本來也就能賦予不同意義

例如對於以前交的朋友,或許現在沒有聯絡,但當時候我們已經一同度過一段時光,共創許多回憶,值得日後細細品味,那即使現在沒有聯絡也沒有關係,每個時期身邊也都會有不同的人;以前玩過的遊戲,雖然可能停止運行了,這也都是一段人生經歷,雖然停止運行,但有些懷舊影片,我看了還是會覺得很懷念,也能給予現在力量;以前學過的話話和樂器,說不定對於腦部發展也有影響,而且在畫畫和樂器也是一人獨自能進行的活動,能自處就是一種意義

書中就提到「人生是一連串現在的剎那」「只要認真活在「當下」,它本身就已經是一段舞」。但我讀到這裡時,就想到還是要考慮到未來吧?

書中就提到「跳著「小提琴」舞的人之中,有人就這麼成為專業的小提琴家;跳著「司法考試」舞的人之中,也有人就當上了律師」,所以可以有目標,然後把握好每個當下的行動向目標前進

raw-image

⬛體驗

所以經過一些思考後,我認為人生意義在於體驗,即使宇宙很大,但有個感覺是最真的,那就是我的體驗,而這個體驗就包含當下和未來,因此可以思考如何讓當下和未來的體驗提高,另外因為世界有他人,也可以思考如何提高他人體驗

很多完成的目標,也常常是為了後續的體驗,或是豐富自己或貢獻它人,例如大學寫報告取得高分,讓未來自己能有較高機率上想上的研究所;不去碰一些容易成癮物質,避免日後戒癮的痛苦;學習快樂的科學,提高我後續的體驗,也可以寫文章,讓人閱讀過程有啟發,能提供他人一段體驗,而我分享時的貢獻感,本身就是種體驗

所以前面提到的朋友、遊戲、畫畫、樂器等等也都是屬於一種體驗,各種活動本來就具有時間性,當然各種活動時間持續長度有長有短,但不論如何都是人生體驗的一部份,而如何選擇和分配時間則不一定

其實小時候方向,本來就不是很明確,所以很多都是一種探索,但人生到後期,可能會越來越明確的吧,但不論如何,都讓每個當下(或是說那個時期的我)能都有一段體驗了,現在大學後,則更會多考慮到未來,例如可以學些時間管理和知識管理技巧,不過還是會有許多單純為興趣而學習的內容,給予生活增添色彩,裡面很多內容其實不僅閱讀時有趣,對未來也可能有啟發

至於如何平衡當下和未來,以及自己和他人,則人人都有不同

沒有普遍意義

對於上面提到的人生沒有普遍意義,其實讓我覺得感受滿深刻的

例如職業,有些人研究某領域的學問,有些人覺得很有意義,有些人覺得沒有;有些人以藝術創作為職業,有人看了覺得有意義,有些人覺得沒有;而興趣愛好也是,例如下棋、動漫、電影、遊戲、種植、戲劇、音樂等等,有一部份人覺得有意義,有部分人覺得沒有

我們實在很難找到一個普遍意義,同一件事情對於每個人來說意義都會有所不同,例如聽音樂對某人來說可能是紓壓,對某人來說可能是品味歌詞和激發思考,對某人來說可能是創作靈感來源等等

因此阿德勒才會說「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給予」吧

我認為我們當然可以參考他人故事和說法,可是最終還是要回到自己身上,去思考看看這件事情,我認為有意義嗎?對我來說有什麼意義?真的符合現在我的情況嗎? 別人認為有意義,不代表自己認為有意義

例如有些人認為嘗試很多美食有意義,但我因為營養考量,就會限制飲食內容,而不一定要每件食物去試,在美食上就不求太多的品項,世界上體驗非常多,一定要有個篩選的過程

又例如有同學服務老人過程中獲得意義,雖然我在過程中可能也能感受意義,可是相比之下,我更希望這段時間用於看課外書和寫文章,以此累積作品、提供回顧、整理知識、帶給讀者啟發等

因為我對人生意義答案是體驗,因此可以做累積性、貢獻感、豐富性、自我實現性、能感到意義感的事情

累積性的事情,例如我看書和文章時做筆記、每天寫小日記、遇到特別的事情可以拍照給日後回憶用,讀書拿分數日後研究所比較容易上、保持健康所以少熬夜等等;貢獻感的事情,例如我寫文章提供讀者閱讀、學習時也具有貢獻感,因為大學要充實自我,將來才有更多能力做出貢獻

豐富性的事情,例如我會有興趣性閱讀和寫作、選些動漫來看、或者聽聽音樂、或者看看以前回憶錄等等;自我實現性的,則例如我會想要寫某些主題的文章,即使有時候真的很難寫,但我還是會有種想完成感覺,會想克服阻礙去完成,有時候一些喜歡的作品想寫心得或整理角色故事,如果當前還缺乏類似文章,就可以去創作看看,彌補這缺口,從中去感受到意義感

人生中,有些事情是較多人認為都有意義的;有些事情只有一部分人認為有意義;有些則自己認為有意義就好,而每件事情的成長和樂趣等元素比例都不同,就像是除了課業或工作外,人人也都會有充實自己的活動,以及純休閒類活動,至於時間安排和活動選擇上,就每個人情況有不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做一件事情時,自己認為這有什麼意義

當然對人生意義並無標準答案,每個人都能有自己的答案,所以上面這些就給大家參考

你要給予你的人生什麼意義呢?

avatar-img
129會員
363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之前對於人生意義有些思考,在Dcard上面看了些文章,突然覺得這留言讓我很有感觸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整理書中第一到第三章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思考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之前對於人生意義有些思考,在Dcard上面看了些文章,突然覺得這留言讓我很有感觸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每次過年的時候,常常可以見到家族之內的高齡者,但隨著他們的年紀增長,也讓我思索到幾個有關於生命的議題,以及對於未來的想像
本書作者是朱立安‧巴吉尼,是倫敦大學學院哲學博士,以下整理書中第一到第三章內容,並寫出我一些思考
本書作者是《衛報》專欄作家 奧利佛.柏克曼 Oliver Burkeman,他在這書中結合了哲學家、心理學家、心靈導師的見解,呈現時間觀與時間管理指南,教導讀者如何透過接受人類生命的有限性,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
本書作者是愛德華•威爾森,是是美國昆蟲學家、博物學家和生物學家,被尊稱為社會生物學之父 以下彙整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阿德勒說: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越大。」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深入探討心理學理論,鼓勵人勇於追求自己的價值觀和信念,並探討內在和高級的幸福。本文介紹了阿德勒心理學理論對人際關係的看法及如何實現內在的幸福。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以一位哲學家和年輕人對話的形式探討阿德勒心理學,強調人生是我們自己選擇的,主張改變思維角度以獲得幸福。文章內容包括決定論&目的論、課題分離、獲得勇氣、接納自我等主題,說明改變思維勇於追求幸福的重要性。
Thumbnail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一)否定心理創傷 (二)煩惱全來自人際關係 (三)割捨別人的課題 (四)活在當下 (五)結論
Thumbnail
 今天和朋友們分享的好書是《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你經常覺得自己不如別人而感到自卑嗎?很想努力上進卻達不到理想的目標,感到灰心氣餒?想要跳出負面情緒的綁架,你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Thumbnail
生命除了處理個人的課題,最與生活切切相關的即是人際關係的經營,阿德勒曾說「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被討厭的勇氣》給予人們勇氣成為自己,接受自己被討厭的事實,對於與人相處也給予了課題分離的重要分界,這也是本影響我非常深的書,人際關係尤關著健康的心靈,而通過人際關係,可以建立強大的內心支柱。
Thumbnail
從2014出版之後就一直在暢銷排行榜的「被討厭的勇氣」 這本書的命名給人單純探討人際關係的感覺,但實際上書裡非常深入探討行為與情緒背後的心理動機 以「阿德勒心理學」為主體,從中探討各種人生中可能遭遇的疑難問題 並且用一對哲學家與年輕人的問答、辯論來呈現,相對於單一陳述式的方式,更能
Thumbnail
★阿德勒說: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越大。」
Thumbnail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幸福人生。
Thumbnail
2023年的10月透過朋友的推薦和網路資訊,於是打開了這本我觀望已久的哲學心理書。初品此書當下的心境是對於人際、社會、自我感到無力和絕望,不再相信人與人之間有純粹的信任,也不再相信社會是單純的,更不再相信自己有勇氣和能力可以面對困境,但當我翻開第一個章節,簡單明瞭的一句話:生命中所遇到的困境都和人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