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上架:2014年
類型:心理、人生、人際、親情、友情、
原作: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出版:究竟
心理類知名暢銷書。
透過哲學家與年輕人兩方的對談,由淺入深地探討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的思想。顛覆一般普遍的認知,提出「人生目的論、否定心理創傷、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等想法,透過課題分離來創造輕鬆人生。
其實在這本書爆紅的時候,已經讀過一次,這次又翻出來讀,有不同的感觸,也回憶起那些被遺忘掉的觀念。要知道人總是健忘的,那些道理一直都懂,也都知道,但在遇到類似的人際狀況時,仍舊在不知不覺中陷入泥沼,這時候就很適合再把書拿書來翻閱一次,來提醒、打醒自己。
總結書中重點:
1) 過去的創傷不能決定現在的你
事情已經發生了,過去無法改變,但現在的你是有能力決定「當下」的路要怎麼前進,不該老是用「因為過去怎樣,所以我現在才怎樣」的心態來渡過自己的人生。別讓自己被過去給綁架了,也別用曾經發生過的事當作自己無法振作的藉口。
2)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不可否認,人終究是群居性動物,只要跟其他人在相處,就必定會有受人際關係所產生的心理與行為,像是書中提到的「自卑感、優越情節、炫耀不幸、競爭、權力鬥爭」等。
而如何建立比較健康的人際關係,阿德勒指出「請跟自己做比較」,讓自己脫離跟別人競爭的範疇,視「人人皆夥伴」就不會陷入猜忌與敵視的情節內,人生就會和平許多,但若無緣無故被對方挑釁、痛罵、攻擊,就該去猜想對方的真正「目的」是什麼,盡快脫身、避免回應。
3) 做好課題分離,接納自己,擁抱「被討厭的勇氣」
阿德勒指出,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別人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望而活」。許多的人際糾紛都是干涉別人的課題或自己的課題受到干擾,如何辨別「是誰的課題?」,就該想想最終是誰受影響?
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接納自己能力的極限,照顧好自己的人生,做好每一次的決定,承擔每次決定的後果,這是屬於你自己的課題;而別人要怎麼看、怎麼講、對你有什麼期待,這都是別人的課題,無須概括承受與滿足對方的想法,雖然這樣的想法會被認為一意孤行、容易被別人討厭,但再次回歸原點,別人怎麼想也終究是別人的課題。
4) 感受自身價值
阿德勒指出,感受到幸福的時刻,通常發生在自己為別人帶來幫助或貢獻的時候,並不是指收到他人的道謝等感激話語,而是實質上,感覺到自己真得幫助到對方的那刻心情。不需要是什麼偉大事蹟,日常小事也都可以。
5) 甘於平凡、放眼當下
英雄電影之所以日久不衰,或許某一部分原因就是每個人都曾經幻想自己能改變一切,無所不能、懲奸除惡;但回歸現實,多數的人終究是平凡人,人生難有多次的大風大浪,而所謂的日常也逃離不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範疇。有時體認到自己的平凡,做盡其所能的事,放下身上的重擔,也未嘗不好。
人生數十年間,每個未來都是由許多的當下所組成,踏實的享受眼前一分一秒,盡力地做好每一件事,理想的未來終究會在眼前綻放。
🔊 大人學Small Talk|有自信的人不會努力武裝自己。評斷你是否有自信的5個表現 2022/12/29
🔊 大人學Small Talk|人際關係好難?抱持「一個人只要滿足我一件事,就給100分」的原則 2023/10/03
🎞️ 就Jon|6個「讓我們不快樂」的想法 2024/01/28
不是「世界」複雜,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問題不再於世界是什麼樣子,在於你是什麼樣子。
答案,不是由誰來告訴你,應該自己親手去找才對。
重要的不是你經歷了什麼,而是你如何運用它。
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大家儘管有種種不滿,但保持「現在的我」還是比較輕鬆又安心的。
阿德勒的目的論:「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怎麼過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
阿德勒:「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健全的自卑感,並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
諺語:「我們可以牽馬到水邊,卻不能強迫牠喝水。」
所謂的歸屬感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的。
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那正是你行使自由、讓自己生活自在的證據,是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
在害怕關係崩壞的恐懼下過日子,其實只是為別人而活,是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甘於平凡的勇氣。
當我們遭遇困難的時候,更應該向前看,想想:「今後可以做些什麼?」
阿德勒:「普遍來說,人生沒有意義。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給予。」
<已寫評論-人生>
<已寫評論-心理>
感謝閱讀。如果喜歡這類心得文,歡迎追蹤,周三晚上9點更新。
想問問,格友們有推薦哪些改變你人生想法的書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