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本來就不只屬於普通人:淺談特教生的危機處理與共融理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願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2024/03 北市高中情障生遭師反覆質疑導致情緒失控

北市高中特教生與老師溝通未果失控

北市高中特教生與老師溝通未果失控

2024大概三月初的時候,北市某公立高中發生一起特教生因與老師溝通無效而失控的新聞。這件事引起極大的討論,也讓我想起自己國小時,有次氣到差點拿直笛想爆打多次因為我是過動而故意嘲弄我的同學,但當下有及時停手,因為我發現「自己並不是真的想開打」,我只是「迫切想停止對方的騷擾,但沒有機會想到更好的辦法並執行」,這件事我記得非常清晰,因為我當下也被自己嚇到,事後想想真的很訝異平常樂觀外向的自己竟然也會出現想傷害人的衝動。大家都很容易被失控的後果嚇到、忽略更重要的前因。每次我闖禍都會被罵,但都沒人關心到底什麼事竟引起我產生攻擊的意圖?常常事後我也懊惱自己幹嘛有這恐怖的衝動,幸好我小時候有接受「正向教養」的支持,能及時覺察自己的行為,不然後來被打的就是我了(而且我長這麼小一隻能打什麼?打蚊子?)

身為過動症,我非常能理解當下腦子被情緒侵蝕的感覺;過動症雖然平常糊糊塗塗,但面對別人藏在言語裡的刺、挑釁感、他人吃瓜的冷眼旁觀...都非常敏感,因為想改變但不知從何改變這些隱微的衝突感,會坐立不安、躁動,這些焦慮不斷累積,讓理智逐漸被情緒侵蝕,如果沒有處理好前因,就很容易導致後來失控後果的爆發。

特生跟普通生一起上課是個錯誤?

整起事件,有非常多的人表示 「特生跟普通生一起上課是個錯誤」,其實有這種想法也是個錯誤。憑什麼要特生通通去特教學校?那想法封閉古板的的普人要不要通通做成化石算了?反正你們遲早也會變化石嘛?怎麼8+9都可以跟大家一起上課了,特生反而不行?

這個社會本來就不是只有普通人,普通人也有權利學習怎麼跟與自己不太一樣的特殊族群相處,不學習的普通人容易習慣凡事只站在一定的標準思考、導致越來越僵化,長久以來會使得社會愈趨封閉而刻板;反之如果大家都願意用包容開放的心態學習跟各種人相處,就能創造共融而有趣的社會;所以大家都有義務練習並打造兼容並蓄的環境,這不只能使個人成長,也對社會發展長期而言有其必要性。

將兩者放在一起上課是為了互相學習,而且特教生也有分程度,能陳述自己狀況和需求的,算是理解跟表達能力都還不錯,這樣的個案如有獲得適當支持與訓練,一定可以透過覺察跟練習越來越進步。

有效減少衝突的應對方法:危機處理與正向支持

反之,如果情緒障礙者沒有獲得適當的支持,面對無法逃離的困境,被外在情境帶入走不出的迴圈,他僅存的理智啪!沒了、用光了、本該用來思考的腦子當機了,剩下的自己任由憤怒擺佈燒完只好原地爆炸,如果旁人等到情緒障礙者爆炸了才願意道歉就亡羊補牢了,沒理智地當下怎麼可能聽得進去任何話?

  • 對情障生而言無法逃離的困境有:
    1.不斷被要求做不到的事(而非不想做)
    2.持續遭受責罵
    3.一再重複遭遇挫折
    4.提出的感受、意見被忽視或拒絕
    5.在意的點(如初衷、動機等)未獲解決

危機處理的基本概念與步驟「當發現特生已經沸騰到臨界點時,應先轉移其注意力,用鼓勵或交換條件的方式讓他願意配合」是很重要的觀念,在教育現場可以保護老師也保護學生。就算不是校園,日常生活也可以運用危機處理的步驟,幫助自己避免危險。

不知道大家對這則2022的新聞有沒有印象:嘉義有位男子突然情緒失控,聲稱要追火車誤闖鐵軌狂奔,站方人員緊急向警方通報,員警趕到現場後,男子見狀仍持續跑給警察追,後來警方靈機一動,詢問對方要不要叫飲料「要叫幾杯,叫奶茶」,這才趁著男子被問題分散注意力時,上前將人壓制。這位警察面對擅闖鐵軌的民眾,不是嗶嗶嗶喝斥快滾,而是問他簡單的問題、轉移注意力,成功讓失控的民眾離開鐵軌。這跟危機處理機制很像,當發現有人已經情緒開始沸騰、快到臨界點時,應先轉移其注意力,用 #鼓勵#交換條件 的方式讓他願意配合,而不是跟沒有上過教程的普通民眾一樣,硬要對方聽自己的。就連不是特生的普通人,也很難被迫服從別人了,更何況是有情障的特生呢?

發現有人情緒已經節節高升時,也可以用正面的語言跟他對話,避免用酸的或帶有挑釁意味的語調,導致後來激發嚴重對立。

情障的困境是:大家都以為他很壞,但他其實也很想跟其他人一樣有控制情緒的能力;如果前額葉發展較遲緩、遺傳、腦部結構、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的不平等皆有可能導致行障;尤其是負責認知功能和動作控制的前額葉,抑制衝動並整合認知讓我們根據現階段狀況去判斷和預測過來發生的事情以解決問題,額葉也能幫助形成和情緒有關的記憶,行為、情緒都與額葉有很大的關係。(資料來源:照護線上-大腦解剖秘密)

但就連普通人控制衝動的前額葉要到25歲後才會發育完全,更何況是情障?對情障來說,最恐怖的不是面對自己發瘋後的後果,而是理智被憤怒侵蝕的當下,你不再是自己。

其實可以把情障想成打噴嚏、過敏,通常我們會給鼻涕流不停的人衛生紙,而不是叫他不准再流鼻涕了,不然聽起來很荒謬對吧?但套用在情障身上大部分人的想法都比情障更荒謬,叫情障收斂自己的脾氣,就像叫打噴嚏的人把噴嚏吸回去。那些「幸運擁有自我管理能力的普通人」沒有因情障帶來的困擾,不是因為你們多努力付出了什麼、天生多厲害天賦異稟,而是因為你們只是普通人啊。

應用特教知識自我增能

整起情障特生打代課老師事件讓我深有感觸,小時我不敢跟人談起ADHD、覺得過動很丟臉很不幸,看到那位特生可以勇敢且清楚地跟老師表達他的需求,真的非常欣賞她的勇敢。

當我在師大念碩士、成為師資生,開始接觸各種豐富教育資源跟專業課程,尤其是輔導原理與教育心理等教育學程必修課,本篇跟大家分享的正向行為支持與危機處理就是教育心理學的範疇。我的同學把這些知識用在教學中,我更多是用在自己身上,這是藥物以外自我改善的好方法,自此我開始願意正視自己過動的事實、也發現身為ADHD其實有好多優點。

與自我和解後開始擔任過動症議題倡議者,接下很多赤子心過動症協會總會與各個校園與機構的演講,並畫了過動的獨角兔系列漫畫,藉由漫畫紀錄下自己的過動經驗、也畫粉絲的投稿;近年開始辦各種過動症交流會,希望能讓更多人知道ADHD。


過動獨角兔系列漫畫,記錄著自身過動症的日常生活大小事,也分享部分特教知識與過動症資訊,這些特教知識不僅是在與特生相處時應用,更可以應用在男女朋友、夫妻相處,減少分手和吵架、促進世界和平(?)不只是特教生適用!日常生活也可以實踐,更可以自我增能,用危機處理中的「積極增強」使自己漸趨佳境。

願每個人們面對知識,都能保持終身學習的謙卑,我們都有能力成為他人的幫助,並以這樣的態度面對特別的孩子、面對周圍的人們。


過動症(ADHD)議題相關資訊,藉由自身ADHD診療經歷與生活觀察,將過動症的感受與體驗化為獨角兔的系列故事,分享因為過動症而發生的趣事與自我成長,也介紹過動症的親子教養、學校教育、教育心理學理論等相關特殊教育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東華大學藝術學院碩專班演講【過動症與IP創作:獨角兔的圖像思維】 演講內容重點整理與會後紀錄 習得社會化的過程中過動症跌跌撞撞,透過覺察與學習漸漸掌控過動症狀 透過正向環境支持、並享受自己所做的付出,過動症可以不靠藥物、不被他人要求,帶自己的過動特質與社會大眾自然相處,達到自我調節。
本文為鏡周刊【時代現場】「成人ADHD的困境」受訪心得與專欄文章重點整理 訪談內容聚焦於ADHD成人患者的生活分享,例如就醫、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議題。黃隆正醫師揭露過動症患者在社會中的隱形困境 受訪者自身經驗分享 診療經驗成人過動症就診與健保給付問題 就業過程是否該跟主管提起自身有過動症?衡量職
以海德格、沙特探討ADHD的存在主義,康德「人即目的」與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ADHD教育的影響,過動症本人第一人稱視角生活反思
過動症那無處安放的才華-淺談創作療癒過動 演講內容 文獻分享:ADHD的創造性天賦 論文與期刊摘要 實踐:創作如何療癒過動(藝術繪畫、手工藝品牌創立、運動對過動的改善成效) 影響:ADHD自我倡議經驗、過動獨角兔系列作品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的過動症經驗,呼籲社會應更理解特殊族群並尊重他們的需求。同時,提出過動症的孩子需要資源班的協助,並訴說因過動症給他帶來的獨特體驗與成長。這篇文章重點關鍵字包含過動症、資源班、社會歧視、特殊族群。故在關鍵字中可使用適當的中文詞彙。
東華大學藝術學院碩專班演講【過動症與IP創作:獨角兔的圖像思維】 演講內容重點整理與會後紀錄 習得社會化的過程中過動症跌跌撞撞,透過覺察與學習漸漸掌控過動症狀 透過正向環境支持、並享受自己所做的付出,過動症可以不靠藥物、不被他人要求,帶自己的過動特質與社會大眾自然相處,達到自我調節。
本文為鏡周刊【時代現場】「成人ADHD的困境」受訪心得與專欄文章重點整理 訪談內容聚焦於ADHD成人患者的生活分享,例如就醫、社會適應、人際關係…等議題。黃隆正醫師揭露過動症患者在社會中的隱形困境 受訪者自身經驗分享 診療經驗成人過動症就診與健保給付問題 就業過程是否該跟主管提起自身有過動症?衡量職
以海德格、沙特探討ADHD的存在主義,康德「人即目的」與人本主義教育理念對ADHD教育的影響,過動症本人第一人稱視角生活反思
過動症那無處安放的才華-淺談創作療癒過動 演講內容 文獻分享:ADHD的創造性天賦 論文與期刊摘要 實踐:創作如何療癒過動(藝術繪畫、手工藝品牌創立、運動對過動的改善成效) 影響:ADHD自我倡議經驗、過動獨角兔系列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早上和實人老師、夥伴討論到如何處理學生的突發狀況,尤其是針對特殊孩子,老師分享完阿祥、天天的例子後,就引導到「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重要性,縱使有再多的是非對錯想要跟孩子說,也應該確認學生的狀態是否適合,任何的情緒都可能會讓學生無法接受進步的機會,甚至會讓老師有誤判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課堂失控的影片在網路瘋傳,如果你也點開了,就不要再傳了,因為名字很清楚地被說出來,這樣很傷所有人的隱私。 就像志恆心理師前輩說的,如果我們需要的是輔導特殊需求的孩子,那那我們可以來想想,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亮語,老師們很強調我們自我覺察對孩子是進行情緒表達還是情緒宣洩,從心中有別人、引導、營造安全感,相信大家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讓孩子及老師們大量反思的環境,這真的是以人為主的教育,因為長時間和孩子們進行陪伴、溝通與反思,只有人能做到。
承上篇,特殊教育法和鑑定辦法的不明確,令人質疑特教的基礎研究不足以支撐融合教育的理論,也有足夠的理由懷疑,對於特殊學生的鑑定,醫界有誤判的可能。 而融合教育重點將特教生安置在一般生的班級,因為特殊,作業可以減量或調整,可以不守班規校規。 或許融合教育的潛在課程就是:乖學生要守規矩,但有些人不必。
現在國中小的融合教育,主旨是讓彼此熟悉日後如何在社會上相處互動,班上有特殊生的比例非常高。 但所謂特殊生,有這麼多都是並沒有完整的基礎研究支持,連成因都含糊,一切交由醫師鑑定,但未必有共識。 數十年來,醫界和特教雙巨頭的學術研究基礎,如此薄弱? 這會影響國中小所有師生吧? 整個教育這樣也行??
Thumbnail
【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 早上和實人老師、夥伴討論到如何處理學生的突發狀況,尤其是針對特殊孩子,老師分享完阿祥、天天的例子後,就引導到「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的重要性,縱使有再多的是非對錯想要跟孩子說,也應該確認學生的狀態是否適合,任何的情緒都可能會讓學生無法接受進步的機會,甚至會讓老師有誤判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課堂失控的影片在網路瘋傳,如果你也點開了,就不要再傳了,因為名字很清楚地被說出來,這樣很傷所有人的隱私。 就像志恆心理師前輩說的,如果我們需要的是輔導特殊需求的孩子,那那我們可以來想想,到底發生什麼事情。
Thumbnail
臺北市北投區一所高中發生了特殊教育學生對老師進行攻擊的事件,引起社會關注。事件再次凸顯出臺灣特教面臨的挑戰,也促使人們對融合教育的實踐和效果進行了思考。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高中生打老師事件的背後教育政策與問題,分析了特教生與一般生上課、校園霸凌以及教師對特教學生的疑慮等議題。提出學校在教育過程中應承擔更多責任,恢復特教班與普通班,特教生應由特教老師負責教導與輔導。文章討論了學校教育不負責任的態度及對特教與一般生的整合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2024/3/4在高雄發生一起高職生跳樓事件,並在網路上引起許多討論。文章探討事件的原因和可能的解決方案,並特別關注特教老師的工作和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文章呼籲增加對教育體系和特教知能的支持,並提出對情緒教育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