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2/1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守護民主的下一步與公民社會的韌性

〈守護民主的下一步與公民社會的韌性〉2024-05-28

 

  對於有些人想要強行通過國會擴權法案的事情,其實(至少)從農曆年後就已經初見端倪、幾名政治人物訪中後事態更加明確。隨著國會中荒腔走板的、沒有民主精神的事件愈來愈多。直至5/17以及隨後的周末,逐漸累積的焦慮終於抵達高峰。

 

  然而在幾次立院外的民眾集結、法律人士的表態後,對於台灣民主現狀與公民社會韌性的信心,讓焦慮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緩解。以至於雖然知道這樣的法案很高機率會擋不下來,反而不再如四五月時害怕。我們處於威權勢力反撲的時代,但我們有比前人更多的資訊工具、也有更多他們流血流汗留下來的經驗。

 

  對比於4年前的今天,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無懸念通過、授權制定國安法的《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台灣的國會中至少還有一個黨派的人在阻擋,而不像香港的情況那麼全然無助。

 

  同時,行政權的掌握者站在擴權者的對立面。司法權也會依照法律的原理與精神對此做出制衡。權力分立的設計,本就考慮了可能的擴權行為。雖然情勢確實艱難,但依然還沒有到需要放棄的時候;危機感必須要有,但說「台灣民主已死」,還為時尚早。

 

 

  面對這樣的惡法三讀通過,下一步最大可能就是往釋憲走。於是反民主陣營的下一步也清晰可見,除了繼續將憲政問題轉移為政黨惡鬥外,持續攻擊執政黨重要部會、強硬推動更多有害國家的法案、以及透過抹黑手段降低大法官的信任度,都會是他們接下來的戰略目標。

 

  因此,除了未來可能會像十幾年前(甚至更久以前)激起更多公民運動以外,更多的資訊傳遞、更多的溝通會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多數的台灣人不像那些急著輸誠的政治在地協力者或親中藝人,甚至不會從這些糟糕的法案和表態中得到任何短暫的蠅頭小利。

 

  在情況已經如此困難的這一刻,一些人依然沒有意識到自己透過民主程序選出的民意代表正在一步步破壞自己民主的權利。他們習慣了辱罵執政黨、習慣了開那些「政治不正確」的玩笑。對他們來說,政治早已是笑話的一種。

 

  反正藍綠整天都在那裡鬧,這次讓「傲慢的」執政者吃點苦頭,也是剛好而已。這些人還未意識到,自己的選票和言論早就成為反民主陣營在傷害自己的工具。反而是他們辱罵與嘲諷的對象,正在為他們爭取那些來之不易的權利。

 

 

  多數的台灣人當然還是希望自己能夠自由地活在民主的氛圍之中,只是他們從來真正沒有意識到這些東西是可能失去的。會導致這樣的狀況不只是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過威權時代,也因為長期兩黨鬥爭以及歷史等人文社會教育在台灣的不受重視。這些反民主陣營的支持者,甚至可能沒有想過才在幾十年前,威權統治在這片土地上曾真正地發生。

 

  在當時,公開地隨便說話不是「被社群炎上」而已,國家會將你關進牢裡,依各種和平民主時代的我們想像不到的罪刑懲戒你。9年前宋楚瑜在拍攝「一身泥」宣傳廣告時對工作人員說的「要是在戒嚴時代,就把你們槍斃了」不只是個「地獄梗」,他是真的在那樣的「地獄」生活過的人,而且,他是站在處刑者那一方的人。

 

 

  去說,不要停留在對罵或哭泣。改變的方式是去說、是去給出更多紮實的溝通。我們說的「沒有討論,不是民主」不僅僅關於議場內,也關於普遍的、一天又一天的生活。一個社會的民主素養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從黨外運動、從各種民主前輩的努力中,台灣的公民社會在過去的數十年內一直在前進。如今我們已經和美國、日本、歐洲部分國家的民主盟友有著比過去更近的關係,內部也有更多從政治冷感到關心時事,數年間積累起來的各行各業公民。這些都不會是白費的,路還很長,但會有越來越多人一起堅持走下去。






延伸閱讀:

〈做好準備,有些權利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

〈怎樣的討論才算充分?關於民主缺乏效率的迷思〉

〈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民主防衛戰的現在進行式〉

〈民主不是「少數服從多數」,是代議表達與充分討論〉

〈社群時代裡,我們該如何討論?〉

〈「好好說話」與對更好社會的想像力:關於苗博雅與統神的對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