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5|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胖,就只是胖?】

2024年6月5日

      當我們站在鏡子前,面對眼前的這個身體,自己滿意嗎?

      如果不滿意,是因為「他」看起來太胖?太瘦?肌肉不夠結實?還是皮膚不夠緊致?

      身體,不僅是我們走入世界,別人所看見的外在形象;身體,同時也是內在對自己的看法。

      有一段時間,只要看到有反射的平面,所長會不自覺靠近,看看平面上透出的那張臉。那時候,最最在意的是臉上的法令紋、魚尾紋、還有頭頂上那幾根張牙舞爪的白頭髮。

      眼中看著這些,心中想的是,可以做些什麼來改變現況,讓自己滿意。於是,醫美就是當時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所做的選擇。

      現在回頭想想,那時候不滿意的,不只有這些看得見的紋與髮,另外還有體重、身形、體態、皮膚、肌肉……,對外表幾乎沒有一絲一毫的滿意與認同。

      從對外表的不認同、不滿意,也推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時候經常也覺得自己差這個人一點,輸那個人一些。總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但是為何還是不能像別人一樣好。

      我們對身體的看法,也表示出內在對自己的認同度,當我們越認同外在的身體,某種程度也表示,此刻的自我認同度是高的。

      真是如此嗎?

      是的,真是如此。

      之前上創傷的課時,老師曾經說過一個故事。在美國,有個專門幫助人們減重的醫生。有天他在無意中發現,許多來找他減重的病人,一開始都可以順順利利地減下體重,但是等到減到某個體重後,他們會沒來由地又開始復胖。

      為了找出這背後的原因,這個醫生開始對這些病人進行相關的研究,研究後發現,這些病人不僅有相似之處,而且他們的童年,也有相同的遭遇。

      他們有什麼相似點呢?

      首先,這些會莫名復胖的病人,大多是女性,其次這些女性,大多在童年時,有被性侵的經驗。

      原來,這些女性雖然也想減重,但是當她們看到自己的身體,逐漸接近理想體型時,那些自己被性侵的恐懼會不自覺回來,於是她們會忍不住又開始透過吃,讓身體回到原本不喜歡的模樣。

      這時候,這位醫師才明白,這些病人減重失敗,不是身體的問題,而是心理的問題。所以在協助她們減重的同時,也需要心理醫師一起幫她們解決心理問題。

      為什麼提了這麼多,與身體相關的觀點呢?

      因為,這次要介紹的書,內容就在討論身體與自我、與世界的關係。這本書的書名是:《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作者蔡培元,依作者自己的論述,他就是一個胖子。

      胖,在現代這個社會,確實是一個議題。不瞞大家,所長對於「胖」這件事,也是非常非常在意。過去為了控制體重,所長可是相當鞭策自己,即便在體重最重的時候,從世俗的標準來看,那時的身材也不到胖的程度。因此所長的名言就是:「減肥,是一輩子的事業;不是不胖,時候未到。」

      真的很懷疑,當時自己是不是有焦慮症!哈哈~

      不過,這世界對「胖」真的都不太寬容,這可以從媒體、流行文化、語言可以看到。不僅從審美的角度上,告訴大家瘦才是美麗的代表,而且很多時候,我們在批判「胖」這件事的時候,還會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傳遞「胖」是一種罪惡。尤其是現在手機的拍照功能越來越強大,獲得新聞的管道越來越方便後,這種觀念的傳播,更是快速且殘忍。

      例如,只要看到野生的名人、明星時,人們就會偷拍上傳,然後輕易地寫下自己的描述,毫不在意這些文字,是否尊重到他們。而且,下面還會有一大串的回應。雖然回應中,有正面、有負面,但是仔細想想,他們的野生時光,不是人家的私人時間嗎?可是,就算是私人的時光,這些人只要出現一點疲態、一點脾氣、一點……,這些一點,只要和他們的公眾形象不同,就會被口誅筆伐。

      但是,人就是人,總是會有各種狀態,這些不同的狀態,才是生活的日常,時時刻刻都要保持完美,真的有違人性。

      或許有人不認同,覺得公眾人物本來就應該承擔更多社會責任,所以他們應該要如何又如何。

      是的,「應該」,就是這迫人的「應該」,將人的靈魂,禁錮在標準化的軀體與價值觀中,讓人既無法接受自己,又無法與自己和解,到最後甚至不知該如何與世界和平共處。作者在書中寫到:『原來那個「我應該」如何的提問,正是因為來自於我是以「我的責任」要如何出發,許多莫名所以的責任就堆壓到我身上,當我不自覺,就會以為那是我應該要背負的,所以我過得不外樂、不自在。」

      所以,作者認為「胖」這個議題,是個招魂幡,引領著他回到深層的生命實相中,去探究、去理解,最後能與自己和解,接受全部的自己,包括那個做不好的,與不符合他人或自己期待的自己。

      看完書之後,所長認為不僅是「身材」,包含所有外在的標準,也都是招魂幡,當我們願意接受了引領,不斷地向內看,才會看到在靈魂的最深處,有個需要被自己理解的人,正等在那裡,而那個人正好也是自己。

      榮格阿杯又來囉,他說:「人的任務,就是意識到從潛意識中努力向上湧出的內容。」所以,外在的樣貌、行為只是潛意識所湧現的內容之一,若願意試著去看,有機會可以改變命運,但是若不願意,榮格阿杯也說了:『你沒有覺察到的事情,就會變你的「命運」。』

      或許,「身材」不是我們的潛意識向上湧現的內容,但可以來看看這本書,參考一下作者面對「胖」這個議題時,是如何在走進去後,又走出來,然後自信地告訴世界:「我僅僅只是一個胖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歡我的作品嗎? 歡迎按讚分享與加入 "改造人生事務所"!

FB: https://www.facebook.com/changelifesolutio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changelifesolution/

部落格:https://changelifesolution.org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分享好看的書、有感的書、創造改變的書與感動的書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