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0|閱讀時間 ‧ 約 24 分鐘

園丁與木匠 #006: 家長的言傳身教

六歲以下兒童的學習特點與家長的影響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如果你本人很可靠,知識豐富且充滿自信,並且與孩子的關係親密,讓孩子有安全感,他們就會願意模仿你,也更信任你的話。如果你一舉一動都很有教養,心地善良且做事穩重,你的孩子也會受到這樣的影響,變得同樣有教養和穩重。

反過來說,如果你自己不讀書,卻在孩子面前刻意表演知識,逼孩子死記硬背,他會認為你不可靠,並且對你感到困惑。事實上,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比任何干預手段都更具影響力。

言傳身教

古人說“言傳身教”,要求別人之前先反思自己。

現代家長如果不問自己是什麼樣的人,而試圖將孩子當作產品來定制,這根本不是教育之道。









家長的自我反省

反省1: 過度安排孩子的時間表

一些家長給孩子安排了過於緊湊的時間表,包括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和運動課程。這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參加足夠多的活動,就能成為全能型人才。然而,這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和個性,導致孩子感到壓力大、失去自主探索的機會,最終可能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反省2:強迫孩子學習家長未能實現的夢想

有些家長強迫孩子從事自己未能實現的夢想,例如成為音樂家、運動員或醫生。他們忽視孩子的興趣和能力,強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發展。這樣的做法常常讓孩子感到壓力和挫敗,甚至對學習和生活失去興趣。

反省3:以成績為唯一衡量標準

許多家長只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忽略了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他們會因為孩子的成績不理想而懲罰或責罵孩子,導致孩子對學習產生反感,甚至出現心理問題。他們沒有認識到,教育應該是全方位的,包括品德、心理和社交能力的培養。

反省4:忽視孩子的情感需求

一些家長過於注重孩子的學業和才藝發展,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例如,孩子需要關愛、支持和情感上的安全感,但這些家長卻往往缺乏耐心,對孩子的情感表達不予重視,導致孩子感到孤獨和不安,影響心理健康和人際交往能力。

反省5:家長自身行為不端卻要求孩子品學兼優

有些家長自身行為不端,例如說謊、酗酒、不守信用,但卻嚴格要求孩子品學兼優,誠實守信。這樣的家長沒有意識到,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行為的。如果家長自身不具備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孩子很難從中學到積極的價值觀。

重要觀點

  1. 關係的重要性:你和孩子的關係越好,孩子越願意模仿你。然而,刻意的行為未必有效,因為孩子隨時在觀察你。他們不只是模仿你想讓他們模仿的行為,而是全面觀察你的一切。你是孩子的榜樣。
  2. 真誠的重要性:假模假樣地向孩子灌輸知識是無效的。孩子能分辨出你的矯揉造作和虛張聲勢。要讓孩子相信你、聽你的話,首先要問自己與孩子的關係是否良好,其次要問自己是否真的具備教孩子的能力。
  3. 自身的重要性: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你的行為、態度和價值觀會直接影響孩子,遠比你刻意傳授的知識更具影響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Will 進步本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