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4|閱讀時間 ‧ 約 27 分鐘

憂鬱症治療 |iTBS 間歇性節律重複脈沖刺激治療


憂鬱來襲 - 我不想努力了


昨午去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學系接受評估,看是否適合接受 iTBS 間歇性節律重複脈沖刺激以治療憂鬱症。


約一個月前,我出現失去動力的狀態,什麼都不想做。台灣旅行期間, 情緒極度低落,好幾個晚上都在飯店裏哭。參與大夥兒活動,完全沒有投入感。失眠情況比之前更嚴重。


就在此時,舅媽突然丟了一張 TMS 經顱磁刺激療法 的宣傳單張給我。香港理工大學康復治療學系正進行一項為期三年的臨床研究,研究目的是測試 TMS 治療憂鬱症的成效。


說實在的,以前的我,不會想參與這項研究,因為我對 「憂鬱症」這三個字有抗拒。雖然 10 多年前我曾經嚴重憂鬱,但我一直覺得那是個別事件引發。我認為,「正常情況下」的我,只有焦慮,沒有憂鬱 (現在回想,一直以來,我應該有低強度的憂鬱)。


直到我填寫研究問卷,再一次的覺察到自己對憂鬱症有多抗拒,我才認真的問自己:「為何我覺得焦慮症很 OK, 但我無法接受自己憂鬱呢?


我認為焦慮症是「努力的人」會得的病:一個人用盡全力也不到預期結果,或擔心得不完美,便會焦慮
但憂鬱呢?憂鬱是「我不想活了,我什麼都不想做」。我無法接受「什麼都不想做」的自己。所以我從來不會去想,我是否有憂鬱症;我不允許自己有這個病。
而我對於自己有焦慮症這件事,內在竟然有一點沾沾自喜。因為,這代表我是個努力的人(好病態)。


大概,我這輩子很難離開「我必須努力」這個魔咒。但作為人類圖的投射者,我來這裏本來就不是要「做 / 努力」的。 我們是屬於「沒有恆久電力」的設計 (我更是一塊電池都沒有的設計),不像生產者,可以長時間工作。投射者不需要「做太多」,他們更需要「全然的臨在」。 當全然臨在,他們就可以穿透他人的能量場,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並給出適當建議。他們是諸葛亮的角色,適合引導他人,而不是進行長時間的勞動。


關於 iTBS


TMS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經顱磁刺激療法在歐美已經使用了超過 20 年,是美國 FDA 認可的治療抑鬱症方法。在亞洲地區算是一種新的治療憂鬱症的技術,香港還在臨床研究階段,公立醫院並沒有提供這個治療選項 (私家診所有提供此項服務)。


TMS 利用電磁感應原理,透過在頭皮外圍改變磁場,引發大腦前額葉皮質的神經細胞產生微電流,進而活化與情緒相關的神經迴路,快速改善憂鬱症狀。


TMS 的優點:

(1) 療程簡單,加速治療效果。

(2) 非侵入性,安全性高,且大幅降低治療不適感。

(3) 治療過程中完全處於清醒狀態,治療後即可正常日常活動,不需休息恢復期。

(4) 對抗憂鬱藥物反應不佳,或無法耐受藥物副作用,提供最佳非藥物治療模式。


iTBS (Intermittent Theta-burst Stimulation)是 TMS 的一種, 是更先進的技術,治療時間更短,每次治療只需 3 至 5 分鐘。 Allie 會接受為期 20 天的 iTBS 治療, 週一至週五進行,為期四週。 標準療程一般為 20 次。


因為 Allie 是研究對象,有可能會被分派到「對照組」。 研究的設計是,不論參與對象或研究人員都不會知道首 20 次治療是正式治療還是對照組治療。如屬後者,首 20 次治療後,會給參加者補上 20 次正式治療。


這項治療技術的費用頗高,香港來說,20 次治療的費用是 5 萬港元(20 萬台幣)。 作為研究對象,費用全免。


再一次的「嘗百草」


曾經以為,我不再需要「神農氏嘗百草」了, 畢竟嘗試過的治療方法和工具很多,而我也覺得自己漸入佳境了。


這次陷入憂鬱,我覺察到的是: 一直以來,我很努力,很努力想要成為「在我眼中比我優秀」的那些人 (而我認為所有人都比我優秀)。我很努力,很努力想要超越那個「不堪」的自己。我對自己很不滿,無法接受「自己就是如此」。我想要成為其他人,很努力,不顧一切。 我唯一不想成為的,就是 「這個自己」


其實,憂鬱沒有問題、脆弱沒有問題、擺爛也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我想要消滅這些東西。它們是我的一部份,需要我用愛去接納與包容。溫柔的對待自己,接納自己的所有狀態,是我需要學習的。


目前狀況


今天下午將進行第一次治療,記錄一下目前的身體和情緒狀況:


身體:疲累、沒有動力,早上不想起床。如果沒有約,會躺床直到下午。沒有食慾,早餐跳過(不覺得餓),晚餐也不太吃得下。難以投入+集中精神。體重:47 公斤。

情緒:時而低落、時而麻木。無望感、自我打擊、氣餒。


在方格子爬過文章,看到格友玄玄心 曾接受 TMS 治療,治療效果似乎是理想的。接下來的一個月,如情況許可,會來分享治療對我的效果。


昨天從老家找到這張幾年前的畫作,喜歡有希望的感覺



延伸閱讀:


有興趣參與此項研究計劃的香港朋友,請看:

https://www.polyu.edu.hk/tc/mhrc/news-and-events/news/2023/20231004-dr-georg-kranz-hmrf/

天下雜誌報導: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9893

https://www.kmuh.org.tw/www/kmcj/data/11207/3.htm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和留言讓我知道!

🎨 如喜歡 Allie 的粉彩作品,歡迎參觀 Allie 的舒心藝術

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