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這本書講述了如何藉由減少生活中的不必要物品和事物,來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量。作者喬舒亞•菲爾茨•米爾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分享了他們的個人經歷,展示了如何透過極簡主義的生活方式,從擁有大量物品的壓力中解脫出來,過上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這本書提供了實踐極簡主義的具體方法和思維工具,幫助讀者分清主次,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去除不重要的物質和情緒,從而提升生活質量。
在《極簡主義》的第一部分,作者喬舒亞分享了他如何走上極簡主義道路的故事。喬舒亞曾是一名企業主管,擁有高薪和豪宅,但他發現這些物質並沒有帶來真正的幸福。2009年,喬舒亞的母親去世,他在整理母親遺物時,發現母親保留了大量的物品,包括他小學時塗寫過的每一張紙。這讓他意識到,物品並不能代表我們的情感和記憶。
喬舒亞突然明白了,媽媽其實不需要藉助二十五年前的東西來記住他,不用打開那些壓在床下的箱子,她也一直記得他的童年和他的一切;正如他此刻不需要借助一屋子遺物來記住媽媽一樣。媽媽的痕跡無所不在:在喬舒亞的行為方式中,甚至在他的笑容中。媽媽一直都在,但她不在那些東西里,寄情之物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重要
喬舒亞決心改變自己的生活,丟掉了家中90%的東西,最後只剩下288件物品。他甚至辭掉了工作,取消了家中的網絡,過上了一種極簡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讓喬舒亞有更多精力專注於實現夢想,閱讀和影響他人,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後來,他的好友瑞安在他的幫助下,只花了21天就過上了極簡生活。
在《極簡主義》的第二部分,喬舒亞介紹了兩個重要的思維工具,幫助我們提升執行力和減少注意力的負擔。首先是“影響力槓桿”,這是一種增強執行力的方法,通過將“應該”變成“必須”,來促使我們完成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其次是“錨”,這是一種幫助我們減少注意力負擔的方法,通過識別和去除生活中的“錨”,即那些阻礙我們過上幸福充實生活的事物。這部分內容強調了極簡主義不僅僅是減少物品,更是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
在《極簡主義》的第三部分,喬舒亞探討了現代人如何應對過多的物品和資訊。他提出了一些實用的規則來幫助我們精簡生活,例如“季節規則”,根據過去和未來九十天的使用情況來決定是否保留物品;“一進十出規則”,購買一件新物品時,處理掉十件舊物品;以及“打包派對”,假裝搬家,將所有物品打包,僅取出需要的物品,剩下的捐贈或處理掉。喬舒亞還強調了管理注意力的重要性,建議取消家裡的網路,僅在公共場所完成需要網路的工作,從而減少不必要的網路使用,提升工作效率。這部分內容強調了極簡主義不僅僅是減少物品,更是提升生活質量的一種方式,幫助我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去除不重要的物質和情緒,從而過上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
《極簡主義》和斷捨離雖然都提倡減少物品,但它們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極簡主義強調的是通過減少生活中的不必要物品和事物,來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質量。它更注重的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幫助人們專注於最重要的事情,去除不重要的物質和情緒。極簡主義的目標是讓人們過上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
斷捨離則是一種源自日本的生活哲學,強調的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念”。它的重點在於通過不斷地“捨”和“斷”,來訓練自己的決斷力,最終達到“離”的狀態,即脫離對物品的執念。斷捨離更注重的是物質層面的整理,通過丟棄有形的雜物,來清空內心的雜物,從而提升生活品質。
極簡主義更關注生活方式的改變和提升,而斷捨離則更注重物質層面的整理和決斷力的訓練。兩者都能幫助人們過上更簡單、更有意義的生活,但方法和重點有所不同。
《極簡主義》能讓人幸福的原因在於它幫助人們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減少生活中的雜亂和壓力。擁有更多物品並不一定會帶來更多的幸福,因為物質的增加往往伴隨著更多的責任、壓力和焦慮。當我們擁有太多東西時,可能會感到被物品所束縛,無法專注於真正讓我們快樂和滿足的事情。
極簡主義提倡去除不必要的物品和事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簡單、更有條理。這樣,我們可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與家人和朋友的相處、追求自己的興趣和夢想、提升自己的健康和幸福感等方面。極簡主義強調的是質量而非數量,讓我們更有意識地選擇和擁有那些真正對我們有價值的東西。
擁有更多物品並不一定會讓人更幸福,因為幸福感更多來自於內心的滿足和生活的意義,而不是外在的物質。極簡主義幫助我們找到生活的重心,減少不必要的干擾,從而提升整體的幸福感。
歡迎您加入 艾螽斯的沙龍,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