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忙的權利 | 不忙,會比較快樂嗎?

不否認,近期明顯感到疲倦,主因是工作和家人的雙重壓力。如果你有讀我之前的文章會知道,我年初從行銷顧問轉職到課程顧問,已花不少精力適應其工作強度和壓力,而當我看似適應時,生命竟又塞給我另一份壓力。


事發突然,7 月請了幾天假,陪母親穿梭於醫院診間,所幸全家動員,讓我得以在女兒和顧問的角色間切換。也是在此時,我深刻體會到「work-life balance」其實是假議題,因兩者之間並不存在所謂的天秤。真要說,生活更像一場雜耍秀,至於要拋幾顆球,則取決於當下的人生階段,例如我,原手上只有工作和自己,現則多了母親這顆球。

你懂的,當壓力和情緒達臨界點,容易出現想擺爛的念頭,然而,「擺爛」似乎不在大人的原廠設定裡,於是消極成了唯一的出口。這樣的狀態已持續一個半月,雖不致憂鬱,卻也不稱不上熱情積極。我仍能完成待辦事項、和友人聚會,甚至嘗試新事物,但某部分的自己不知怎了,內心有如台北的天空,厚雲占多數,陽光難以穿透。


心死,還是得振作起來

應是從這時開始,我意識到自己正逐漸從「不晴不雨」惡化成「大人明信片」:身為課程顧問,就好好打電話、諮詢、回覆訊息;身為員工,就努力工作證明自己的價值;身為女兒,就盡力修練與母親的相處之道——在各個角色中壓抑自己的煩躁,展示「像樣的大人風景」。

其中一幕特別鮮明。8 月某週六,我匆匆從床上跳起,隨手將化妝品扔包裡。一到公司,不到五分鐘即在辦公桌上完妝。到中午,簡單吃點東西後與同事一起去活動現場。抵達,看著台上舞者、主持人和台下的一百多人氣氛熱絡,我感覺自己像個過客。接著輪到我,上台擔任訪問者的角色,宛如真人提字機,丟出設定好的問題,引導另一人說出稍早我在台下已聽過的故事。任務完成。我以社會化的笑容地告知同事需先行離開,便回公司繼續工作。

活動開始前的舞台


如前文所述,這樣的狀態雖不至世界末日,但也不能忽視。因此,除套用〈走進痛苦〉的方法來正視自己的情緒,我還嘗試「設想極端情況」的轉念練習以自我療癒,於是我想到了 2021 年的封城。


完全不忙,會比較快樂嗎?

人們常抱怨不想上班,甚至希望無所事事就有錢賺。然而真是如此嗎?三年前的封城如願讓一切停擺,整座城市彷彿被送進加護病房,餐廳禁內用,娛樂場所關閉,員工居家辦公,老闆思考因應計畫。而與此同時,無數病人躺在靠在走廊的病床上,在無窗、不見天日的醫院裡等待病房。才知道,過去嘴上抱怨的「忙」,對比「想忙卻無法忙」的情況,竟成了一種奢侈的炫耀

他們面容憔悴,只能一邊看著護理師人仰馬翻,一邊透過照片想念過去的日常:趕出門上班、頂著太陽騎車、接送小孩、在超市排隊結帳、帶毛小孩散步、運動健身,或是拎著喜愛的宵夜回家。然而,現在的日常卻是吃藥、換藥、復健、回診,以及盼望能早日康復,或者更確切地說:盼望能早日復忙。

就這樣,經過一番「設想極端情況」,我從原本消極的態度,調適成「雖然煩,但至少我能忙」。當然,物極必反,忙能推動成就,也能摧毀一切。


要忙可以,但有底線

忙,無疑是一種能力的展現,但並不代表我們能忽視自己的極限。對於那些不重要的人事請果斷說「我很忙」。畢竟,忙碌與否只能由當事人定義。因此,即便某人背靠椅墊、嘴唇微開地痴望天花板說「我很忙」時,我們也只能表示尊重。

忙就是如此可恨又可愛,既讓人身心俱疲,也能為我們擋掉許多不必要的打擾。我們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應留給真正重要的東西,例如你的身心健康、家人和摯友。當你忙得喘不過氣時,停下來問問自己:

這真的是我現階段該忙的事嗎?


慎選你的忙,才能忙得健康而不內耗。 唯有保持健康,你才有忙的權利。



和這篇有關,你可能會想看 走進痛苦 | 垃圾情緒也有它的價值 變化 | 如何在變化中找到真正的自由? 大人的世故 | 一場練就分身法術的演員實境秀


對了,我有 IG 唷👉🏻寫心雪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