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表達恐懼的課題嗎?從理解恐懼到自由表達的3個關鍵思維

Alison|P人工作者-avatar-img
發佈於她與她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這課題大概卡了我20幾年,直到我在某個工作中大跌倒,才讓我回頭溯源,我把原生家庭中的恐懼帶到工作習慣上,搞得自己很糾結又痛苦。我找到關鍵以後,那些纏著我的恐懼其實只是在提醒我,而我認為這個經驗實質上改善了自己的表達心法和信念。


希望你也能透過我的經驗,回頭檢視自己的恐懼,面對它,和你的恐懼一起練習你們最害怕的事情。


「表達恐懼」常見於亞洲社會,整體家庭文化的權威感讓我們傾向壓抑自己真實的感受,甚至討厭說實話的人。於是普遍流於客套和諧、害怕衝突,乃至最後選擇委屈自己的文化。


在分享的前提,我認為表達是一種溝通的藝術,並不是以傷害或貶低的目標去表達。對我來說,過度的表達是要求對方認同與聽命行事,而完全不尊重對方的想法。


首先就從,「為什麼」開始。


為什麼我會恐懼表達?


家庭教育的影響

我的家庭是由常見的三代同堂組成,而我的奶奶和媽媽是最容易產生摩擦的婆媳組合。


兩位都是強勢類型的女人,不過表現形式不同,我的媽媽在這方面更為外顯,更敢直接嗆聲和翻臉,這樣的表達方式自然無法獲得婆婆的認同。


我在觀察到這樣的情勢,便也將媽媽的表達方式銘記在心,所以撇除家人,我對外人際並不選擇張狂,帶有情緒的表達。即使我能流暢表達想法,但我並沒有學習正確表達感受,而且還刻意忽略負面情緒,導致壓抑多年


來源:Getty Images Signature

來源:Getty Images Signature

選擇逃避的討好型人格

上學後,有更多關卡等著我。我也曾經歷過短暫的霸凌,那之後是最直接體感,人也會傷害人。我選擇應對的方式是被動逃避,認識新朋友前總是一而再三觀察對方,才會決定是否要和對方建立關係。


我印象中自己做了一件蠢事,為了測試朋友對我的忠誠和關心,我會刻意表現心情不好,等著朋友來關心我。其實我大可不必做這種無聊事,不過這就是青春期的少女表達方式吧。


也是因為那次的霸凌,我不希望在投入情感和付出的狀況下,再次感受到莫名的背叛和疏遠,於是吝於展現我真實的關心。如果朋友讓我不開心了,我也會選擇逃避,不敢面對,因為我害怕失去朋友。


但若往下深挖,其實是我不夠信任朋友,不夠相信如果我表達真實的感受,真正的朋友會選擇留下和陪伴。


恐懼表達,背後藏著「什麼」

從上述種種的事件,我並沒有看清自己是討好型人格,要做到真正接受別人討厭我,我都還在路上,可是這幾年的練習讓我在表達上進步很多。


我找到之所以恐懼表達,是我怕不被喜愛,我的經驗來自觀察到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我恐懼表達,背後是害怕付出後被拋棄的可能性,所以我逃避表現出負面的模樣。


負面的模樣,從情緒到生活樣態,也到工作表現,我只要出現負面,形同我沒了被喜愛的價值。這也代表我感受到要孤軍奮戰面對負面的想法,完全是自己設定的,而找到這個關鍵信念以後,功課現在才要開始寫。


來源:Getty Images

來源:Getty Images

如何從生活中練習表達自己?


我第一個獲得改善的是從工作開始下手。當時我在一份工作上有許多內耗,有懷疑自己能力的內耗,也有和主管溝通的內耗,且正逢卡著要開始寫碩士論文,心力交瘁下,我做出選擇,首要任務把碩士論文完成,拿到學位,至於這份工作的未來發展已經和我要的不同,所以我便和主管討論我的職涯,誠實和他表達我的身心狀況,而我更想要完成學業。後來主管便提供兼職的選項,讓我可以自主安排工作和時間,同時一邊完成論文。


我腦中盤旋的擔心都是多餘的,到底想這麼多幹什麼?


而後,我也從碩士課程中受惠到一件事,寫作。寫作就是一個整理想法的過程,把想法寫出來直接攤在眼前用看的,再讀一次,將視角改為自己觀看自己的想法,更可以修正自己的表達。


但我想你應該更好奇,怎麼在第三者面前表達的心法吧?

說實在,這心法最大的盲區真的就是自己過不過的去,我們可以學習能讓別人理解的表達方式,而另一個重要的點在於設立「界限」,界限對我來說有點像是很清楚的邏輯,像是我表達想法以後,不等於對方一定要接受,而對方不接受也不等於是我的問題。


表達在被傳遞以後,他的任務就已經完成了。但表達意思若沒有被成功傳遞,也不代表只能靠說話,寫字、畫畫、表情、身體語言等都是表達的工具。


來源:Dean Drobot

來源:Dean Drobot

表達後,事竟成?還是不成?


也許有些人的目標是表達了,一定要有某件事能開始運作。我以前也常用這個思維在想事情,不過這卻讓我失去一些潛在機會,比如我覺得這事成功機率不大,我就選擇不表達,卻錯失了讓別人理解我想法的可能,被動讓別人決定我的位子,接著事後又在那邊委屈巴巴的。


因此,表達「拒絕」的意願也很重要,我們不需要別人同意才能表達,也不需要被允許,才能拒絕。


表達後,事不成,接著就是進入討論和談判,要不就節省大家時間,此時緣分沒到也無須強求。


結論


我的經驗多是溯源,從中找出自己的盲點,提升認知。這件事實在很妙,突然豁然開朗的感覺都不太是確切「做了什麼」,比較像是累積起來在某日就突破了一層思維。


同時也透過我的經驗鼓勵大家,表達不是一件壞事,且表達也有分成讓人舒服和不舒服的方式,這其中的細節就日後再接續分享。


延伸閱讀-1:認識「羞辱創傷」▸(二): 既視感
延伸閱讀-2:認識「羞辱創傷」▸(四):自我懷疑


喜歡這篇文章,用愛心代替鼓勵❤️

留言和Alison一起交換想法💭

最新文章通知👉加入沙龍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湯曜✶人生補湯
63會員
50內容數
虛擬湯屋,烹煮生涯議題湯品,暖暖心和胃。提供人生與職涯策略,助人成為自己的人生玩家。
湯曜✶人生補湯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自由工作看似美好,實則充滿不確定性。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描述自由工作者在事業順遂後卻陷入低潮的過程,探討焦慮、自我懷疑等情緒,以及如何透過分享、調整心態等方式走出低潮。
Thumbnail
2025/03/19
自由工作看似美好,實則充滿不確定性。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描述自由工作者在事業順遂後卻陷入低潮的過程,探討焦慮、自我懷疑等情緒,以及如何透過分享、調整心態等方式走出低潮。
Thumbnail
2025/03/07
去年10月到11月的自我反思與體悟,分享在情緒波動下如何決策,以及如何克服拖延,開始執行計畫。從參與線上課程、觀察他人成功案例到自身經驗,探討了「開始行動」的重要性與時機,並預告將分享11月的低潮與反思。
Thumbnail
2025/03/07
去年10月到11月的自我反思與體悟,分享在情緒波動下如何決策,以及如何克服拖延,開始執行計畫。從參與線上課程、觀察他人成功案例到自身經驗,探討了「開始行動」的重要性與時機,並預告將分享11月的低潮與反思。
Thumbnail
2024/10/05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奶奶之間跨世代的關係,以及在臺灣的傳統家庭中女性所面臨的期待與矛盾。作者回憶了奶奶在戰後社會的角色和教育影響,並反思了性別角色與家庭責任如何影響她們的生活。透過這段回憶,作者試圖理解並與奶奶的傳統價值觀和過去的掙扎和解,展現代溝與女性覺醒之間的衝突與聯繫。
Thumbnail
2024/10/05
這篇文章探討了作者與奶奶之間跨世代的關係,以及在臺灣的傳統家庭中女性所面臨的期待與矛盾。作者回憶了奶奶在戰後社會的角色和教育影響,並反思了性別角色與家庭責任如何影響她們的生活。透過這段回憶,作者試圖理解並與奶奶的傳統價值觀和過去的掙扎和解,展現代溝與女性覺醒之間的衝突與聯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課題大概卡了我20幾年,直到我在某個工作中大跌倒,才讓我回頭溯源,我把原生家庭中的恐懼帶到工作習慣上,搞得自己很糾結又痛苦。我找到關鍵以後,那些纏著我的恐懼其實只是在提醒我,而我認為這個經驗實質上改善了自己的表達心法和信念。
Thumbnail
這課題大概卡了我20幾年,直到我在某個工作中大跌倒,才讓我回頭溯源,我把原生家庭中的恐懼帶到工作習慣上,搞得自己很糾結又痛苦。我找到關鍵以後,那些纏著我的恐懼其實只是在提醒我,而我認為這個經驗實質上改善了自己的表達心法和信念。
Thumbnail
「我不夠好」這個想法植根在我的潛意識中,讓我極度自卑。我非常害怕自己的不足、不完美,會讓人失望,所以盡量與人保持距離。我對「人」有極大焦慮,潛意識相信他人會傷害我,很難與人建立真正連繫。
Thumbnail
「我不夠好」這個想法植根在我的潛意識中,讓我極度自卑。我非常害怕自己的不足、不完美,會讓人失望,所以盡量與人保持距離。我對「人」有極大焦慮,潛意識相信他人會傷害我,很難與人建立真正連繫。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我這人就是這樣,我有我的孝道禮儀,你不喜歡就算了。
Thumbnail
「怎樣啊,找工作了沒啊!慘了喔,這麼久了還這樣,青春也沒了呢!每天一直說著那些有的沒的,最後錢也沒有多少!怎會有人這麼大,還像你這樣的!!!」 那是一段吵吵鬧鬧,讓人感受負面的日常,我總會在那時段感受到那黑壓壓的負能量、重重的疲倦感,而這也不是唯一的一次。當然我也有試圖去說明我的想法,我正在做的事情
Thumbnail
「怎樣啊,找工作了沒啊!慘了喔,這麼久了還這樣,青春也沒了呢!每天一直說著那些有的沒的,最後錢也沒有多少!怎會有人這麼大,還像你這樣的!!!」 那是一段吵吵鬧鬧,讓人感受負面的日常,我總會在那時段感受到那黑壓壓的負能量、重重的疲倦感,而這也不是唯一的一次。當然我也有試圖去說明我的想法,我正在做的事情
Thumbnail
延續《#059.關於責任》,昨天我跟我媽提了,關於她對於生存的恐懼這件事情,她跟我說對阿,為什麼她這樣,意思指為什麼她總是容易把事情放在心上。只要有一點心事,她就整晚睡不著覺。
Thumbnail
延續《#059.關於責任》,昨天我跟我媽提了,關於她對於生存的恐懼這件事情,她跟我說對阿,為什麼她這樣,意思指為什麼她總是容易把事情放在心上。只要有一點心事,她就整晚睡不著覺。
Thumbnail
創傷,是一代傳一代的。 時代的脈瘤寄生在我們父母身上,由於過往經驗使然,父母的父母使用的教育策略靠著模仿而來。更何況資訊沒有現在發達,心理知識的普及能幫助我們自我覺察,但難的是,看著心理學文章仍不自覺地被困住,而無法嘗試站在第三者立場去分析自己。
Thumbnail
創傷,是一代傳一代的。 時代的脈瘤寄生在我們父母身上,由於過往經驗使然,父母的父母使用的教育策略靠著模仿而來。更何況資訊沒有現在發達,心理知識的普及能幫助我們自我覺察,但難的是,看著心理學文章仍不自覺地被困住,而無法嘗試站在第三者立場去分析自己。
Thumbnail
在長大的過程中 求生的本能讓我學會了閃躲 我學會怎麼當一個透明人 消失在別人的視線中
Thumbnail
在長大的過程中 求生的本能讓我學會了閃躲 我學會怎麼當一個透明人 消失在別人的視線中
Thumbnail
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
Thumbnail
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
Thumbnail
  從小,我只要哭泣就會跟「不堅強、丟臉、軟弱、沒用、愛哭鬼」這些我們覺得比較消極一點的形容詞畫上等號,以致到後來完全不敢對別人表達自己「悲傷」的情緒,只敢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偷偷哭,甚至連被罵了,都還是選擇掛起笑容,說:「我知道了,我會改進的。」
Thumbnail
  從小,我只要哭泣就會跟「不堅強、丟臉、軟弱、沒用、愛哭鬼」這些我們覺得比較消極一點的形容詞畫上等號,以致到後來完全不敢對別人表達自己「悲傷」的情緒,只敢在只有自己一個人的時候偷偷哭,甚至連被罵了,都還是選擇掛起笑容,說:「我知道了,我會改進的。」
Thumbnail
在成長過程中承接了太多母親的恐懼、擔憂、害怕、焦慮,讓我對生活中的事情、人際關係和自己的人生都無法好好的面對和負責,從小也習慣了聽從母親的安排和決定,記得自己曾經有過自己的想法 、感覺、需求,也有表達出來讓父母知道,但是得到的回應永遠是被直接忽略或是被批判的否決掉,需求和感覺從來不被重視和理解,為
Thumbnail
在成長過程中承接了太多母親的恐懼、擔憂、害怕、焦慮,讓我對生活中的事情、人際關係和自己的人生都無法好好的面對和負責,從小也習慣了聽從母親的安排和決定,記得自己曾經有過自己的想法 、感覺、需求,也有表達出來讓父母知道,但是得到的回應永遠是被直接忽略或是被批判的否決掉,需求和感覺從來不被重視和理解,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