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4|閱讀時間 ‧ 約 0 分鐘

被瀏覽而不是被閱讀:關於社群時代的原生文字

〈被瀏覽而不是被閱讀:關於社群時代的原生文字〉2024-10-04

 

  從某個時間開始,我意識到一種社群時代的、網路原生的書寫或排版形式,已經大規模地取代了我所熟悉的文章體裁。這些文字基本上以「一次換氣」為單位,進行大量的分行。並且會盡可能地使用條列式和小標題,來將文字變成那種可以一口吃掉的千層酥--鬆散而一塊一塊。

 

  對於許多現代的讀者而言,這可能會讓文字變得比較輕薄好讀,但對我來說,卻因為無法在閱讀時同時在視域裡看見文章的前後段落,而感到壓力倍增。

 

 

  比起說那是「文章」,那些文字的安排方式更像是目錄。它們的存在是為了被瀏覽,而不是為了被閱讀。文章的標題是書名,底下每個條列式項目的小標則是書本的章節。

 

  但問題在於,後面並沒有一本書。因此既沒有足夠的篇幅闡述論證,也沒有足夠的空間積累情緒。「我要說三個結論:結論、結論和結論」,如此地成為了又一篇受人喜愛的社群文章。

 

  從抵達更多受眾的效果來說,這種大量換行且大量使用條列式的做法大概是有用的,所以才會愈來愈盛行。就使用方式而言,這些社群文字的使用方式更像是在海報上的、而非書本之中。它們的目標對象是那些如同經過百貨公司櫥窗的潛在顧客,而不是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拿到位子上讀的讀者。

 

  所以事實上,「讀不下去」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對方本來就不打算要你從第一個字一路讀到最後一個字。他們預設了自己的受眾會跳著讀:首先只讀第一時間吸引到你的那個部分,看了之後如果喜歡,才會轉向其他部分。

 

 

  這些話語就這樣飄散在社群網站的頁面上,與人類愈來愈不擅長集中的注意力相得益彰。就快速學習一種知識的角度而言,這或許真的是一種有效率的、速成的方式。但我想,應該不是什麼事都適合追求這種速成。

 

  當我看到一些討論哲學、討論寫作或討論其他應該深刻的主題時,作者也用這種方式表達,那種違和感就會特別強烈。當人們以這樣不利於論證、也不利於創造文學魔幻空間的表達方式,說那些複雜與深刻的事情時,我們如何期待事情不被簡化到不成立的程度呢?

 

  譬如,會把暢銷作家比作現代胡適的人,他口中談的寫作,在我們這種比較老派、跟不上時代的人眼中,說到底是些與寫作的核心毫不相干的東西。但當暢銷書作者、社群小編、廣告文案才是這個時代中「文字變現」的典型職業時,你還想和誰談文學?





延伸閱讀:

〈關於讀實體書,我想要提倡的原因〉

〈書籍文獻之外:個性化卻無法穩固的新時代知識〉

〈「知識的支離破碎」:那些轉生成了網路文章的書中文字〉

〈簡化與快速的時代:偏見的傳承與高效率娛樂〉

〈書的「本丸」:書店的另一種經營與展演模式〉

〈News is in the Bin:過剩的、娛樂的、價值隨機的資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