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瀏覽而不是被閱讀:關於社群時代的原生文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被瀏覽而不是被閱讀:關於社群時代的原生文字〉2024-10-04

 

  從某個時間開始,我意識到一種社群時代的、網路原生的書寫或排版形式,已經大規模地取代了我所熟悉的文章體裁。這些文字基本上以「一次換氣」為單位,進行大量的分行。並且會盡可能地使用條列式和小標題,來將文字變成那種可以一口吃掉的千層酥--鬆散而一塊一塊。

 

  對於許多現代的讀者而言,這可能會讓文字變得比較輕薄好讀,但對我來說,卻因為無法在閱讀時同時在視域裡看見文章的前後段落,而感到壓力倍增。

 

 

  比起說那是「文章」,那些文字的安排方式更像是目錄。它們的存在是為了被瀏覽,而不是為了被閱讀。文章的標題是書名,底下每個條列式項目的小標則是書本的章節。

 

  但問題在於,後面並沒有一本書。因此既沒有足夠的篇幅闡述論證,也沒有足夠的空間積累情緒。「我要說三個結論:結論、結論和結論」,如此地成為了又一篇受人喜愛的社群文章。

 

  從抵達更多受眾的效果來說,這種大量換行且大量使用條列式的做法大概是有用的,所以才會愈來愈盛行。就使用方式而言,這些社群文字的使用方式更像是在海報上的、而非書本之中。它們的目標對象是那些如同經過百貨公司櫥窗的潛在顧客,而不是從書架上抽出一本書拿到位子上讀的讀者。

 

  所以事實上,「讀不下去」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對方本來就不打算要你從第一個字一路讀到最後一個字。他們預設了自己的受眾會跳著讀:首先只讀第一時間吸引到你的那個部分,看了之後如果喜歡,才會轉向其他部分。

 

 

  這些話語就這樣飄散在社群網站的頁面上,與人類愈來愈不擅長集中的注意力相得益彰。就快速學習一種知識的角度而言,這或許真的是一種有效率的、速成的方式。但我想,應該不是什麼事都適合追求這種速成。

 

  當我看到一些討論哲學、討論寫作或討論其他應該深刻的主題時,作者也用這種方式表達,那種違和感就會特別強烈。當人們以這樣不利於論證、也不利於創造文學魔幻空間的表達方式,說那些複雜與深刻的事情時,我們如何期待事情不被簡化到不成立的程度呢?

 

  譬如,會把暢銷作家比作現代胡適的人,他口中談的寫作,在我們這種比較老派、跟不上時代的人眼中,說到底是些與寫作的核心毫不相干的東西。但當暢銷書作者、社群小編、廣告文案才是這個時代中「文字變現」的典型職業時,你還想和誰談文學?





延伸閱讀:

〈關於讀實體書,我想要提倡的原因〉

〈書籍文獻之外:個性化卻無法穩固的新時代知識〉

〈「知識的支離破碎」:那些轉生成了網路文章的書中文字〉

〈簡化與快速的時代:偏見的傳承與高效率娛樂〉

〈書的「本丸」:書店的另一種經營與展演模式〉

〈News is in the Bin:過剩的、娛樂的、價值隨機的資訊〉

avatar-img
83會員
733內容數
一個寫作實踐,關於我看到和思考中的事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圖紙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今的工具是意識的。移動設備的出現將我們帶往一個全新的紀元。雖然我們更早之前就面對著螢幕、更早之前就開始上網。但電腦終究是一個人類面對著且隨時可以離它而去的工具、或一個場合。但手機不是一個可以被離開的對象。它可以離開你(那一刻你驚慌失措),而你不再能夠離開它。
  以該組織的其中一份研究為例,他們追蹤了用戶每天使用不同app的平均時間,以及使用這些產品是否使他們感到開心。一個有意思但令人不太意外的結果是,幾乎全部的產品都有一個共通點:「感到不開心的用戶花在App上的時間較多;感到開心的用戶,花在App上的時間較少」。
  攝影組的負責人在得知沒有記憶卡時,兩次詢問為什麼上山前不講,出包者的回答都是「我就怕被罵啊」。但事實是,如果他在那些他認為會被罵的時間先說,問題就能夠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得到解決。而且,他的「不說」其實也不能真正取消自己將要被罵的處境,只是持續對這顆未爆彈加壓,使之變得愈來愈危險而已。
  只要我們拉開一點距離去想,當一個人用他自己個人經驗去駁斥一個針對全人類做出的統計結果時,我們會覺得有說服力嗎?如果不會的話,一個職涯順遂的保守派非裔人士的生活顯然也不能拿來推翻世界上存在著的種族不平等。
  並不是設計公園的人想不到要在遊具附近種樹,而是,為了防止孩童在遊玩的時候受傷,遊具的周圍都需要淨空,不得有任何障礙物。而所謂的「障礙物」,也包括了可以提供遮蔽的樹木。以溜滑梯的遊具來說,溜滑梯的每個入口樓梯要預留183公分以上的淨空空間,而提供孩童溜下來的坡道則需要預留更大的空間。
  無論是大規模殺傷武器對人類的威脅,或者我們如山道猴子般的自我毀滅本能,每一個人和毀滅之間都只有非常短的距離。在網路、科技工具與AI技術如此發達的現在,一座城市可以在一聲巨響下消失,任何人一生的努力也都可能一瞬間白費。而它更可怕的另一面是:任何人也都有能力成為那剎那間摧毀別人的威脅。
  如今的工具是意識的。移動設備的出現將我們帶往一個全新的紀元。雖然我們更早之前就面對著螢幕、更早之前就開始上網。但電腦終究是一個人類面對著且隨時可以離它而去的工具、或一個場合。但手機不是一個可以被離開的對象。它可以離開你(那一刻你驚慌失措),而你不再能夠離開它。
  以該組織的其中一份研究為例,他們追蹤了用戶每天使用不同app的平均時間,以及使用這些產品是否使他們感到開心。一個有意思但令人不太意外的結果是,幾乎全部的產品都有一個共通點:「感到不開心的用戶花在App上的時間較多;感到開心的用戶,花在App上的時間較少」。
  攝影組的負責人在得知沒有記憶卡時,兩次詢問為什麼上山前不講,出包者的回答都是「我就怕被罵啊」。但事實是,如果他在那些他認為會被罵的時間先說,問題就能夠在還來得及的時候得到解決。而且,他的「不說」其實也不能真正取消自己將要被罵的處境,只是持續對這顆未爆彈加壓,使之變得愈來愈危險而已。
  只要我們拉開一點距離去想,當一個人用他自己個人經驗去駁斥一個針對全人類做出的統計結果時,我們會覺得有說服力嗎?如果不會的話,一個職涯順遂的保守派非裔人士的生活顯然也不能拿來推翻世界上存在著的種族不平等。
  並不是設計公園的人想不到要在遊具附近種樹,而是,為了防止孩童在遊玩的時候受傷,遊具的周圍都需要淨空,不得有任何障礙物。而所謂的「障礙物」,也包括了可以提供遮蔽的樹木。以溜滑梯的遊具來說,溜滑梯的每個入口樓梯要預留183公分以上的淨空空間,而提供孩童溜下來的坡道則需要預留更大的空間。
  無論是大規模殺傷武器對人類的威脅,或者我們如山道猴子般的自我毀滅本能,每一個人和毀滅之間都只有非常短的距離。在網路、科技工具與AI技術如此發達的現在,一座城市可以在一聲巨響下消失,任何人一生的努力也都可能一瞬間白費。而它更可怕的另一面是:任何人也都有能力成為那剎那間摧毀別人的威脅。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從開始經營方格子到現在已經十個月了。說實話,這是從我淡出巴哈姆特四年後,再次有意識的經營作品。   雖然從事小說創作,我卻是一個只要講述自己的情感就會有些嘴笨的人,心中有太多太多感受,很難一次表達出來,只能再次說,非常謝謝大家的支持,沒有你們,我走不到現在。   今年是很特別的一年,我的沙龍
虛構故事,我們得以暫時忘記活著的殘酷。賣火柴的小女孩燃盡自己的生命,讓我們在死亡陰影中感受到溫暖。未來無非是死亡的延伸,現實並不比童話更仁慈,但在故事中,我們看見了比真實更真實的光芒。故事不是真相,卻教我們如何面對真相。或許,我們每個人都是寫著自己故事的小女孩,藉由夢境短暫取暖,直到生命的火光熄滅。
本篇文章介紹了麗薩·克龍的著作《你能寫出好故事》,她是一位知名的故事教練,透過腦科學與心理學的研究,揭示了成功故事的要素與寫作方法。文章詳述了吸引讀者的故事要素,包括情節、人物、挑戰和變化等,並強調了突出焦點及製造衝突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構建引人入勝的故事。它是每位寫作者不可或缺的創作指南。
回想起來,五年前剛剛使用方格子寫教學心得時,往往想到什麼點子寫什麼、遇到什麼教學狀況寫什麼……毫無組織架構可言。然而,隨著越寫越多,這些文章竟然漸漸在我眼前相連成幾條清晰的脈胳,每一條脈胳都是一個主題,每一、兩個主題似乎都有寫成一本書的價值。
同樣是表達「某件事的原因」,Because、As、Since 和 For 這四個詞看似相似,實際上各有不同的常用情境和細微差異! 許多學生常在練習英文寫作中問我:「這四個詞到底該怎麼選?」、「哪種情況適合用哪一個『因為』?」為了一次解開這個疑惑,我整理了一篇關於這些「因爲」的特性與常見用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進入社會之後,閱讀變得更重要,作者分享了自己經歷以及對閱讀的看法,並提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的方法。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生活實驗 六二五 書可以只是翻完就好了。 能翻得完就不錯了。 教科書可能一學期都沒翻完。 工具書也不是拿來翻完的,每一節都可以自主延伸成教案。 如果翻的卡卡的,就不要勉強自己翻下去了。 這跟坐在沙發讓電視看沒有什麼兩樣,都很阿雜。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近年網上大量「閱讀心得」文章,甚至有網站、Podcast以書籍要點整理作為賣點,收費訂閱。因為他們看到一個市場: 人們愈來愈不願投放時間閱讀,只想快捷掌握要領。 走捷徑,是近年愈演愈盛的都市趨勢。 然而,到底短短幾篇閱讀筆記,能否真正促進你的成長? 1.專業與業餘的分別
Thumbnail
由於大家時間都很少,出社會要工作,閒暇的讀書時間更少,如何在剩下的人生中,找出有效率的閱讀法,這當然有基礎跟進階之分。請注意注意再注意,成年人的閱讀跟學生時代不同,為了考試而讀書的基礎進階,與我們長大後純粹提升自己是不同的。 千萬不要用過去聯考時代的閱讀法過度想像。
Thumbnail
了解這麼多純粹問題,那我們回過頭來談,當你的閱讀量已經數十或破百,而且是讀書不是看書,有相當的累積,開始出現通透感,下一步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進入社會之後,閱讀變得更重要,作者分享了自己經歷以及對閱讀的看法,並提出《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的方法。
我想多數人每天都是先看蒐集報章雜誌和網路媒體資訊,閱讀和解讀這些新聞訊息之後,然後才產出盤勢觀點,甚至是操作策略,可是那不是你真正的觀點,很可能只是間接被植入,或是說是抄來的...
Thumbnail
網路的普及,看似一度打破了這個障礙,然而,隨著社群平台發展帶來的資訊的碎片化,我們似乎又回到了新型的資訊不對等時代;台灣的媒體亂象許多人將其原因歸咎於台灣的「媒體自律不足」或「民眾欠缺識讀能力」,雖然並沒有錯,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過多人跨足自媒體卻沒有正確的意識。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迅速的時代,人們接收了大量資訊,導致淺碟化思維和人際關係表面化。本文探討了這一現象對社會和個人的影響,並提供解決方法。
生活實驗 六二五 書可以只是翻完就好了。 能翻得完就不錯了。 教科書可能一學期都沒翻完。 工具書也不是拿來翻完的,每一節都可以自主延伸成教案。 如果翻的卡卡的,就不要勉強自己翻下去了。 這跟坐在沙發讓電視看沒有什麼兩樣,都很阿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