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8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職涯發展|你為什麼找不到「有意義的工作」?

很多人與我抱怨現在的工作「沒意義」。我覺得「沒意義」是相對抽象的概念,需要具體剖析。

什麼是「工作的意義」?我認為對現在的Z世代而言,這個意義感指的是「能對我個人成長有幫助」,或是「對社會產生實質正向改變」的事情。也就是,你付出的時間與精力,需要有「精神滿足」,而不只是「單純的金錢回報」。

我在擔任管理顧問公司商業分析師時,也經常感到「工作無意義」的無力感。這種無意義來自於,大部分的「產出方案」,最終採用決定權依然在「客戶方」,也就是可能努力了大半時間,也不會有實質改變。

然而,假如這個在外人眼中算是白領界「責任意義大」的工作,落實到每日的工作細節,對我而言依然「缺乏意義」,我該何去何從呢?

 

別人只會把「不想幹」的工作給你,「最想幹」的工作只能由自己創造

神奇的是,當我成為「創作者」,並且因為越來越多的「繁雜工作」,開始思考組建自己的團隊的時候,我才換個角度思考到,怎樣的工作我會想要「外包其他人」,哪些工作「一定會留給自己」?

我只會想把「重複性高」、「對自我成長性低」的工作外派給別人,為自己留下「最有創造力」的工作內容。

因此換回「打工人」的角度,你所做的工作「沒有意義」無比正常,因為他人只會把「不想做」的工作分配給別人,留下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除非你爬到最高層,擁有「工作的分配權」,不然你會一直做「別人撿剩的工作」。

換言之,你最想做的工作,只能由自己創造。

 

打工的意義在於累積「軟實力」,有一天創造「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

但大多數人都不能一開始就「創造出自己想做的工作」,都需要經歷「為人打工」的階段。

雖然我不能從他人那邊獲得「有意義的工作內容」,但是我能從他人身上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待人接物的處事方法」,這對我將來「為自己開創有意義的工作」至關重要,也因此成為我「打工的意義」。

你可能會注意到我著重在「軟實力」的培養。

以前我很沈迷於「技術、方法論」等硬實力,認為這是我「塑造職場壁壘」的絕佳方式。偷偷磨練「一朝鮮」,再有一天「亮劍」,把大家都嚇死。

自從生成式AI大規模應用化之後,我發現「幾乎所有知識」都唾手可得。你很難再因為懂得「某個知識、技術」打造壁壘。再加上科技更迭快速,不斷有新的軟體出現,產生新的操作方法,因此「更熟練使用某個系統/軟體」,更熟練知道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我長期的個人成長,沒有太大幫助。

「做成一件事」的底層邏輯及軟實力是不會變的。我因此不斷觀察,在公司裡「為公司帶來實質金錢回報」的那些人,他們解決問題的邏輯,他們在做哪些關鍵動作,以及有哪些軟實力讓他們抵達今天的位置。


就算為自己的工作「賦予意義」,大部分的工作內容都缺少意義,或是只為那20%的意義做準備

神奇的是,當我觀察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也會發現「真正有意義」的部分只佔了工作時長的20%。

以一個創作者來說,「有意義」指的是「創作出全新的內容,並且內容具有啟發性,能帶來流量和變現潛力」。

而為什麼只有20%的工作有意義?

人不可能一開始就進入狀態,因此我總是會先寫簡單的東西「熱熱身」,正式進入「心流狀態」後,才能生產出我所認為「有價值的內容」。熱身的時間也算是「我的工作時間」,然而那個時間段所生產的東西,無法發表。此外,還有許多「支持性工作」,比方回覆信件、跨平台發表...等並不會用到太多創造力的「重複性勞動」。

這些重複性勞動,沒意義但重要,他們依然「服務於我那20%的黃金工作」,讓內容能因此發揮「最大價值」。

也是這時我意識到,連自己創造出的工作,都只有20%有意義,那麼任何工作的意義,其實都是自己賦予的,端看你從什麼角度審視。


總結:工作只有在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時,才開始有意義

也就是,沒有任何「天生有意義」的工作,工作的意義「完全取決於個人」。你認為有意義的工作,可能在他人眼裡沒有任何意義。意義的產生,在於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

比方說,在「為人打工」時,有明確的目標是「有一天創造自己的工作」,因此當下的工作是為了「累積經驗」,也因此有了意義。再比如,成為創作者,我的目標是「最大程度讓大家收穫人生的啟發」,也因此其餘80%的「支持性工作」有了意義。

所以,如果你缺乏「工作的意義」,很大程度是因為你現階段缺乏「明確的目標」導致。

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標」,歡迎關注我,之後會分享:)



如果本文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我的出版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收穫更多【職涯思考】及【人生體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