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個懂事又貼心的孩子。
我知道要把自己管好,不讓長輩操心;也習慣觀察大人的情緒,做些討人歡心的事。
長大後,這樣的習慣延續到人際關係中。
我總是優先考慮別人的需求,把自己的感受擺在最後。
久而久之,我發現,明明一直在付出,卻換來滿腹的委屈與失落。
在一次的工作坊裡,我看到自己把「體貼」放得好大、好重,彷彿只要我不斷給予,關係就會順遂、世界就會和諧。
但內心深處的委屈、孤單、憤怒,卻無處發洩。
有一次,我因為忙著幫別人處理問題,壓縮了自己的時間,甚至推掉自己原本期待的計畫。當事情告一段落,我獨自回到家,坐在房間裡,心裡有個聲音突然冒出來——
「如果我總是這樣委屈自己遷就別人,那誰來顧及我的感受?」
這句話像是一道光,照亮了我一直忽略的角落。
原來,我不是不需要被照顧,而是我從來沒有允許自己去要、去表達。
當下,我才驚覺,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我犧牲自己就變得更好。
真正的關係,不該是單方面的遷就,而是雙向的理解與尊重。
資源(特質)是屬於你的,你是主人,你可以選擇用或不用,或者怎麼用。
體貼不該是負擔,而是我可以有意識地選擇如何運用的力量。
從那一刻開始,我決定拿回一部分的體貼,用來善待自己。
我開始練習,像關心別人一樣關心自己,問自己:
☕ 我現在的感受是什麼?
🌿 我需要什麼?
💛 我可以怎麼照顧自己?
我允許自己偶爾把自己擺在前面,為自己多想一點、多做一點。
當我這樣做時,驚喜地發現,過去那些讓我壓抑的情緒,慢慢地鬆開了。
我不再容易感到委屈,而是更自在、更有力量地與人相處。
或許你也是這樣,總是把別人的需求擺在自己前面,害怕拒絕,害怕讓人失望。
但請記得,你的感受,同樣重要。
你值得被照顧,也值得被溫柔對待。
而這份溫柔,最該由你自己開始給予。
💛 從今天起,請試著問自己:我可以怎麼體貼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