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眼協調蹦蹦鼓】《感覺統合/音樂節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這小小樂器超好玩的~

感覺統合是大腦整合來自視覺、聽覺、觸覺、

前庭覺和本體覺等感官訊息的過程,

而「節奏感」則與「前庭覺」和「本體覺」的協調性息息相關,

透過有節奏感的活動(如跳躍、擺盪、韻律操等),

可以促進大腦更好地處理和組織感官輸入,

提升整體的感覺統合能力與協調性,

進而改善孩子的日常適應性、專注力與學習表現。 


若是進入音樂學習,像是敲打節奏,身體四肢的指令。

也有機會處理到這些感覺機制。

節奏感與感覺統合的關聯

1.前庭覺與節奏: 

前庭覺(平衡覺)負責處理身體在空間中的位置和移動感,與協調、

平衡及對節奏的感知有密切關係。 

2.本體覺與節奏: 

本體覺(身體感知覺)提供身體各部位的位置訊息,

有助於身體協調和動作計畫,這也是發展節奏感的重要基礎。 

3.規律與組織: 

有節奏的活動能提供規律的感官刺激,有助於大腦更好地組織、

預測和整合訊息,從而提升感覺統合的效率。

哇,這些訊息整合起來,我發現讓孩子玩音樂節奏遊戲真的是利多。

「手眼協調蹦蹦鼓」也是在一股熱情中的發想。

這一組樂器,是敲敲小樂手的延伸版本,

透過口訣安排,讓指令與位置成為好朋友,朗朗上口的同時,

仍是在為大腦的鍛鍊安排一個路徑的熟悉練習。

這些口訣也會自動形成一組訊息代碼來幫助演奏者。

我不稱它為爵士鼓的替代品,而是給它另一個新名字。

「手眼協調蹦蹦鼓」的原因是,期待它可以帶來另一層意義和功能。

把玩玩具,帶來有趣好玩的陪伴,

同時整合感覺統合的手、眼、腳的協調,和視、聽、觸的感官感覺合作。

享受在音樂節奏裡,也愛上玩音樂吧~\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輕輕吹,蒲公英飛】《快樂的孩子,分享快樂》的沙龍
32會員
3.5K內容數
每一天,都有許多的故事在教室、在廣場、在校園的每個角落上演著,學習與生活密不可分,在日常中學習著的,都是未來大能力的累積。每一個故事,都讓孩子的成長有了一個可安置的回憶資料庫可供尋找、回憶、與珍藏。
2025/09/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v1vm7_y2M年紀小在掌握自己的身體動作這方面,是比較有難度的。 但透過音樂節奏就是一個好方法。 通常上課的這一個小時,孩子會密集的進入一個配合指令的狀態, 無法專心10分鐘以上的孩子,都會因為課程中的安排與操作, 而讓
Thumbnail
2025/09/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v1vm7_y2M年紀小在掌握自己的身體動作這方面,是比較有難度的。 但透過音樂節奏就是一個好方法。 通常上課的這一個小時,孩子會密集的進入一個配合指令的狀態, 無法專心10分鐘以上的孩子,都會因為課程中的安排與操作, 而讓
Thumbnail
2025/09/02
★秋季課程開始招生/陸續推出中 【情緒魔法課/SEL】/國小班/國中班/大人班 【舞動,秋季/奧普藝術】
Thumbnail
2025/09/02
★秋季課程開始招生/陸續推出中 【情緒魔法課/SEL】/國小班/國中班/大人班 【舞動,秋季/奧普藝術】
Thumbnail
2025/08/29
《國小班/國中班/大人班》 秋季班開課,在對象需求的部分,把每個類別對象,縮成一個月一次課程, 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也能有機會空出來上這一堂重要的課程,如果覺得不夠的,也可以報名假日課。社會情緒SEL其實是不論國小、國中青少年或是長大的成人都很適合一起來討論上課的一門課程。要上課的請參考下方連結
Thumbnail
2025/08/29
《國小班/國中班/大人班》 秋季班開課,在對象需求的部分,把每個類別對象,縮成一個月一次課程, 希望在有限的時間內,也能有機會空出來上這一堂重要的課程,如果覺得不夠的,也可以報名假日課。社會情緒SEL其實是不論國小、國中青少年或是長大的成人都很適合一起來討論上課的一門課程。要上課的請參考下方連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我一直對頌缽很有興趣。原本以為它只是讓人放鬆的一種音療方式,卻沒想到,真正帶來療癒的,不只是聲音本身,而是那深層震動進入身體後的鬆動與釋放。
Thumbnail
我一直對頌缽很有興趣。原本以為它只是讓人放鬆的一種音療方式,卻沒想到,真正帶來療癒的,不只是聲音本身,而是那深層震動進入身體後的鬆動與釋放。
Thumbnail
若你本身是失智長輩的家屬、照顧者,或是長照領域的工作者,可能會發現: 有些失智症長輩平常靜靜地、話也不多,但當熟悉的音樂一響起,他們竟慢慢地有了表情和動作反應,開始跟著哼唱、拍手,甚至主動說起話來! 這是為什麼呢?音樂治療關懷如何做到的? 不是音樂帶來奇蹟,而是音樂刺激使得大腦的「感覺統合
Thumbnail
若你本身是失智長輩的家屬、照顧者,或是長照領域的工作者,可能會發現: 有些失智症長輩平常靜靜地、話也不多,但當熟悉的音樂一響起,他們竟慢慢地有了表情和動作反應,開始跟著哼唱、拍手,甚至主動說起話來! 這是為什麼呢?音樂治療關懷如何做到的? 不是音樂帶來奇蹟,而是音樂刺激使得大腦的「感覺統合
Thumbnail
口、鼻、胸是說話常用的共鳴箱,想讓聲音更明亮、渾厚、有質感,就要學會如何運用身上的共鳴箱。 口腔共鳴 口腔共鳴:是我們說話中最重要,用好口腔共鳴,可以聲音圓潤集中 口腔最靈活動腔體,相較於胸腔,更能靈活制大小,咬字也都要通過口腔。口腔共鳴也是最好找的 如何找1:先做好提打挺鬆,弱進發”一” 拖長,感
Thumbnail
口、鼻、胸是說話常用的共鳴箱,想讓聲音更明亮、渾厚、有質感,就要學會如何運用身上的共鳴箱。 口腔共鳴 口腔共鳴:是我們說話中最重要,用好口腔共鳴,可以聲音圓潤集中 口腔最靈活動腔體,相較於胸腔,更能靈活制大小,咬字也都要通過口腔。口腔共鳴也是最好找的 如何找1:先做好提打挺鬆,弱進發”一” 拖長,感
Thumbnail
在音樂祭或是演唱會之類的場合,除了有臺上的熱情演出外,總會見到一群人在臺下搖頭晃腦,以前我很難想像他們在幹嘛,但在今年參加的幾場演出中,我發現自己竟也不自覺地跟著舞動,雖然還不敢跑進去衝撞,但跟著音樂倒是跳好跳滿。為什麼現場演出有讓人跳起來的神奇魔力呢?
Thumbnail
在音樂祭或是演唱會之類的場合,除了有臺上的熱情演出外,總會見到一群人在臺下搖頭晃腦,以前我很難想像他們在幹嘛,但在今年參加的幾場演出中,我發現自己竟也不自覺地跟著舞動,雖然還不敢跑進去衝撞,但跟著音樂倒是跳好跳滿。為什麼現場演出有讓人跳起來的神奇魔力呢?
Thumbnail
講師:陳永宏臨床心理師 助理:張凱宴諮商心理師 這天,我進入弘光科技大學參加大專校院輔導人員的研習,而今天的主題是「正念頌缽音療」。 永宏心理師是一位喜歡音樂的人,從小也是在樂團及搖滾樂中成長,後來因為生命遭遇困難,而走上學習「心理專業」的道路。而此次研習的助理凱宴心理師,其實就是永宏心理師的妻子
Thumbnail
講師:陳永宏臨床心理師 助理:張凱宴諮商心理師 這天,我進入弘光科技大學參加大專校院輔導人員的研習,而今天的主題是「正念頌缽音療」。 永宏心理師是一位喜歡音樂的人,從小也是在樂團及搖滾樂中成長,後來因為生命遭遇困難,而走上學習「心理專業」的道路。而此次研習的助理凱宴心理師,其實就是永宏心理師的妻子
Thumbnail
節奏與旋律結合了自己的身體感覺,好像成為打開心房的鑰匙,讓情緒宣洩而出;又像是啦啦隊一樣為我打氣,提供安撫的力量。
Thumbnail
節奏與旋律結合了自己的身體感覺,好像成為打開心房的鑰匙,讓情緒宣洩而出;又像是啦啦隊一樣為我打氣,提供安撫的力量。
Thumbnail
當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發現不同的樂器聲音,會引起不同的情緒感受。
Thumbnail
當我把注意力放在身體上,發現不同的樂器聲音,會引起不同的情緒感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