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報紙報導長照議題,特別聳動也特別常在近幾年社會新聞中看到的消息是:「年老的照顧者成為自殺的高危險群」,本獅針對「照顧者」這個議題,不論是從自身經歷或從身邊親友、個案聽到的故事,或者從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曾沛慈於劇中扮演的「應思悅」的故事中,都可以看見身為家庭照顧者的辛酸血淚,衷心對於所有照顧者要承擔那麼多責任感到不忍與不捨。
有照顧壓力甚至壓力大到想不開的人多半優先會找親友聊,而非諮商師聊,此時,身為照顧者親友的您,就是第一線可以提供這群照顧者協助的人。那究竟要怎麼協助或陪伴這群壓力特大的照顧者呢?協助或陪伴別人前要先照顧好自己,這是所有助人工作的基礎。所以,身為想關心親友的您,首要的是「穩定自己狀態」。
「穩定自己狀態」,指的是要先確認自己情緒狀態是否穩定?跟身邊該位照顧者的關係是否良好?如果照顧者說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自己是否能接得住他的情緒?若以上的問題答案皆為否,那就不太適合由您擔任陪伴的角色,可以尋求其他親友或政府管道、心理專業人員的支援。
若您已經確定自己可以提供該位照顧者陪伴與協助,接下來,您可以遵循以下列出的幾個原則去協助或陪伴照顧者。這些原則,都是本獅與身邊親友、個案扮演照顧者時,其他人以下列這些方式關心我們,我們覺得比較能喘口氣與放鬆的方式,提供大家參考~
一、 提醒適時放鬆:
你、我在壓力不大時都需要放鬆,更何況是壓力山大的照顧者?可以幫照顧者(以下稱「他」)泡杯熱飲、按按摩,或帶他一起去郊外走走、吸取大自然的芬多精,或邀他喝杯下午茶,讓他適時放鬆。假若他不太習慣以上有人相伴的方式,比較習慣當獨行俠,您也可以鼓勵他適時休息,可以提供他以下方式做參考:
(1) 找私人空間釋放情緒:有人在獨自一人時,情緒才有辦法釋放。可以讓他想想是否有在哪個地方,是他可以覺得可以毫無掩飾地哭泣或喊叫?如果他的情緒還是出不來,那麼,也可以考慮透過看影片或聆聽音樂,來催化並促進情緒適度的宣洩。
(2) 吃喜歡的食物:吃飯皇帝大,一天當中至少有三次機會可以透過食物挽救低迷的情緒,讓他自己選擇要吃什麼並實際去吃,也會讓他在各種無法掌控的照顧情境中,感受到至少食物是他可以掌控的、可以自主選擇的,「可以自主擇其所愛」這件事本身就讓人感到愉悅,再加上吃喜歡吃的東西,同時多巴胺也分泌,心情自然上揚。
(3) 做喜歡的運動:從事自己喜愛的運動,像是跑步、騎腳踏車等,都是不錯的方式。如果不太愛運動,可以選擇撥空出門到郊外或附近公園散步三十分鐘、適度流點汗,或者去逛街血拼,或者動動身子去市場買菜下下廚,這些都會需要全身活動,不一定要向專業健身教練一樣在健身房練肌肉或跑步,才能活動筋骨。
二、 詢問日常起居:
有時候光是經過他身旁時不經意地寒暄幾句,對他來說就已感受到「這世上還有人關心我欸」。此外,詢問他日常起居,也有助於您評估他整體生活是否還能如以往般運作。就算是精神科醫生,問診第一關注的重點也是患者的吃與睡、還有作息是否正常,因此,身為照顧者親友的您,也可以如法炮製問問他:「最近吃飯還吃得下嗎?」「早餐吃什麼啊?」「昨天睡得好嗎?」如果照顧者吃不好、睡不好,恐怕接下來抵抗力、心理能量也容易下降,自然容易憂鬱或引發其他身心疾病。
三、 鼓勵運用資源:
即便是健康、無憂無慮的人,活在世上就是需要與人連結、接受他人協助,才能持續活得健康快樂。想要協助照顧者,就要減輕他心中的負擔,而他心中最大一塊石頭就是:「如果我不照顧,那還有誰能照顧?」
針對有經濟壓力的照顧者,可以提醒他善用政府現行推動的「長照2.0」的資源,適時善用機構的喘息服務,讓居服員進入家中協助照護;若他經濟許可,也可提醒他考慮聘請外籍看護,讓他可以適時喘口氣。如果因種種考量,都無法運用到長照2.0或看護等資源,為了讓照顧者維持較好的狀態去照顧他人,也可以提醒他考慮看看持續接受專業心理晤談,才有能量繼續同時照顧自己也照顧他人。
※備註:封面圖為公視〈我們與惡的距離〉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