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狀況更加複雜,因為技術的成長,用優質商品攻陷市場是一種。發生的情況還有另一條線:AB兩國的合作,讓A國的乙產業技術跟著提升,跑去B國用較低的成本生產,創造出的新產品,直接把C國的中階以下價位市場橫掃。橫掃後,基礎民生產業也崩了,下層垮掉的開始,不是鬧革命,是中下層會更希冀孩子可以爬到上層,所以死命撐住既有架構,讓其空洞的更嚴重,最後還是會垮。從軟著陸變硬著陸。
面對這種已知的風險,先進國家怎麼處理,台灣又怎麼去回應?
基本上,全部都在犧牲本國農業與輕工業,將土地、資本集中在有競爭力,技術具有獨特性、低替代性的產業上,高替代的就外移,去低廉成本的地方生產。與左右派一點屁關係都沒,大家都在犧牲,差別在於右派是直接砍死,左派政府是先打麻醉劑後安樂死(有良心的死別國,沒良心的內部批鬥下層)。
沒辦法,下層不死,難道要死這些上層統治階級?別鬧了,在這點上左右思維的政治家是高度一致,越是表現替你爭福利的,偷偷放口袋的比例越大。
回到主題,像台灣的成衣業、技術簡單的製造業,就在90年代開始前進中國、東南亞,這些國家沒有環保意識,勞權低落,就地球的角度來說,總汙染沒變化,能量消耗也沒變少,單純是先進國家把環境成本轉移出去。
這我們都知道了,怎麼處理國內遺留的問題呢?
第一,補貼農業與勞工,尤其是農業,因為農業在二戰前就開始被工業國家犧牲。
第二,加強教育,提升國家競爭力,讓更多人擁有改良技術的層次。
這兩者都是現代人力困境的根源,但如果不這樣做,社會崩解的更快。面對工業技術革新的速度,今天台灣若沒有發展電子業,擁有在這世界上替代性極低的高階代工環境,極有可能衰退到略高於菲律賓的程度。
補貼的意義,說難聽點更像是放棄,反正中高年轉業困難,政府就想辦法提供農保、年金,讓已經沒機會的人,至少可以安享到晚年。慘的地方在於,隨著各國醫療公衛水準提升,這種補貼的金額也跟著指數上升,由於民主國家票票等值,這些選票都得要用更多錢去維持。
因為人還有尊嚴,不是給他維持僅能糊口的水準就好,給太低反倒會讓職位的新陳代謝變慢。但若太高呢?人的惰性跟貪婪,會促使社會福利放大,並將壓力轉移給下一代。可以去看看那些願意乾脆退休,領少一點退休金,以及死撐著不退,這兩種人所圖各為何?
也就是補貼的做法,是今天所有先進國家,高昂社會福利的起源。老人應該要每個月1萬,那中年失業又找不到新工作的呢?國家的職缺就是不夠,失業給付怎麼算?給太低會連小孩的教育都負擔不起,長久下去會拖垮下一代的競爭力。
各位稍微想想就會發現這是無解的局,不管你稱為補貼還是福利,都是從既有的資源抽一份給「產出很少」的人。
給太少,活的沒未來,絕望之下就會躺平,如同中國年輕人的現狀。給太多,不工作就能活,誰要去工作,如同歐洲福利過頭的現象,拖垮財政。什麼都不管,直接讓秩序崩解,走叢林法則,那就是技術直接推倒,大家都來玩黑幫,變成家族勢力取代政府,中南美路線了。
各位可以看看,那些號稱福利很高,失業率也很高的國家,技術產出有拔尖?更多的像是二戰後衝一波發財後,下兩代開始吃老本。另外一邊,秩序崩解的國家,毒梟殺來殺去,創造不出新產業。
所以當代的爭執已經不是該不該發補貼,而是怎麼去補,台灣最讓人無語的是照抄他國案例而不思考,並以為先進國家的月亮比較圓,渾然不覺台灣也是先進國家,在某些項目上甚至早就領先國際。
像是教育補助,是補助學校還是家長?生育補助是補家長還是托兒所?這其實都會誘導民眾的行為,在台灣這種已開發國家中,要精準的補助到需要補助的人,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因為,已開發國家的政治主導力量是中產階級,而中產階級往往最看不起藍領階層。但最需要補貼拉人一把,避免跌至萬劫不復深淵的,就是藍領勞工。中產往下跌會變成藍領,藍領勞工往下跌是地獄。
偏偏藍領階層對知識與教育的掌握度不足,非常容易相信中產專家的建議,以教育層面來說,家庭的社會文化資本不同,學生的教育應該怎麼安排,也會不一樣,但實際上的情況是,越沒有適應力的越不想改變,但越不想改變,教育的未來也是死路。
在台灣的情況就是,知道教育本質的中產階級並不擔心改變,但希望小孩人生道路固定不變的,都希望考試內容別動。
這就是人力資源的另一個困境,想要不掉入經濟整合後的金字塔困境,不是補貼就是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培養更多技術人才,讓國家競爭力上升。
但是,能與時俱進的技術人才,絕對不能依靠僵化不變的教育體制。
但是但是,技術的拔尖沒那麼簡單,多數人只能爬到中間,教育再怎麼努力,能創造的技術人才就是標準金字塔,我們能夠教出大量能運作高階產業的人才,但能創造新技術的人力資源,非常的稀少而困難。
如圖,教育可以讓大量中低階的人爬到原本的中高階位置,但往上到具備高階技術產業操作能力就會變少,具有創造力的人就算翻倍,總數還是不多。
這就是第二條死路,人力資源困境,這些人力跟產業需求搭在一起,一看便知。
如上圖,原本的情況,上下都還有盼望,在這種結構中,你只要稍微在教育上有點努力,提升自己的機會就很高。
但在教育全面提升,大幅增加高技術人力的情況下,光看數量對上的箭頭(紅色),就可以知道向下的絕望度有多高。各國經濟專家不是笨蛋,提升技術就得要有相對的產業,也就是讓右邊的金字塔變成下圖。
下層缺乏的,用機械化去替代。
看似美好,我們現在也都知道,實際上做不到,這是有原因的。
你無法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編註)
編:熱力學第二定律有三種表述
作者這裡用的是第一種表述,意指人力只會往下流動,向上發展是極度困難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