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為寺田真理子,以下選取書中部分內容,以及結合我的一些心得
書中列舉書目療法定義,有很多種定義,而作者所管理的日本讀書療法學會,採用定義是「藉由閱讀來解決問題,並希望從中得到某些療育」
書目療法的書不一定是要經典名著,詩、小說、散文、戲曲,或是漫畫和實用書都OK,也不一定要是書籍形式,雜誌文章、歌詞、點字或朗讀都可以,最重要在於是否符合當下自己
書中提到,有個實驗,準備九位心理輔導師,第十位是書,追蹤輔導活動後顧客的精神狀態變化,結果發現,書籍雖然可能比不上同理心高的心理輔導師,但相較於同理能力偏低的心理輔導師,書反而能在九個月後讓顧客症狀和況都變比較好
而作者在序言中也有提到,書目療法可以有減輕壓力、促進睡眠、延長壽命等影響
對於心理創傷的效果,包含獲得角色模特和獲得具體知識,例如在書中見到同樣身為悲慘事件受害者,卻在打理好自己心情後將力量轉化,或者是在心理學書籍中獲得具體知識來應對
但作者也提到,書目療法屬於個人療法,較難建立完整科學數據,不管多棒的書,也不是所有人都會覺得感動,同一位讀者也會因為當下心情、身體狀態或思考的問題等,而有不同反應
以及提到以下幾點作用:
改善應對能力,帶來精神和想像性刺激,促成變化
提升自我理解,了解自身狀態,讓自己變得更有自信
人際關係明確化,在書中角色看見有豪自己相同經歷和情緒;看到角色奮鬥樣貌也能成為助力
加深現實認知,獲得力量ˋ去面對社會上、心理上、情感上的現實
作者提到幾中選書方法,以下列出幾點
也可以依照書的裝幀、顏色、文字節奏、句子長度等方式選書
在我讀這一段的時候,覺得符合精神狀態真的滿重要,例如有時候有部分的勵志雞湯語句,在人心情或情境不對應的時候,可能會讓人覺得很反感,例如對於家庭會帶來壓力的人,這時看到「家是避風港」,就很有可能反感,我之前壓力很大的時候,也比較不會想看見那種有關於強調責任感句子,因此要能主動篩選和排除
另外在「訓練大腦,讓自己更強大」這本書中,提到批判自我無法帶來好處,應該採取自我關懷,因此在看句子具有很強的批判性時,我會排除或嘗試轉化為自我關懷,例如「你不夠好,還要努力」就帶有批判性,這時候就可以改變,使他成為「你已經很不錯了,我們可以一起想想看如何變好」
書中提到關於自我啟發書:
「自我啟發書能讓人發現一些身邊很難找到的指導者,相當新鮮,在書中就能跟那些不管自己存在多錢也見不上一面的人,面對面近距離談話,而且能了解對方的觀點」、「自我啟發書也有即時效果,實際將書上重點付諸行動,應能感受到實際變化」
這段文字讓我想到閱讀的作用,藉由閱讀可以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嘗試著用作者的視角去看待這世界,因為個人的知識有限,藉由閱讀書籍,能從中獲取實際的建議,例如可以去向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哲學家學習
楊絳就將讀書比喻為「讀書好比“隱身”地串門,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另請高明,和它對質」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己有想到幾本書,例如「被討厭的勇氣」,其中課題分離、貢獻感、人生意義等等觀念,對於人際和心理能有所幫助
有些書是有採用科學研究的,這些很值得看,內容包含幸福、習慣、時間、正念、心態等多種主題,可以用科學方法改善生活,例如「更快樂」、「心流」就能作為幸福感的參考;「從容心態」讓人了解如何應對時間匱乏感;「最高休息法」、「訓練大腦,讓自己更強大」介紹有關於正念等等
而有些是生涯規劃的書,常常可以引起思考和給予方法,例如「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而人生智慧和哲學的書籍,例如「我可能錯了」、「人生的智慧(叔本華)」等,可以給予人生指引,在許多書籍中可以去思考人生
當然讀這些書之後,也需要經過獨立思考,想想看是否符合自身情況,有些經典可能是在過往時代寫下,是在傳統社會中寫下,有些觀現在不一定適用;有些書會介紹能使人感到快樂的方式,但快樂也是具有主觀成分,例如一件事情有沒有意義,可能就人人會有所不同,需要多傾聽自己感受,以及評估時間、精力、喜好、價值觀等等,做出符合自己的選擇
然後也很感謝現在網路時代,讓我能夠閱讀到很多書籍,我自己是滿常看電子書的,有些是在網路可下載的資源、有些是線上圖書館閱讀,然後藉由分享其中的內容,以及結合自己的思考,這些都讓我的生命更加多采多姿
以上內容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