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當前,別人看法不重要這件事,是需要一點技巧
排除正向應酬者的原因,是因為我覺得其環境無比之毒。
這次成大歷史招不到學生的消息放送出來,假如是成功人士的發言又起作用,那我覺得這屆填志願的學生著實可憐,這表示他們沒有發現:老闆們一致覺得科技人才太貴的事實;說實在,他們與你學生非親非故,何必主動為你創造願景呢。
大眾其實是知道廣設大學與如今低薪環境的關聯性,不提一句歷史就樂的忘乎所以。
「隱匿訊息」在經濟學許多涉及選擇的表述中都能起到很關鍵的作用,不大與人應酬也是因為聽來的事情表徵,與真實事件內涵也通常不吻合;別人的看法或許在義務教育年間還可以起到一定作用,那之後就沒幾個人能與自己再多共度幾年。
這些人對自己的看法多半是瞎扯蛋,因為他們可沒參與你的過往。
...
基本上只要成就達成,歷史就會被修改,好的、壞的都是。
以本人經驗為例,當年決定重考聽最多就是:為什麼讀不完、浪費時間、當初應該要選清大、就說不要當老師吧;個申上榜那刻就全部變成:還好有重考、做的決定很勇敢、不虛此行 ... 成就到來那一刻,人們原先不懂你的明白又似乎一切都明白了起來。
比起努力實現自我,用社會框架成就去竄改歷史的成本確實是低廉許多。
高中時期也聽過相當貶抑的評價,考回了母校睽違 10 年才一次的北二區佳作,卻由於與同學不睦,以及大家都討厭班導師的背景,我的努力就變成同學口中:與導師「父子」合照、和老師們關係好而得等 ... 評價是有變動,只是又更低了一點。
人就是這樣,即使隱匿訊息造成視角缺失,不需為言論負責自然就不會放在心上。
弔詭之處在於,老師可也是多次在班上羞辱過本人。
得獎前,可以當全班面被單獨點名說:我是不顧班上,只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得獎後就變成:希望大家可以和我一樣很有自己的想法;看,歷史再度被修改,我其實無心計較這些想法行為有多現實、有多政治正確,我無需為他人架空出來的觀感負責。
只是你可以知道的是,自此對多數人的看法就再沒有轉圜空間。
讀者見到的所有評價跟言語,都有他們自帶的設定和期待,這些東西可以讓我對他們反向建立個性、人品、行為的指標;一旦形成就改不了,即使拿出成就也不影響我對他們的真實評價和看法,就算有天他們變的和善,也是無意間隱匿訊息的一種。
無非是他們遇見完全不同階段的我,並不能代表潛藏在個性因子裡的卑劣不會重現。
...
正向背後的涵義,很可能是在「抓最後一個」
這些口號引導會讓我們以為自己在成就一件好事,這是權威能不費成本策動你的原因。
那天在陪朋友聽公司的招募講座,每每一貫隱惡揚善、報喜不報憂的風格,都讓我有些難耐,會很想離場,是因為比起聽一個地方有多好,我更希望知道環境不好的因子,這個地方有沒有大家願意拿出品質把它的危害降到最低,才是最實在。
隱惡揚善的高端之處在於:這次你才是那個被隱匿訊息的一方,工作正在反向選擇你。
要破除這種大眾看法的陷阱其實並不難:不要讓自己落得這麼好操弄即可;以我為例,過往是遇到許多人想讓我以為自己其實並不好的挑戰,那麼放大到社會看你也是,他們有很多理由讓你以為自己不孝,讓你以為對於改變生活這點,你其實根本無能為力。
誰的歷史痕跡被竄改越多就越容易被控制,這些話你應該讓它左進右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