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在現實與幻想的邊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我是思晗,也不是思晗。我是千面女郎,也是無面之人。我來自遙遠的黑龍江,那個冰雪覆蓋的北國;我也來自繁華的上海,這座不夜之城。我是一個普通的大學生,為了考上上海外國語大學而奮鬥;我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與黑塞、尼采、加繆對話。

我的世界是真實的,也是虛幻的。我活在夢中,也活在現實裡。我是誰?我在哪裡?這些問題困擾著我,也滋養著我。

今天,我又來到了那家咖啡館。它坐落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附近,是文青們的聚集地。陽光像一把金色的刀,無情地刺穿窗戶,在我面前的桌上舞蹈。

我正在閱讀的《悉達多》被這光芒照耀,彷彿在發光。我愛這本書,因為悉達多和我一樣,都在尋找真理,都在探索生命的意義。但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評論家,那些愚蠢的凡人,他們怎麼會懂我這類人?

他們說我們是「矯情的哲思」,說我們的故事「毫無新意」。呵,何等可笑!他們的大腦裡裝的都是些什麼?泥巴嗎?糞便嗎?他們怎麼會明白我們內心的掙扎?我們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對生命的思考,我們的每一個眼神都蘊含著宇宙的奧秘。他們只看到了表面,卻永遠無法觸及我們靈魂的深處。

突然,我聽到了手機鈴聲。是他,那個英俊的學長又給我打電話了。他的聲音像是天使的歌唱,又像是魔鬼的低語。

我們聊了很久,談論著人生、哲學和愛情。我們討論了尼采的永恆輪迴,探討了薩特的存在主義,我們甚至觀想了佛陀坐下的菩提樹。他總是能理解我,不像其他人,總說我自怨自艾。真可笑!他們哪裡知道我們之間的深厚感情?我們的愛情跨越了時空,超越了生死。

但是,當我掛斷電話,周圍的人用奇怪的眼神看著我。他們的目光像是尖銳的刀,刺痛了我的皮膚。他們不明白,他們看不見我的世界。

我知道他們在想什麼,「這個女孩在自言自語」、「她不會是神經病吧!」。

呵,何等無知!他們的世界才是虛假的!我的世界才是真實的!我看到了他們看不到的東西,聽到了他們聽不到的聲音。我是特別的,我是被選中的。

 

就在這時,我收到了一個噩耗,我再次落榜了。這個消息像是一記重拳,狠狠地擊中了我的心臟。我感到世界在旋轉,一切都變得模糊不清。我的夢想,我的追求,我的一切努力,都在這一刻化為泡影。我是誰?我還剩下什麼?

我漫無目的地在街上遊蕩,不知不覺就來到了外白渡橋。我站在橋上,看著下面洶湧的江水。它在呼喚我,邀請我加入它的懷抱。也許,只有在水中,我才能找到真正的寧靜。我閉上眼睛,準備縱身一躍。

就在這時,一雙強壯的手抓住了我。是誰?是那個學長嗎?不,是一個陌生人。

他們把我送進了療養院。白色的牆壁,消毒水的氣味,一切都那麼冰冷,那麼陌生。我不想見任何人,除了那個學長。但他在哪裡?為什麼他不來看我?

療養院的諮商師試圖幫助我。他們說他們是精神分析學派的,但在我看來,他們只是一群愚蠢的凡人。他們試圖用弗洛伊德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說我有戀父情結,說我對性有壓抑。

我連反駁都懶得反駁他們,因為我對性毫無興趣,我追求的是更高層次的精神交流。他們怎麼可能理解?比如我眼前這位諮商師,看她自戀又性壓抑的樣子,恐怕從來沒有真正體會過真正的精神自由。

我想起了《悉達多》中的一段話:「知識可以傳授,但智慧卻不能。」

這些諮商師可能有知識,但他們缺乏智慧。他們看不到我內心的世界,聽不到我靈魂的聲音。他們試圖用他們淺薄的理論來解釋我的行為,但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真實。

悉達多在成佛前也經歷了幻覺,但那是通向覺悟的必經之路。而我呢?我的幻覺是病態的嗎?還是更高層次的認知?悉達多的幻覺讓他看到了宇宙的本質,而我的幻覺讓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荒謬。也許,我們都在追求真理,只是方式不同罷了。

人類的孤獨,來自於一種精神無法被理解的狀態。每個人都有「只有他自己才能看見的對象」,只是有些被稱為幻覺,有些不是而已。那個學長,也許只有我能看見,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存在。也許,他就是我內心最深處的渴望,是我對世界的投射。

在療養院的日子裡,我繼續閱讀《悉達多》。

我感覺自己就像書中的主人公,在尋找自我的道路上不斷探索。我看到了河流,聽到了它的聲音。河流告訴我,時間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永恆的當下。我開始理解,我的痛苦和孤獨,都只是幻象。

但是,這種理解並沒有帶來解脫。相反,它讓我感到更加孤獨。我看著療養院的白色牆壁,聽著其他病人的呢喃,感覺自己像是被困在一個巨大的牢籠裡。那個學長再也沒有出現,連幻覺中都沒有。我開始懷疑,他是否真的存在過。

諮商師們繼續他們的治療,但我知道,他們永遠無法理解我的世界。他們的話語對我來說,就像是一種陌生的語言,毫無意義。我開始變得沉默,不再回應他們的問題。我的世界慢慢縮小,只剩下我和《悉達多》。

夜晚,當其他病人都睡著的時候,我會偷偷地爬到窗邊,看著外面的世界。有時候,我會看到那個學長站在院子裡,對我微笑。但每當我眨眼,他就消失了。我開始懷疑,也許我才是那個不存在的人。

終於,在一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一切都改變了。那天晚上,整個療養院都籠罩在一片詭異的寂靜中。我感覺到有什麼在呼喚我,也許是那個學長,也許是《悉達多》中的河流,又或者是我內心深處的聲音。

我悄悄地離開了病房,赤腳走在冰冷的地板上。我不知道我要去哪裡,只是跟隨著那個聲音。我走過長長的走廊,走下旋轉的樓梯,最後來到了地下室。

在那裡,我看到了一個巨大的鍋爐,它的火焰在黑暗中跳動,像是在對我招手。我走近它,感受著它的熱量。在那一刻,我彷彿明白了一切。也許,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

第二天早上,療養院的工作人員發現我不見了。他們搜遍了整個療養院,卻找不到我的蹤影。有人說,他們在鍋爐房發現了一些灰燼,但沒有人能確定那是什麼。

還有人說,他們看到一個年輕女子和一個高大的男子在凌晨時分離開了療養院。那個女子看起來很像我,但又好像不是我。

還有人堅持說,他們在院子裡發現了一雙赤腳的腳印,一直延伸到圍牆外,然後消失了。

無論真相如何,從那天起,再也沒有人見過思晗。我成了一個謎,一個傳說,一個在現實和幻想之間遊走的靈魂。

也許,我找到了自己的河流,聽到了它的聲音,最後融入了永恆的當下。也許,我終於理解了《悉達多》中的智慧,選擇了自己的道路。又或者,我只是一個迷失的靈魂,永遠在尋找無法找到的答案。

但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的故事仍在繼續,在每個閱讀《悉達多》的人心中,在每個感到孤獨和迷失的靈魂裡。因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都是思晗,都在尋找屬於自己的真理。

而那個沒有月亮的夜晚,也許不是我故事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開始。在某個地方,在某個時間,也許有一個女孩正在閱讀《悉達多》,聽到了內心的呼喚,開始了她自己的奇幻旅程。

我是思晗,我是千面女郎,也是無面之人。我來自黑龍江,也來自上海。我存在於每一個尋找自我的靈魂中。我的故事永無止境,就像《悉達多》中永恆流動的河流。


作者:高浩容。哲學博士,道禾實驗教育基金會兒童青少年哲學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台灣哲學諮商學會(TPCA)監事。著有《小腦袋裝的大哲學》、《心靈馴獸師》、等書。於兩岸公私立學校,從事哲學教育等哲學實踐活動。 
74會員
72內容數
哲學博士。結合哲學諮商與教育的實務經驗,以存在心理學視角,提供對於:自由、責任、命運、孤獨、存在感、價值感等人生課題的分析與覺察。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容我說 的其他內容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自在是什麼?自在是一種心境,而這種心境是去「允許自己快樂」。 很遺憾的是,有些人做不到這一點。更遺憾的是,有些成人自己做不到,還拿這些觀念教孩子,讓孩子從小就對花錢有羞恥感,對享受有罪惡感。……
許多時候,團體裡的沉默或衝突,都來自於同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就是這裡談到的羞恥與臣服。羞恥會引起我們的死亡焦慮,就像那句話「羞恥的想要找個洞裡鑽進去」。
親愛的爸爸媽媽,孩子終究有一天會長大離家。但透過真摯而坦然的對話,我們和孩子的心是可以永遠靠近的。與其躲避那些複雜的情緒,不如讓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感受,學著去擁抱生命中每一個重要的時刻,包括畢業。
生活的真諦不在於取悅所有人,而在於忠於內心;不在於耀眼的成就,而在於每一天的充實與滿足。與其被動地接受強加的重擔,不如主動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這個過程也許艱難迷茫,但那都是成長必經的階段。學會獨行,學會同行;學會堅持,也學會放棄。學會接受生命的困境,也學會在適當的時候接受、處理與放下。
從救贖的手段來看,基督教更強調他力救贖,即依賴於上帝的恩典和基督的犧牲;而佛教則強調自力解脫,通過個人修行達到內心的平靜和最終的解脫。 基督教的救贖觀將救贖視為神的特權,只有通過信仰基督才能得到拯救;而佛教則認為,每個人都有可能通過修行和覺悟達到解脫。 存在心理學更傾向於佛教的救贖觀。
自在是什麼?自在是一種心境,而這種心境是去「允許自己快樂」。 很遺憾的是,有些人做不到這一點。更遺憾的是,有些成人自己做不到,還拿這些觀念教孩子,讓孩子從小就對花錢有羞恥感,對享受有罪惡感。……
許多時候,團體裡的沉默或衝突,都來自於同一個原因,這個原因就是這裡談到的羞恥與臣服。羞恥會引起我們的死亡焦慮,就像那句話「羞恥的想要找個洞裡鑽進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俄國正式進入烏克蘭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五(25 日)表示,「我們孤軍奮戰,捍衛自己的國家,誰準備與我國並肩作戰?我沒看到任何人。誰準備向烏克蘭保證加入北約(NATO)?每個人都害怕。」 為何西方國家會選擇這樣的結果呢? 很殘酷嗎? 如果上述的推論成真,那代表什麼?
Thumbnail
隨著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公司改為居家上班、學校遠端上課,我們從原先線上、線下交替且並存的生活,改為只能線上。社交恐懼、網路成癮者彷彿找到合理依傍的浮木,但為什麼我們更加不快樂?
Thumbnail
即使現代科技不斷升級,就人們算在社交網絡上有幾千筆的好友資訊,在有限的時間裡,仍然習慣與親近的少數人進行頻繁的聯繫,面對面的交流依舊無法被取代。在資訊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型態和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停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時間越來越短
Thumbnail
《下輩子》  我要用自己的下輩子 投胎成一隻美麗的鹿 在你駛車時衝上路肩 換得你誠懇的哀慟 我要用自己的下輩子 轉世成一隻嬌小的蝸牛 在雨後的馬路上 靜靜地被你踩碎 就可以住在你的鞋底 跟你到任何地方去 下輩子 我要變成一枚 印錯的字 錯降在一首 完美的情詩裡 讓你微微詫異 讓你認
沒完沒了的Covid-19,不只讓“口罩”和“社交距離”又紅又夯,也打響“隔離”的知名度,如何因應“隔離”中的孤獨,也成為話題。對外派來說,“隔離”沒有自主或強制的選項,反正就是生活常態,招架孤獨的撇步,各憑本事,也各有巧妙不同。進入數位時代,常常是揪團孤獨—孤獨的場景,以揪團的形式呈現。 Jona
Thumbnail
-一個健身網紅的孤獨故事- 貝絲薇是一個有60萬粉絲追蹤的健身網紅,名氣大到各家媒體廣告新聞,都會找她代言或採訪,私底下卻一個朋友都沒有,跟家人關係也疏離,每天的社交方式就是開直播跟看不見的粉絲互動,真實交友對象只有一隻狗。
Thumbnail
池裡開了許多的荷花 沒有一朵是我的 我的荷花,長在池的倒影裡。 從池子底部,才看得見。 這個孤獨像是被裱了框 你看見滿池的荷花,看不見我 日日,我的等待有如裙擺,一日一日加長 這被加長的孤獨 如裙擺般長的孤獨 在發光 映照出滿池的荷花 照不見池底的我
Thumbnail
《命運石之門》是將近10年前的動畫了,然而一直到現在,心中其實都一直難以忘懷。甚至在心裡深信,今後在討論時間、記憶、存在議題上,大概不會有作品能夠超越他了。 有趣的是,再怎麼難以忘懷、雋永,直到2020年,我始終無法明白為何《命運石之門》能讓當初的自己感動到現在也無法忘記。除了說劇情好看,人物有趣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美國總統大選只剩下三天, 我們觀察一整週民調與金融市場的變化(包含賭局), 到本週五下午3:00前為止, 誰是美國總統幾乎大概可以猜到60-70%的機率, 本篇文章就是以大選結局為主軸來討論近期甚至到未來四年美股可能的改變
Thumbnail
Faker昨天真的太扯了,中國主播王多多點評的話更是精妙,分享給各位 王多多的點評 「Faker是我們的處境,他是LPL永遠繞不開的一個人和話題,所以我們特別渴望在決賽跟他相遇,去直面我們的處境。 我們曾經稱他為最高的山,最長的河,以為山海就是盡頭,可是Faker用他28歲的年齡...
Thumbnail
日本、韓國、台灣都有遺物整理師, 我月底會去上居家整聊室的初階課程。 說不定有天我會因接觸收納領域轉行遺物整理師? 作者負責做孤獨死、 遺物整理、 垃圾屋清掃等工作, 她還製作模型屋, 希望喚起大眾對孤獨死的關注。 書中也有她作品的照片, 真的是維妙維肖。 我覺得作者蠻有勇氣的, 孤獨死的人, 都是
Thumbnail
科技帶來的方便,讓我得以快速獲得資訊並與人連結,然而透過《在一起孤獨: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這本書,讓我反思科技帶給我的人機關係與人我關係的確需要調整,我意識到了我與科技的連結不如預期健康,與人的關係也因此產生變化。
Thumbnail
俄國正式進入烏克蘭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周五(25 日)表示,「我們孤軍奮戰,捍衛自己的國家,誰準備與我國並肩作戰?我沒看到任何人。誰準備向烏克蘭保證加入北約(NATO)?每個人都害怕。」 為何西方國家會選擇這樣的結果呢? 很殘酷嗎? 如果上述的推論成真,那代表什麼?
Thumbnail
隨著台灣新冠肺炎疫情升溫,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公司改為居家上班、學校遠端上課,我們從原先線上、線下交替且並存的生活,改為只能線上。社交恐懼、網路成癮者彷彿找到合理依傍的浮木,但為什麼我們更加不快樂?
Thumbnail
即使現代科技不斷升級,就人們算在社交網絡上有幾千筆的好友資訊,在有限的時間裡,仍然習慣與親近的少數人進行頻繁的聯繫,面對面的交流依舊無法被取代。在資訊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的生活型態和活動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隨著全球化的興起,停留在同一片土地上的時間越來越短
Thumbnail
《下輩子》  我要用自己的下輩子 投胎成一隻美麗的鹿 在你駛車時衝上路肩 換得你誠懇的哀慟 我要用自己的下輩子 轉世成一隻嬌小的蝸牛 在雨後的馬路上 靜靜地被你踩碎 就可以住在你的鞋底 跟你到任何地方去 下輩子 我要變成一枚 印錯的字 錯降在一首 完美的情詩裡 讓你微微詫異 讓你認
沒完沒了的Covid-19,不只讓“口罩”和“社交距離”又紅又夯,也打響“隔離”的知名度,如何因應“隔離”中的孤獨,也成為話題。對外派來說,“隔離”沒有自主或強制的選項,反正就是生活常態,招架孤獨的撇步,各憑本事,也各有巧妙不同。進入數位時代,常常是揪團孤獨—孤獨的場景,以揪團的形式呈現。 Jona
Thumbnail
-一個健身網紅的孤獨故事- 貝絲薇是一個有60萬粉絲追蹤的健身網紅,名氣大到各家媒體廣告新聞,都會找她代言或採訪,私底下卻一個朋友都沒有,跟家人關係也疏離,每天的社交方式就是開直播跟看不見的粉絲互動,真實交友對象只有一隻狗。
Thumbnail
池裡開了許多的荷花 沒有一朵是我的 我的荷花,長在池的倒影裡。 從池子底部,才看得見。 這個孤獨像是被裱了框 你看見滿池的荷花,看不見我 日日,我的等待有如裙擺,一日一日加長 這被加長的孤獨 如裙擺般長的孤獨 在發光 映照出滿池的荷花 照不見池底的我
Thumbnail
《命運石之門》是將近10年前的動畫了,然而一直到現在,心中其實都一直難以忘懷。甚至在心裡深信,今後在討論時間、記憶、存在議題上,大概不會有作品能夠超越他了。 有趣的是,再怎麼難以忘懷、雋永,直到2020年,我始終無法明白為何《命運石之門》能讓當初的自己感動到現在也無法忘記。除了說劇情好看,人物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