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會忘記你/妳說過的話、做過的事;但絕不會忘記你/妳所帶來的感受。」不論是甚麼樣的關係、或是多麼好的出發點,為什麼往往會走向很糟糕的結局呢?務實點錯了嗎?誰叫人類是感性的生物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情緒產生之後,造成的後續影響可以說是很深很深,比方說聽到了類似的話語內容,因為之前有過不好的經驗就會讓整個人焦慮、又或者去到改建後已經完全不一樣的地方,可是一想到就是在這裡被拋棄,就會開始莫名的情緒激動。
然而有沒有一個公式是「講出甚麼樣的話就能產生甚麼樣的情緒?」如果有的話那就太棒了,世界上也不會有那麼多教人說話藝術的分享,因為不再有許許多多的誤會跟紛爭,那麼可以怎麼做呢?
「在合適的場景講合適的話」也許擁有同理心跟幽默感都是很棒的;但若是在正式(經)、嚴肅的開會場合,想著要緩解一下氣氛、讓大夥兒不要太緊繃,就發表一些較為輕浮的內容,本來的一番美意搞不好會被認為是來亂的,那還不如把注意力專心在專業上就好。
「氣氛不好時,不要火上澆油」最近看到一句話是說成年人最該修煉的就是克制想要給別人建議,事實上每個人的認知跟思維都是有限的,若是能給予合適的建議絕對是好事一件;但如果今天場景是在別人傷心難過時、在別人低氣壓的時候,卻還在一旁分析利弊得失,縱使講的頭頭是道,也會讓人覺得聽不下去、多說無益,畢竟事已至此、檢討固然重要但不是在此時。
「對事不對人,若要對人只有真心稱讚的話」自古以來忠言逆耳,是因為很多時候的內容,都是難在「人為」因此要是把焦點放在事情的討論上,不讓任何人有被攻擊或是檢討,那麼好聽或是難聽的話都是可以讓人比較聽的下去的;至於若真的要對人說話,有誰願意聽批評的話?若不是這樣,說出口的話就盡量讓人感到愉悅即可。
下次想著「我是為你/妳好的時候」不妨調整思維變成「我是為你/妳的情緒好」當作出發點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