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點時間給自己》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現代人往往活得急促,想盡辦法填滿生活中每一寸空缺,不是為了什麼,純粹是活得焦慮。

莫名的焦慮感如同惱人的附骨之蛆,總愛在心裡鑽啊鑽啊鑽的,時間久了,鑽出一個大空洞,讓人活得又焦慮又空虛,明明早已忙到騰不出時間獨處沈思,又還想找些別的事來搪塞人生。汲取知識也好,拓展社交也好,他們總覺得未雨綢繆才是對的,畢竟書到用時方恨少,誰也不知未來的哪個時刻會不會突然得用上目前尚且無用的學問呢?

事實是,這些獲得既不會化解當下的空虛,更無法消除對於未來的焦慮。它們更像是人生的擺飾,好似窗前的一串風鈴,風起時叮噹作響,提醒你未曾虛度光陰。

這些焦慮人不是沒有覺察能力的,他們在填塞空檔之餘難免有些罪惡感,彷彿自己做錯了什麼,不該把大好的時光虛擲了。可是那份焦慮又令他們停不下手,庸庸碌碌是不可接受的錯,一旦哪項活動結束了,趕緊得找新的課程來補,如同大海浪平又起,永不歇息。

當焦慮過頭,空虛氾濫,人的忙碌超過了身體的負荷,身心的失衡往往會導致一場大病。那是身心在說,別了,別再這樣下去了,請你重新省思此生的目的,感受你長久忽視的情緒,然後,我們再來一遍。

那一刻的抉擇,將會是每個人最為關鍵的轉捩點。你是否能夠逃離內心的情感勒索,跳脫空虛和焦慮的桎梏,放自己一條生路,好好活在每一個當下?又或者,你已經認同了這種背水一戰的生活模式,天天都在籌備那不知何時將至的末日,非得顧到千百萬種可能性的每一種才肯袖手?

不管你的選擇為何,首先放下纏人的焦慮和空虛,留點時間給自己,重溫獨處的日常,即便是一盞茶、一杯咖啡的時間都好,當你再次感受到那刻平靜的美好,前方的路自然顯現。

也許,當你不再焦慮,不再為填補空虛而奔忙,無論你如何安排人生,都是好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行歌的沙龍
32會員
229內容數
一切由靜坐裡所得,化為文字,如漣漪向外圓擴,盼能在人海裡喚起一聲迴盪。
行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2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Thumbnail
2025/02/22
放鬆,不僅是為了解開自己內心的糾結,亦是為了化解人與人之間的嫌隙,不管再怎麼根深蒂固,到此為止。
Thumbnail
2025/02/06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2/06
如果放鬆是身心的和解,那麼和解之後,無限的可能性將會開啟。如何將無限的可能性用於身心的和諧與同步,促進意識的流動,開展肉體的潛能,這便是生生之法的基礎運用欲達到的目的。
Thumbnail
2025/02/04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
Thumbnail
2025/02/04
我很少談時事,此後也不例外,今日不能免俗地談一談人生的無常,以及如何從容面對死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焦慮」是人類常經歷到的情緒之一,尤其在當今變化快速、充滿未知的世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與焦慮共存吧❤️
Thumbnail
「焦慮」是人類常經歷到的情緒之一,尤其在當今變化快速、充滿未知的世代,就讓我們一起看看怎麼與焦慮共存吧❤️
Thumbnail
現代人往往活得急促,想盡辦法填滿生活中每一寸空缺,不是為了什麼,純粹是活得焦慮。
Thumbnail
現代人往往活得急促,想盡辦法填滿生活中每一寸空缺,不是為了什麼,純粹是活得焦慮。
Thumbnail
「在30-40歲這段應該要衝一番天地的事業黃金期,我是不是衝得不夠力?」 看著自己在接下全職邀約、還是繼續接案人生的十字路口猶疑,檢討這段偶爾跑去大放空的生活型態真的太浪費,才會這樣沒比以前多賺多少,沒什麼改變突破,在應該衝刺、可以衝刺的年紀,原地踏步般。聽完這些焦慮,朋友突然反問...
Thumbnail
「在30-40歲這段應該要衝一番天地的事業黃金期,我是不是衝得不夠力?」 看著自己在接下全職邀約、還是繼續接案人生的十字路口猶疑,檢討這段偶爾跑去大放空的生活型態真的太浪費,才會這樣沒比以前多賺多少,沒什麼改變突破,在應該衝刺、可以衝刺的年紀,原地踏步般。聽完這些焦慮,朋友突然反問...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時間不夠用?老覺得白白浪費光陰? 您有沒有老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老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老感覺忙不完」? 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到時間,觀照別人反思自己後內心總覺不安。有一股強逼自己的意念:「別人在做,我也必需要做」。有完美主義傾向。就累積形成「習慣性焦慮」了。
Thumbnail
有沒有覺得時間不夠用?老覺得白白浪費光陰? 您有沒有老是害怕自己趕不上期限? 時時刻刻逼迫自己,老是陷入「事情無法結束」、「老感覺忙不完」? 總覺得沒有充分利用到時間,觀照別人反思自己後內心總覺不安。有一股強逼自己的意念:「別人在做,我也必需要做」。有完美主義傾向。就累積形成「習慣性焦慮」了。
Thumbnail
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越是焦慮,就越想要逃避,這是自然的反應。 窮忙濾鏡會讓 1.讓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造成主觀上完蛋了的感受 2.花太多時間在煩惱,因而逃避現實,去做無關的瑣事 3.無法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導致產生拖延症 4.把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人際關係漸漸崩壞
Thumbnail
摘下窮忙濾鏡*擺脫不安迴圈,找回自己的人生 越是焦慮,就越想要逃避,這是自然的反應。 窮忙濾鏡會讓 1.讓簡單的事情變成複雜,造成主觀上完蛋了的感受 2.花太多時間在煩惱,因而逃避現實,去做無關的瑣事 3.無法判斷事情的優先順序,導致產生拖延症 4.把情緒發洩到他人身上,人際關係漸漸崩壞
Thumbnail
⋯⋯倒數的日子剩下不多,心裏很着急,十分珍惜每一天,以致遇到了很多令人着迷嚮往想像和實踐,日子剩下愈少,對往後如何好好活着的雀躍、緊張愈是充斥全身。所有的事情加起來就變得很是混亂,像腦中所有區域都在大叫而相互連接的渠道承受不住過高的能量而運作得有點笨拙,因此一直都在躊躇和發白日夢,拖延坐下寫信的時候
Thumbnail
⋯⋯倒數的日子剩下不多,心裏很着急,十分珍惜每一天,以致遇到了很多令人着迷嚮往想像和實踐,日子剩下愈少,對往後如何好好活着的雀躍、緊張愈是充斥全身。所有的事情加起來就變得很是混亂,像腦中所有區域都在大叫而相互連接的渠道承受不住過高的能量而運作得有點笨拙,因此一直都在躊躇和發白日夢,拖延坐下寫信的時候
Thumbnail
大腦因負面情緒陷入“反芻思考”時,猶如進入死胡同,不停地鑽牛角尖,難以逃出負面情緒而越陷越深。
Thumbnail
大腦因負面情緒陷入“反芻思考”時,猶如進入死胡同,不停地鑽牛角尖,難以逃出負面情緒而越陷越深。
Thumbnail
總是覺得還有很多事情沒做,使得焦慮消耗著我的注意力及精神,感覺自己忙碌了一整天,但其實只是空焦慮、沒做什麼、瞎忙
Thumbnail
總是覺得還有很多事情沒做,使得焦慮消耗著我的注意力及精神,感覺自己忙碌了一整天,但其實只是空焦慮、沒做什麼、瞎忙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前生活忙碌焦慮無法歇息,每周的諮商總在解決突如其來的的挑戰所衍生的焦慮,無法直搗核心去談談那些心理深層的痛苦。生活帶來的挑戰只增不減,總是無法緩口氣去聽聽心底的聲音。總想著人生得在 30 歲前得完成總總事項,不然到時候人生準備不足會怨恨現在的自己的。
Thumbnail
在疫情爆發前生活忙碌焦慮無法歇息,每周的諮商總在解決突如其來的的挑戰所衍生的焦慮,無法直搗核心去談談那些心理深層的痛苦。生活帶來的挑戰只增不減,總是無法緩口氣去聽聽心底的聲音。總想著人生得在 30 歲前得完成總總事項,不然到時候人生準備不足會怨恨現在的自己的。
Thumbnail
「習慣性焦慮」在這個世代似乎已經快要成為文明病了,過量的資訊每天透過網路放送到我們眼前,社群平台拉近了朋友、同事的距離也讓分享生活變得容易,同時也無形的有了比較的壓力,我們都是那感到巨大壓力而焦慮的族群,進而給自己戴上了厚厚的「窮忙濾鏡」。「對我應該要做這個,還要做那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Thumbnail
「習慣性焦慮」在這個世代似乎已經快要成為文明病了,過量的資訊每天透過網路放送到我們眼前,社群平台拉近了朋友、同事的距離也讓分享生活變得容易,同時也無形的有了比較的壓力,我們都是那感到巨大壓力而焦慮的族群,進而給自己戴上了厚厚的「窮忙濾鏡」。「對我應該要做這個,還要做那個...」最後什麼都做不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