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海浮沉(四十)高層遊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老實說,準備董事局的專案報告很費心思。別人若有機會在那樣的高層會議作報告,都是為了鼓吹進取的大型計畫,去說服,去爭取計畫的核准。然後;取得預算,大展鴻圖。

我這次的機會就比較特殊,我的專案報告是去要求大佬們冷靜,不要跟競爭對手一樣拍腦袋;一頭熱的比誰下的賭注大。

我覺得我有點像三國時代的諸葛亮,面對司馬懿大軍壓境;城外叫戰時所採用的策略。就派幾個老者把守城門,有喝茶的,有懶洋洋打掃的。這樣看似不積極的戰術,我能夠取信他們嗎?這些董事局成員;包含兩位蘇黎世理工教授的獨董,每位的智商應該都不會比當年的劉備差,我又能如何成功說服他們呢?

我有三十分鐘的時間,覺得提出太多的內容和數字不是好事,那很容易讓這些前輩的眼睛和耳朵疲倦。接著把耳朵關起來,那麼所有強有力的訴求,講了等於沒講。

因此,重點不會是資料內容,我該留意的應該是出菜的順序。這報告的內涵當然是正負面論點並陳,但都會跟公司的最終利益(Ultimate Interest) 搭上關係。至於,孰先孰後;當然會影響他們對我論點的接受度。

我的選擇是“攻心為上”,就直搗龍門,布幕一拉開;就讓他們看到美好的結局。我把以下三年的年度營收和獲利目標很大膽的全部列出,目的是把極度樂觀的數字搶先塞進他們眼睛裡,讓場面充滿著令人鼓舞的氣氛,再讓我娓娓道來。

接著說明個別年度有關營業成本的變動狀況。我知道在耀眼的數字逐一出現時;精明的他們不會沒有疑惑,一定很快引來質疑。也一定會有人想提問,這麼樂觀的營業目標怎麼沒有提到具體的資本投資?

我刻意的加快說話速度;在他們還沒開口之前,就先自己問了自己。因此,在少了被質問的壓力下,我繼續陳述潛在的市場風險對於營收的重大影響。

我使用的是簡單易懂的「強弱危機分析」SWOT Analysis。S 是Strength, 解析己方的強項。 W 是 Weakness,說明己方的弱項或缺乏競爭力的領域。 O是Opportunity,揭示公司可以擷取的生意機會和可著力的領域。最後一個,T是Threat, 必須指名採行方向和政策所伴隨的威脅有哪些?

我知道太多的細節會有反效果,就像擺滿太多菜色的宴席,再珍稀的料理也會被沖淡或埋沒了。我必須加重說明我們生意本質上的弱項,以及明顯暴露在什麼樣的威脅?那才是我整篇報告的重頭戲。

這個分析工具被許多經理人拿來使用。個人覺得它只是幫忙建構一套完整的論述,至於要如何加權;完全看報告發表人持有的立場,以及他想灌輸給聽眾哪個角度的訊息。

沒錯;我就是要“嚇唬”他們。我直接挑明的說,請不要用歐洲的眼光來看亞洲市場的常態。兩者的差距可能沒有大到半個世紀,保守估計;亞洲多數市場的發達程度,起碼也有二十年以上的滯後。緊接著,我走下講台,慢慢接近其中一位教授,盯著他的眼睛,問他:

「請問,我們的員工若是因為商業交易;涉及檯底交易,或是賄賂,以致被刑事收押,公司會盡全力營救他們嗎?」

這時候,會議室裡的空氣好像突然凝固了。那老教授沒有直接回答,頓了一下;推高一下鼻樑上的老花眼鏡,然後轉向執行長,好像在尋求他的幫忙。再轉頭看著我,欲言又止。我想他是不知道該說救,還是不救?

我慢慢走回講台,等了幾秒鐘,接著說,放心,我不會讓這樣的窘境發生在我負責的領域。對於我們的員工,若真的涉案,就算公司盡全力協助,刑事責任也會摧毀他們的家庭,這是在座各位承受不起的責任。更嚴重的,公司商譽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

我開始想要做詳細說明時,執行長做個手勢,示意我讓他說幾句話。我比個請的手勢,他馬上站起來說,「我建議休息十分鐘,喝杯咖啡,順便伸展一下筋骨」。

我看了一下手錶,我剛好用了一半時間。待會的咖啡聊天勢必有人心急,想知道為什麼會有可能涉及不法。也好,藉機會對他們多做些心理建設;是我求之不得的。


avatar-img
195會員
286內容數
候鳥歸來,歷盡滄桑,回首憶往: [職海浮沉--雲層裡的風暴]早期職場點滴實錄。 [陪伴孩子的童年]放棄職涯升遷,陪伴孩子童年。 [隱形經營者]澳洲經商實錄。 [異樣思維的激盪]冷眼旁觀評論,針貶時弊。 [安立格散文集錦]天馬星空,文藝創作。 [短歌天涯路]心理,感知,哲學薈萃。 [獅子山下煙雲]香江記憶,回首前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立格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當年前進亞洲投資發展;是大部份歐美跨國集團的一種狂熱商業行為,自九零年代中期就成了一股風尚。從那時起,世界銀行或是IMF都會定期發布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統計數字, 也就是海外投資來自哪些國家,進入了哪幾個主要國家;有多少百億美元等等的資訊。 對於普羅大眾
為了東亞市場的須要,邀我進去董事局做報告,以當時相對較小的生意規模,它的必要性;我並不太理解。至於,用意又是何在?我更沒想過要去追問。唯一確定的,會有這一幕戲,絕對是執行長個人的主觀意願。 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必然和“私誼”有關係。任何公司團體都一樣,只要十人以上,人際關係必然有親疏遠近之別。差別只
新任執行長是我熟識沒幾年的同事朋友,自從兩三年前日本認識以後,除了幾個月後的台灣相聚,平常聯絡並不太多。大約每幾個月的時間,會接到他的秘書通知,要我什麼時間打電話過去。我就當非正式的敍職,談話內容也不太嚴肅,猜想他是在對分公司負責人做定期查核,最起碼聽聽我們這些封疆大吏都在邊陲地區做些什麼? 還有
論語,子路篇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跨國企業分支的負責人,在如何執行自身任務方面,確實沒辦法為所欲為。總部;包含執行長在內的多數幕僚都居高臨下,都希望下屬機構言聽計從,使命必達。如此的框架之下,分公司負責人大多數會選擇遵循總公司制定的生意政策和策略,盡全力達成任務。 所謂政策執行
首先思考一下,這世界是否有一個商業技能可以應用在每個國家;而暢行無阻的? 再試想一下,一個攀登過各大名山的老經驗登山家,僱用雪巴人;帶領征服喜馬拉雅山聖母峰,會以自己的登山老經驗反過來指導雪巴嚮導?還是;對於雪巴嚮導言聽計從,小心跟隨,以利最終完成攻頂? 答案應該是非常清楚的。理由很簡單,即便不
那是九零年代中期,東亞地區各個市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需求也不斷擴大。在我權責範圍內,當時是以台灣為區域中心的概念運作,所有海外的市場都以遠距的方式處理。因此,團隊成員包含我個人;經常得出差到責任區內的海外市場。 經濟活動方面,當年香港還扮演著重要的中繼角色,因此;除了韓國以外,我們最常出差的目的
當年前進亞洲投資發展;是大部份歐美跨國集團的一種狂熱商業行為,自九零年代中期就成了一股風尚。從那時起,世界銀行或是IMF都會定期發布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統計數字, 也就是海外投資來自哪些國家,進入了哪幾個主要國家;有多少百億美元等等的資訊。 對於普羅大眾
為了東亞市場的須要,邀我進去董事局做報告,以當時相對較小的生意規模,它的必要性;我並不太理解。至於,用意又是何在?我更沒想過要去追問。唯一確定的,會有這一幕戲,絕對是執行長個人的主觀意願。 其中關鍵因素之一,必然和“私誼”有關係。任何公司團體都一樣,只要十人以上,人際關係必然有親疏遠近之別。差別只
新任執行長是我熟識沒幾年的同事朋友,自從兩三年前日本認識以後,除了幾個月後的台灣相聚,平常聯絡並不太多。大約每幾個月的時間,會接到他的秘書通知,要我什麼時間打電話過去。我就當非正式的敍職,談話內容也不太嚴肅,猜想他是在對分公司負責人做定期查核,最起碼聽聽我們這些封疆大吏都在邊陲地區做些什麼? 還有
論語,子路篇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跨國企業分支的負責人,在如何執行自身任務方面,確實沒辦法為所欲為。總部;包含執行長在內的多數幕僚都居高臨下,都希望下屬機構言聽計從,使命必達。如此的框架之下,分公司負責人大多數會選擇遵循總公司制定的生意政策和策略,盡全力達成任務。 所謂政策執行
首先思考一下,這世界是否有一個商業技能可以應用在每個國家;而暢行無阻的? 再試想一下,一個攀登過各大名山的老經驗登山家,僱用雪巴人;帶領征服喜馬拉雅山聖母峰,會以自己的登山老經驗反過來指導雪巴嚮導?還是;對於雪巴嚮導言聽計從,小心跟隨,以利最終完成攻頂? 答案應該是非常清楚的。理由很簡單,即便不
那是九零年代中期,東亞地區各個市場的經濟發展勢頭迅猛,需求也不斷擴大。在我權責範圍內,當時是以台灣為區域中心的概念運作,所有海外的市場都以遠距的方式處理。因此,團隊成員包含我個人;經常得出差到責任區內的海外市場。 經濟活動方面,當年香港還扮演著重要的中繼角色,因此;除了韓國以外,我們最常出差的目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在剛出社會不久,有一次在面對客戶高層的簡報會議,由於是自己所學領域,內容都相當熟悉,因此現場交流展示時也比較有自信,滔滔不絕地運用各種術語、縮寫講解方案,並搭配幾份複雜的圖表和數據,希望展示我們公司的實力以及我自己的專業度。 然而,在會議後...
在寫這篇文的時候…回頭看了自己之前的文章… 2024/04/12也寫過類似的標題… 說實話…經過了幾個月…又有了新的體悟…  發現…同一種課題… 過了一關之後…還會有…升級版的挑戰… 升級版的挑戰…是什麼? 你應該差不多猜到了… 就是…我~打~臉~了!!! 04/12那篇文的Tips…在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公司內部不同年齡層員工在面對變革時的心態轉變和權力角力。從20、30、40、50歲的員工間的對話中,反映出不同角色和心態對公司內部運作所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吹個頭!!!最討厭這種了,到時差太多,董事又要叫我解釋!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階級文化不可破,但可以「解」,理解後,運用最高效率的方式去化解,將局勢轉為期待的走向。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商周的編輯瑋鴻問我,為什麼Landy會有這麼多職場的故事可以寫? 答案非常簡單,因為我年紀大,經歷難免多些。而又心思敏感,大多數人習以為常、或能瀟灑以對的喜怒「過場」,對我而言就像恩怨「過節」一樣難以消化。
Thumbnail
會議,是許多中小企業最喜歡做的事情。 曾經看過一個團隊一周最少開7-10個會議,有時會更多,最後的結果大都議而不決,不斷地探討特殊個案的解方,或是調整企畫內容去符合某些小眾的需求。  換個角度來看,這些在職場的日子上,我們有多少企劃、多少的專案提報,總是過不了上面主管、頂層老闆的首肯。
Thumbnail
在剛出社會不久,有一次在面對客戶高層的簡報會議,由於是自己所學領域,內容都相當熟悉,因此現場交流展示時也比較有自信,滔滔不絕地運用各種術語、縮寫講解方案,並搭配幾份複雜的圖表和數據,希望展示我們公司的實力以及我自己的專業度。 然而,在會議後...
在寫這篇文的時候…回頭看了自己之前的文章… 2024/04/12也寫過類似的標題… 說實話…經過了幾個月…又有了新的體悟…  發現…同一種課題… 過了一關之後…還會有…升級版的挑戰… 升級版的挑戰…是什麼? 你應該差不多猜到了… 就是…我~打~臉~了!!! 04/12那篇文的Tips…在
Thumbnail
希望上回的分享,各位都能從中有些啟發。 職涯中第二回停留101大樓的時間,一年半左右,擔任高階主管職位。 號稱組織扁平的架構(確實也是如此),公司裡講話最大聲的就是業務,行銷、後勤都得聽命行事。業績做得出來,身為行銷企劃支援的人,做這做那、辛苦一點我無話可說,業績不好全怪別人,千錯萬錯都是⋯⋯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公司內部不同年齡層員工在面對變革時的心態轉變和權力角力。從20、30、40、50歲的員工間的對話中,反映出不同角色和心態對公司內部運作所產生的影響。
Thumbnail
吹個頭!!!最討厭這種了,到時差太多,董事又要叫我解釋!
Thumbnail
本文適合誰看 1.在工作中經常需要在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穿梭進行說服工作的工作者。 2.想要在溝通當中展現出自己是擁有說服力的人。 3.想要提升向上管理能力的人。
階級文化不可破,但可以「解」,理解後,運用最高效率的方式去化解,將局勢轉為期待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