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長輩只談課業,只談工作…忽略了整體生活型態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想要紀錄一下目前一些觀察和心得和大家分享

【只談課業和工作的長輩】


家裡有某些長輩,在家裡,他們會問我學業、打工、實習的事情

可是當我被問到這些問題時候,有時候覺得厭倦,覺得不想再分享這些事情

例如現在大學讀書,有時候會有長輩整天擔心,動不動就問我說「要考什麼?有沒有報告要交? 」

考什麼和要的報告,我自己都最清楚,自然不用他們這樣問

考完試之後,問說「你覺得你會考幾分?什麼時候成績出來?」而且常常很多次,擔心到炸

考幾分這種問題本來就很難預測,我要說高分的話到時候低分就很尷尬,說低分的話又會被問說發生什麼事情,而大學後成績出來時間也不太一定

所以後來如過這些問題讓我不舒服,我幾乎都不會分享,就用個「隨便」、「你用知道」,有時也展現一些不耐煩

而我之前實習時候,實習下班到家裡後,其實也真的想要好好休息一下,可能是去用些興趣創作,或者是純粹放鬆休息

回家後就會又被長輩問說「實習時候做了什麼?有沒有遇到什麼人?有沒有人跟你說話?」

這些問題總是讓我心累,所以我都冷回應

我在實習學到什麼我自己都最清楚,有時也做些筆記給自己看,這些我自己知道就好了呀,我把這段時間用來休息,或者是培養一些興趣,例如看些生涯規劃的書或文章,或者是進行寫文和創作等等,都更有效益吧


【傳統觀念】

有些長輩在對孩子的期望上,總是繞著課業和工作打轉,這大概跟一些傳統的觀念有關吧

他們思考事情時,感覺不太會從整體生活的角度出發

先前我看了一些文章,裡面提到一些觀點:我們要思考的不只是什麼工作,而是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型態

當然上面說的只是部分家中長輩情況,而我發現有上面幾種情況長輩有個特性,就是生活中的興趣,或者更詳細一點,他們沒有能讓他們感到有成就感的興趣

所以,他們的成就感基本上都和工作或學業綁在一起,缺少其他能帶來滿足的管道,這樣就容易讓工作變成生活的唯一焦點,陷入單一的目標感中

也可能是就是受到傳統觀念影響,沒有接觸其他新的資訊,就常常認為人的價值往往只能跟課業或工作綁一起,就好像很在意那個頭銜

其實我最擔心的,還是這種 工作至上的思維,很多人因此每天長時間工作,甚至下班了還被工作牽絆著,無法真正放,這樣的生活方式,真的值得嗎?

raw-image


【生活型態】

近期我也看了一些關於極簡生活的,發現這些生活方式也有它們的好處,讓人可以自在過日子,這也是種生活型態呀

有些人會選擇把自己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在工作中,從中獲得滿足成就感,這是種活型態,例如現在以前一些藝術家現在的創作者,這也是種生活型態

也有人是工作和從興趣中都得到成就感,有比較多樣的成就感來源,這也是種生活型態

現在想想我大學期間,會上些課程和做專題,多數是因為會對未來的發展會有幫助,可能是分數可能是課程內容,這些修課如果拿到好分數當然是快樂

不過,想想看,那些能讓我最真心快樂的,經常就是在興趣領域中的一些創作,以及一些接觸過好作品呀

更何況這些興趣,也多少都能夠培養一些能力,例如再閱讀和創作,可以培養數位工具的使用、接觸不同的人生、整合資訊的能力、探索自我的機會等等

這些興趣本身就是目的,對於生活真的有所幫助



所以,對於家裡某些只談工作和課業的長輩,我會希望他們能多多培養一些生活中的興趣

而對於我們,則是可以多多去反思這些過往的觀念,依據自己情況去選擇,去活出自己的人生吧


相關文章:

颱風假,但家中長輩卻不贊同?不敢放鬆的觀念作祟?

123會員
319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聽過家裡長輩問過「你長大後要做什麼工作?」 其實這是個爛問題
拖延真的是不好嗎?其實,我想用我大學的經驗來說,答案不一定是這樣 【大一】 大一的時候,我確實課業上有些拖延 例如那時候有些通識課程會有加分報告,但因為還不太了解期中期末的繁忙程度,就覺得以後我一定會去做 結果呢,總共有五份加分報告,我只完成了一份,沒做到全部交,當時的拖延習慣其實比較多,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類似的經歷 有一次,我在學校的時候,突然覺得,雖然當初能夠考上這所大學那時算是實現一個夢想了,起初上大學感覺一切都很新奇 不過… 隨著在大學時間增加後,也開始感受到各種課業或是各方面的焦慮和壓力 我開始逐漸覺得,大學變成一個讓人感到壓力和疲憊的地方,有時候走在路上或在課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網路上還是書中上,充斥著各種「成功秘訣」? 那些書和課程,看起來好像只要照做,你就能成功,但這些所謂的成功學,真的能幫你實現夢想嗎?還是其實背後藏著不少看不到的真相 讓人在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反而陷入了不斷「學習成功」的循環,卻沒有真正前進
我想起這個主題,因為自己有寫了一些童年的主題,然後同時對於如何提高快樂的主題也有興趣,所以就想說可以寫寫然後跟大家分享 就在想,童年時期快樂的原因部分有哪些呢? 然後如何把它應用到當前生活中? 就想說可以紀錄一些想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於職涯的焦慮呢? 其實在最近,我在大學的年級越來越高後,感覺職涯焦慮變得更多了 有時候,當我在Dcard看一些文章,讓我焦慮變多 不過,先前找到一些資源,似乎提供些不同的想法
大家小時候有沒有聽過家裡長輩問過「你長大後要做什麼工作?」 其實這是個爛問題
拖延真的是不好嗎?其實,我想用我大學的經驗來說,答案不一定是這樣 【大一】 大一的時候,我確實課業上有些拖延 例如那時候有些通識課程會有加分報告,但因為還不太了解期中期末的繁忙程度,就覺得以後我一定會去做 結果呢,總共有五份加分報告,我只完成了一份,沒做到全部交,當時的拖延習慣其實比較多,這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類似的經歷 有一次,我在學校的時候,突然覺得,雖然當初能夠考上這所大學那時算是實現一個夢想了,起初上大學感覺一切都很新奇 不過… 隨著在大學時間增加後,也開始感受到各種課業或是各方面的焦慮和壓力 我開始逐漸覺得,大學變成一個讓人感到壓力和疲憊的地方,有時候走在路上或在課堂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網路上還是書中上,充斥著各種「成功秘訣」? 那些書和課程,看起來好像只要照做,你就能成功,但這些所謂的成功學,真的能幫你實現夢想嗎?還是其實背後藏著不少看不到的真相 讓人在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反而陷入了不斷「學習成功」的循環,卻沒有真正前進
我想起這個主題,因為自己有寫了一些童年的主題,然後同時對於如何提高快樂的主題也有興趣,所以就想說可以寫寫然後跟大家分享 就在想,童年時期快樂的原因部分有哪些呢? 然後如何把它應用到當前生活中? 就想說可以紀錄一些想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對於職涯的焦慮呢? 其實在最近,我在大學的年級越來越高後,感覺職涯焦慮變得更多了 有時候,當我在Dcard看一些文章,讓我焦慮變多 不過,先前找到一些資源,似乎提供些不同的想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先淺談我自己的背景, 我是一個念非常普通的大學(甚至會被一些人稱作學店)。 近日,與一個認識接近15年的老朋友聊到她工作上的事, 對方是公館大學,現在是一名律師, 一路上,我們這種學店生根本只是單純把她當一個念台大的國中同學,僅此而已。 相信大家都有熟到爛掉的老朋友, 聊得話題早就不
Thumbnail
去教召感受到的世代差異:😌聊天習慣 30幾歲召員:休息時間對到眼神就要開聊,但不是很會聊天,會用令人不舒服的問卷調查聊法刺探隱私。幾歲?做什麼工作?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為什麼不生? 一連串問下來,每一題問完也不延伸話題,還以為他們是我過年時遇到的遠房親戚。
國中吵雜的教室,忘了哪一門課要我們分組編排一個約會行程,那時我問:「交往意義何在?」,而恰好前陣子有了些想法,就讓這篇文章,來回應過去的自己吧! 要好好回應一個問題可不容易,先讓我試試看用成長童年的角度切入。 我成長在一個,類似教會的環境。父親類似於牧師,有空會到處家訪,關懷附近的信徒;家裏類似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有著這樣的嚮往🫡 滿足些許條件後 就拎著菁英班的小鬼出發了 給你們多一次的比賽機會 也給我小小的成就感🌟
Thumbnail
生活點滴,對生活、工作和身體狀況的反思和感慨。早起坐火車看書到旁聽學術會議,回家修訂同人文,深刻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這一天經歷了許多的感受與煩惱後回到日常生活裡卻似乎又陷入了懈怠。
Thumbnail
孩子國三畢業, 一個暑假,兩個月後, 變身「高中生」。 但高中學制及學習的複雜度, 也是會讓「新手高中生」及「新手高中生家長」一起顛覆的! 新手高中生身邊有許多新手高中生可陪伴一起闖關, 還有學長、學姐引導, 反正就是大家一起新,然後一起適應,然後一起變成學長姐,繼續帶領學弟妹!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先淺談我自己的背景, 我是一個念非常普通的大學(甚至會被一些人稱作學店)。 近日,與一個認識接近15年的老朋友聊到她工作上的事, 對方是公館大學,現在是一名律師, 一路上,我們這種學店生根本只是單純把她當一個念台大的國中同學,僅此而已。 相信大家都有熟到爛掉的老朋友, 聊得話題早就不
Thumbnail
去教召感受到的世代差異:😌聊天習慣 30幾歲召員:休息時間對到眼神就要開聊,但不是很會聊天,會用令人不舒服的問卷調查聊法刺探隱私。幾歲?做什麼工作?結婚了沒?生小孩了沒?為什麼不生? 一連串問下來,每一題問完也不延伸話題,還以為他們是我過年時遇到的遠房親戚。
國中吵雜的教室,忘了哪一門課要我們分組編排一個約會行程,那時我問:「交往意義何在?」,而恰好前陣子有了些想法,就讓這篇文章,來回應過去的自己吧! 要好好回應一個問題可不容易,先讓我試試看用成長童年的角度切入。 我成長在一個,類似教會的環境。父親類似於牧師,有空會到處家訪,關懷附近的信徒;家裏類似
Thumbnail
雖然我工作領域大多接觸的個案範疇為兒少,但最近可能太多親友的孩子上了大學,每次閒聊我都頗有感觸。 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很多來跟我聊天的大學生,其實大部分是不太了解自己就讀的科系在做什麼。也就是高中時候拼命讀書,考了個還可以的分數,讓大家都滿意就好,但這個大家卻不包含自己。
Thumbnail
有著這樣的嚮往🫡 滿足些許條件後 就拎著菁英班的小鬼出發了 給你們多一次的比賽機會 也給我小小的成就感🌟
Thumbnail
生活點滴,對生活、工作和身體狀況的反思和感慨。早起坐火車看書到旁聽學術會議,回家修訂同人文,深刻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感慨。這一天經歷了許多的感受與煩惱後回到日常生活裡卻似乎又陷入了懈怠。
Thumbnail
孩子國三畢業, 一個暑假,兩個月後, 變身「高中生」。 但高中學制及學習的複雜度, 也是會讓「新手高中生」及「新手高中生家長」一起顛覆的! 新手高中生身邊有許多新手高中生可陪伴一起闖關, 還有學長、學姐引導, 反正就是大家一起新,然後一起適應,然後一起變成學長姐,繼續帶領學弟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