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原型>導論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作者: 弗里茲.李曼

在閱讀<恐懼的原型>中有一段關於怒氣的形容:

唯有累積與自己的怒氣相處的經驗,才能學會妥善處理怒氣。

發洩怒氣是健康的,是自我價值、人格尊嚴中非常重要的成分,也是一種健康的自尊。

台灣社會對於怒氣大多是予以壓制的,環境的教育下讓發怒=不理智=不好的觀點深深的刻在許多人的DNA中

若露出一時失控之怒,過後總深深覺得羞恥及愧疚

而我的家庭對於生活中的衝突多採息事寧人姿態,當成員想激進爭取權益時,總會被各種的阻礙及評論。

一昧忍讓自我攻擊其實無用,適當怒氣的宣洩與衝突反而讓自己的自尊漸漸的感到被釋放。

在成長過程中,東方人多半強調息事寧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情緒積累過多,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反彈,因此學習健康的憤怒是我們必學的課題

四種恐懼的原型

作者將恐懼的原型分為以下四類(而這四種達到病態時個對應不同人格):

  1. 害怕將自己交出去(分裂人格)
  2. 害怕做自己(憂鬱人格)
  3. 害怕變化(強迫人格)
  4. 害怕必然性(歇斯底里人格)


而之後的文章將個別介紹這四種類型的恐懼


若您喜歡我寫的文章,可以給與我小額的贊助,你們的鼓勵是我創作最大的動力!!!

https://p.ecpay.com.tw/996E987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理系的憂鬱少女
1會員
7內容數
對抗憂鬱症十年的少女 雖然每天必須與30顆藥為伍 曾經想過放棄 但卻希冀自己的文字、未來的工作能夠幫助更多像我一樣的人 希望能帶給世界一點點的溫暖 期望讓更多人了解心理學及其應用 並由不同角度分析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人在生氣的時候,他「真正」的情緒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乍聽之下有點怪——你都說這個人在生氣了,他真正的情緒,不就是憤怒嗎? 這篇文章,我們從一個少見的角度,重新認識憤怒。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情緒源自於我們成長歷程中吸收的各種信念及經驗,又或許夾帶著我們累世所攜帶的記憶,它同時保護著我們,也同時限制著我們,並同時形塑著我們外在的世界。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我相信你一定不喜歡,但如果你要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就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並理解這些情慾。如果你否認他們,無論是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結果就像截肢,就如同身體某個重要的部位被切掉,你在某種程度上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
Thumbnail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Thumbnail
「你容易對自己、他人生氣嗎?」 「你擔心表達自己,會被拒絕嗎?」 「你容易吸取外在訊息,犧牲自己聲音嗎?」 / 「Norm 」 意思是majority,指「大部分的多數」。 ——被認可的社會準則。 當我們說一個族群是「正常」的同時,其實也正在說另個族群的「不正常」。 這社會根據這樣的認知在
Thumbnail
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怎麼解讀親密的人的負面情緒和易怒?怎麼不被情緒束縛?憤怒是閃電,來得快又急,卻足以過度放大事件的重要性和頻率,但憤怒竟然是生存的保護機制?
Thumbnail
憤怒、敵意與暴力從何而來?怎麼解讀親密的人的負面情緒和易怒?怎麼不被情緒束縛?憤怒是閃電,來得快又急,卻足以過度放大事件的重要性和頻率,但憤怒竟然是生存的保護機制?
Thumbnail
★高情商的大人,即使情緒不好也不會讓人際關係出現裂痕, 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挫折感,進而有效溝通、解決問題。
Thumbnail
★高情商的大人,即使情緒不好也不會讓人際關係出現裂痕, 懂得如何處理自己的挫折感,進而有效溝通、解決問題。
Thumbnail
【當我們感到憤怒,到底該不該表達出來】 憤怒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期待、自我要求、偽裝,憤怒的背後有太多的原因,因為憤怒實在很好用,所以我們很容易濫用他 但憤怒其實是一種工具,了解自己的工具,知道自己心裡的底線,保護自己,也表達自己的工具
Thumbnail
【當我們感到憤怒,到底該不該表達出來】 憤怒其實是一種保護機制、期待、自我要求、偽裝,憤怒的背後有太多的原因,因為憤怒實在很好用,所以我們很容易濫用他 但憤怒其實是一種工具,了解自己的工具,知道自己心裡的底線,保護自己,也表達自己的工具
Thumbnail
給同樣也對「憤怒」有困難的的你: 你的憤怒情緒會「變形」嗎? 原本應該像「噴火龍般的憤怒」,卻常常會變形成「躺在床上且蓋著棉被無法起身的沮喪或無奈」… 而當我們也無法表達對他人的不滿,反而以淺粉紅色的溫柔來包住內在的憤怒,便可能轉為對自已的攻擊… 讓我們一起練習「看見」自己真實的憤怒
Thumbnail
給同樣也對「憤怒」有困難的的你: 你的憤怒情緒會「變形」嗎? 原本應該像「噴火龍般的憤怒」,卻常常會變形成「躺在床上且蓋著棉被無法起身的沮喪或無奈」… 而當我們也無法表達對他人的不滿,反而以淺粉紅色的溫柔來包住內在的憤怒,便可能轉為對自已的攻擊… 讓我們一起練習「看見」自己真實的憤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