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三要與三不要:讓你的行動真正產生影響 (能動性-2-行動)

查而思-avatar-img
發佈於微壓力微習慣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引言:你是真的在行動,還是只是在「感覺」努力?


你是否也曾有這樣的感受——每天忙到很晚,但職場成長似乎停滯不前?

花了很多心力經營人際關係,卻總覺得和同事、主管的信任感進展有限?

我們總以為「行動」等於「進步」,但有時,努力的方向才是關鍵。

有些人努力多年,卻始終沒被升遷;也有人話不多,卻備受信任。這並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行動方式是否真正帶來改變。

如果你有過這樣的困惑,不代表你做錯了什麼,而是你已經開始察覺,或許有更有效的方法。


「選擇什麼樣的行動,就決定了你會走向哪種未來。」——這篇文章將帶你了解行動的三要與三不要,幫助你在職場與人際關係中做出真正有影響力的行動。

raw-image

✅ 行動三要(讓行動真正有效)

1. 要有目標,不要讓行動成為沒有方向的風


在職場上,最怕的不是做不夠,而是做了一堆,卻沒有讓人看到你的價值。

很多人習慣「忙很多」,卻沒有明確的職場目標,最後只是把自己弄得很累,卻沒讓主管注意到自己的貢獻。「努力沒有錯,但方向錯了,努力也沒用。」


錯誤例子:

🚫 工作狂式努力:每天加班,但只是處理雜務,沒有展現自己的核心能力,最後只讓自己變成團隊裡「可有可無的執行者」。

🚫 信任感建立失敗:和同事每天聊天,但話題永遠停留在抱怨工作、八卦,而不是建立合作默契,結果關係很熟,卻沒有真正的信任感。


正確例子:

設定具體目標,讓行動有方向。

  • 「我要在3個月內負責一個小型專案,並主動向主管報告成果。」(比「我要讓主管看到我的努力」更具體)
  • 「每週至少一次,向同事提供有價值的協助,讓他們在需要時信任我的專業。」

👉 關鍵提醒:行動前,先問自己——『這個行動的目的是什麼?』,才能避免無效努力。


2. 要能調整,別一條路走到底,卻沒發現路是錯的


很多人覺得「只要堅持做下去,總有一天會被看到」,但如果方法不對,再努力十年,可能也不會有任何改變「世界變了,方法也要變。」

錯誤例子:

🚫 埋頭苦幹不請教:遇到工作瓶頸,不願意請教有經驗的同事或主管,結果繞了一大圈,還是沒解決問題,反而讓人覺得你不夠靈活。

🚫 單向輸出溝通:和同事或主管彙報時,只講自己的想法,從不確認對方的需求與期待,結果即使講了一大堆,對方還是不買單。


正確例子:

行動不是「做下去就好」,而是要「邊做邊優化」。

  • 專案沒進展?試著向主管尋求回饋,調整執行策略,而不是硬撐著自己解決所有問題。
  • 溝通總是沒效果?試著換一種方式,先理解對方的需求,而不是急著說自己的想法。


👉 關鍵提醒:如果行動沒有效果,就不是努力不夠,而是方法不對,學會調整,才是真正的成長。


3. 要從小行動開始,別總覺得「等準備好再開始」


很多人一直等「更好的時機」,但職場和人際關係中,沒有「準備好」這回事,只有「開始做了沒」「想改變,不是等條件完美,而是先邁出第一步。」

錯誤例子:

🚫 等主管注意到你,而不是主動表達自己。結果一年過去,主管依然不知道你的價值。

🚫 等關係變熟了再建立信任,結果時間過了,同事早已建立其他人脈,沒把你當成優先合作對象。


正確例子:

行動不需要完美,現在就開始,行動才能帶動更多行動。

  • 想讓主管看到你的努力?從今天開始,每週主動報告一次進度,而不是等主管來問。
  • 想讓同事更信任你?從現在開始,主動提供小幫助,而不是等到他們「真的需要」時才開口。

👉 關鍵提醒:「做了不完美的事」,永遠比「完美地什麼都不做」來得更有價值。


❌ 行動三不要(避免無效行動)

1. 不要瞎忙,行動不是越多越好


「有些努力,只是為了讓自己感覺有努力。」

🚫 每天參加很多會議,但從不發表建設性意見,最後變成「隱形人」。

🚫 每天跟主管聊天,卻從不提案或提供實質貢獻,最後只是增加存在感,卻沒有增加價值感。

👉 關鍵提醒:「忙碌感」不等於「成長感」,要做對的事,而不只是做很多事。


2. 不要過度等待,機會從不等人


「最好的時機,永遠是現在。」

🚫 想爭取新機會,但覺得「我還沒準備好」,結果新機會變成別人的機會。

🚫 想改善與主管的關係,但總覺得「等適當的時機再說」,最後適當的時機永遠沒來。

👉 關鍵提醒:機會不會主動來找你,行動才能創造機會。


3. 不要害怕犯錯,錯誤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 開會時不敢發表意見,害怕說錯,結果主管從來不知道你的見解。

🚫 擔心跨部門合作會有問題,所以從不嘗試,結果錯失了提升影響力的機會。

👉 關鍵提醒:行動才能帶來成長,錯誤才能帶來學習,別讓害怕成為你停滯的理由。


結語:「我們不是因為擁有選擇權而行動,而是因為行動,才真正擁有選擇權。」

職場的成長、信任的建立,從來不是別人給的,而是你的行動換來的。

不行動,你就只能接受現狀;行動了,才能決定自己的未來。不需要一步到位,不需要完美開始,只需要每天一點點的選擇和努力,你就會發現,自己的世界,正在朝著更好的方向變化。

👉 不要害怕踏出第一步,因為真正的機會,只會留給行動的人!

avatar-img
12會員
178內容數
生活與工作就像一場冒險,而「刻意微挑戰」就是你的指南針。 「刻意微挑戰」=刻意練習+微習慣+自主挑戰 透過一點點的小改變、累積大成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刻意微挑戰 的其他內容
本來只是有點不安,轉眼就變得急躁,想趕快搞定事情,結果沒解決,反而變成焦慮?這就是情緒的「連環套」!不安讓我們快點行動,急躁讓我們亂了節奏,最後焦慮讓我們失去掌控感。 想要打破這個循環,關鍵在於:覺察不安、放慢急躁、調整焦慮。 只要學會聆聽不安,而不是被它推著走,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更穩定、更自在!
急躁,其實是大腦對時間與控制的錯覺。當事情進展不如預期,我們會誤以為「太慢了」,因為大腦對「時間流動」產生偏誤,讓我們過度專注於還沒完成的部分,進而焦慮、催促自己加快步伐。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專注力,還可能降低決策品質,甚至讓我們錯過過程中的學習價值。本文將幫助你學會放慢節奏,提高專注力與效率。
每當遇到挑戰時,你會怎麼做?分析數據?請教別人?馬上行動?還是先去學習?這些都是你的「優勢」,但過度依賴可能讓你受限。擅長計劃的人可能猶豫不決,依賴人際的人害怕獨立行動,行動派常忽略細節,愛學習的人可能準備過度卻不敢開始。想要挑戰突破,關鍵不是強化優勢,而是找到新的方法來適應變化。
當我們被情緒左右時,人生的路會變得格外崎嶇。 情緒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選擇。焦慮讓我們猶豫,憤怒讓我們衝動,沮喪則讓我們放棄。它不僅拖慢了我們的腳步,還讓目標看起來遙不可及。真正成功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懂得如何與它共舞。讓我們一起揭開情緒干擾的面紗,學習與它和諧相處的技巧
能動性是主動改變現狀的能力,不僅是面對挑戰時的反應,而是從內心出發,勇敢採取行動。我們可以從選擇做起,專注於能控制的事,並通過不斷學習與試錯來解決問題。在適應變化的過程中,內在的驅動力將幫助我們保持動力。這些方法能讓我們有效掌控改變,並創造出更多長期的價值。
「被理解」,是一種能治癒人心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忽略了他人的情緒需求,將傾聽變成一種形式化的交流。真正的共情,並非只是點頭回應,而是深入對方的世界,感受他所經歷的喜怒哀樂。當我們能做到這一點,不僅能化解誤會,還能在關係中建立更深的信任。共情,是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橋樑。
本來只是有點不安,轉眼就變得急躁,想趕快搞定事情,結果沒解決,反而變成焦慮?這就是情緒的「連環套」!不安讓我們快點行動,急躁讓我們亂了節奏,最後焦慮讓我們失去掌控感。 想要打破這個循環,關鍵在於:覺察不安、放慢急躁、調整焦慮。 只要學會聆聽不安,而不是被它推著走,你會發現自己其實可以更穩定、更自在!
急躁,其實是大腦對時間與控制的錯覺。當事情進展不如預期,我們會誤以為「太慢了」,因為大腦對「時間流動」產生偏誤,讓我們過度專注於還沒完成的部分,進而焦慮、催促自己加快步伐。長期下來,不僅會影響專注力,還可能降低決策品質,甚至讓我們錯過過程中的學習價值。本文將幫助你學會放慢節奏,提高專注力與效率。
每當遇到挑戰時,你會怎麼做?分析數據?請教別人?馬上行動?還是先去學習?這些都是你的「優勢」,但過度依賴可能讓你受限。擅長計劃的人可能猶豫不決,依賴人際的人害怕獨立行動,行動派常忽略細節,愛學習的人可能準備過度卻不敢開始。想要挑戰突破,關鍵不是強化優勢,而是找到新的方法來適應變化。
當我們被情緒左右時,人生的路會變得格外崎嶇。 情緒就像一隻看不見的手,影響著我們的行為和選擇。焦慮讓我們猶豫,憤怒讓我們衝動,沮喪則讓我們放棄。它不僅拖慢了我們的腳步,還讓目標看起來遙不可及。真正成功的人,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懂得如何與它共舞。讓我們一起揭開情緒干擾的面紗,學習與它和諧相處的技巧
能動性是主動改變現狀的能力,不僅是面對挑戰時的反應,而是從內心出發,勇敢採取行動。我們可以從選擇做起,專注於能控制的事,並通過不斷學習與試錯來解決問題。在適應變化的過程中,內在的驅動力將幫助我們保持動力。這些方法能讓我們有效掌控改變,並創造出更多長期的價值。
「被理解」,是一種能治癒人心的力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忽略了他人的情緒需求,將傾聽變成一種形式化的交流。真正的共情,並非只是點頭回應,而是深入對方的世界,感受他所經歷的喜怒哀樂。當我們能做到這一點,不僅能化解誤會,還能在關係中建立更深的信任。共情,是人與人之間最溫暖的橋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實踐的四個環節,分別是: 1 尋找探索的線索。 2 嘗試行動,獲得反饋。 3 反思反饋。 4 帶著反饋帶來的思考,開始新的嘗試,迭代行動。
Thumbnail
如何用商業模式打造個人品牌,並以主動的態度迎接職涯的挑戰。主動的精神在職場上意義重大,需要從內在調整心態,並理解開始才有變厲害的道理,從性格被動轉變為主動的體悟和個人經驗,分享主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成長,非常受歡迎的內容,提供了引人入勝的觀點。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很多決心聚焦於「狀態、境界、模樣」,不是「做」。優秀的演員知道,想要表現一個腳色的行為與感覺,秘訣在於聚焦這個腳色「做」什麼,若你聚焦於做戲中腳色所做的事,這腳色就會自然呈現。表演是做,不是變成。 新年是靈魂不安分的時候,經歷吃更多、喝更多、花更多錢,放縱之後我們急於改造自己,積極尋求能夠快速
改變,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行動力, 想要變得更好,想要愛自己,想要擁有平衡健康的關係,就要付諸行動, 是你去做了,會感覺很好,你不會批判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 因為你不是空想,是實際去體驗與嘗試,而你對這樣的自己很滿意。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一個反應和選擇都會塑造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組織成員。擁有能力不一定代表能夠發揮影響力,而影響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為有價值的成員的關鍵。《影響力習慣》深刻揭示了在現代職場中,高影響力的人所擁有的關鍵心態和習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有技巧的努力回報翻倍》⁣這本書帶領讀者從工作、人際及生活等面向,思考我們所努力的方向,是否有忠於自己內心想做的事。本文分享了書中的幾章心得,並鼓勵讀者確定目標及方向後再開始努力。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實踐的四個環節,分別是: 1 尋找探索的線索。 2 嘗試行動,獲得反饋。 3 反思反饋。 4 帶著反饋帶來的思考,開始新的嘗試,迭代行動。
Thumbnail
如何用商業模式打造個人品牌,並以主動的態度迎接職涯的挑戰。主動的精神在職場上意義重大,需要從內在調整心態,並理解開始才有變厲害的道理,從性格被動轉變為主動的體悟和個人經驗,分享主動的重要性以及所帶來的成長,非常受歡迎的內容,提供了引人入勝的觀點。
Thumbnail
改變自己不簡單,通常在「立定志向,信誓旦旦,從明天開始,一切就要變得不同」之後,過幾天就不了了之。或者我們會不承認自己立即需要改變,以及低估了惰性的力量,導致不知如何有效進行改變。 《零阻力改變》要告訴讀者的是—想要改變行為,需要找出妨礙自己進步的弱點,量身定做策略來跨越障礙。
Thumbnail
很多決心聚焦於「狀態、境界、模樣」,不是「做」。優秀的演員知道,想要表現一個腳色的行為與感覺,秘訣在於聚焦這個腳色「做」什麼,若你聚焦於做戲中腳色所做的事,這腳色就會自然呈現。表演是做,不是變成。 新年是靈魂不安分的時候,經歷吃更多、喝更多、花更多錢,放縱之後我們急於改造自己,積極尋求能夠快速
改變,之所以能夠發生,在於行動力, 想要變得更好,想要愛自己,想要擁有平衡健康的關係,就要付諸行動, 是你去做了,會感覺很好,你不會批判自己做不到或做不好, 因為你不是空想,是實際去體驗與嘗試,而你對這樣的自己很滿意。
Thumbnail
培養毅力難嗎? 在這篇文章中,我分享瞭如何在生活中把行為轉變成習慣的四個有效方法。從每天的計畫到身處的空間,這些建議都能幫助你成功建立新的習慣,並克服做某件事情困難的感覺。要讓習慣成為你的力量,不只是執行,也充滿滿足感,一步一步的改變就是正在成為更好的自己。
Thumbnail
在職場上每一個反應和選擇都會塑造一個人成為什麼樣的組織成員。擁有能力不一定代表能夠發揮影響力,而影響力是決定一個人是否成為有價值的成員的關鍵。《影響力習慣》深刻揭示了在現代職場中,高影響力的人所擁有的關鍵心態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