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人一定要遠離:就是經常性否定、貶低你的人;在他面前,你大部分的事情是做不好的。
這些人打擊你,並不是因為你真的做得不夠好,大多時候是有其它目的,例如為了彰顯自己的優越。
和這種人接觸久了,自己的界線會被抹除,逐漸的會產生懷疑自己的努力和選擇的感覺
。- 「我跟你說,你那個朋友非常有支配慾,小心他要控制你。」
- 「你交男朋友?真的假的?不會被騙了吧?現在戀愛詐騙很多,不要說我沒有提醒你。」
- 「欸,你這樣不對喔,我怎麼覺得你現在都會質疑我的想法,怪怪的喔,會思考是好事,可是要懂得分辨是非。」
- 「長輩講話有時候聽聽就好,很多是倚老賣老,觀念沒變通都只是老害!」
- 「投資當然要買飆股,我們關係這麼好,才不會騙你,你那種傻呼呼的方法根本賺不了什麼錢。」
如果你變得更好,他會過得不自在,甚至會阻止你交新的朋友、了解新事物,因為對他來說很害怕你「明白」一些事情。這類型的人不只消耗你的能量,還會有意無意傷害你,對你的幫助趨近於零。
從對話開始觀察
自卑的人,內心渴望變得強大,所以會追求很高的自尊心,因為打從一開始他們的內心有種不配得感,只好轉嫁情緒到別人身上,尤其是那種他認為善良、好說話、氣場比他弱的人。
內心自卑的人厭惡自己落於人後,總是兢兢業業活著,覺得輸給別人很丟臉,只要一個小地方沒贏過便會感到煩躁。為了避免這狀況,有時會不擇手段,試圖讓情況變得對自己有利。
當狀況並非預期內發展,他們會惱羞成怒,找很多理由指責別人,有個特徵是「會有難以理解的情緒地雷」。
因為無論如何都不想輸給別人,連日常對話都想佔上風,有時候連簡單的事情都會被放大成吵架,通常這種無意義的爭執會演變成他教訓的場景。
有趣的是,充滿內耗氣息的行為對他來說會被冠上重大勝利的意義。
都是為我好?
像是梁靜茹歌詞中那句「都是為我好」,然而大多數人說「我是為你好」的時候,其實是為「自己好」。

取自Youtube
其實不是他故意騙你,自然的心理機制「會將對自己有利的事,用對他人有利的理由說出來,畢竟承認自私很難為情」。
其實我們都明白,真正為你好的善意是能真實感受到,而當清楚了解自己要什麼,當然不容易被別人「我是為你好」的說法瞞過
。
遠離消耗的人事物
有句話說,別人怎樣對待你都是一種鏡射,你存在妥協、揣測的心態。同理,你處在什麼樣的環境,身邊圍繞哪些人當然也是自己所選。
當你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無論是環境消耗自己,還是被人消耗,那最重要的一步是趕緊抽離,而不是繼續內心糾結,還在思索如何討好這個人,那只是浪費生命。
人的時間有限,別浪費在不值得的人事物,能做到等於幫自己杜絕龐大的負面能量。
自戀型人格
經常性否定、打擊別人,隱含動機是彰顯自己的優越感,本質上是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現在最多的其實是這種: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
把所有的力量,都用來拯救自己,不要去過度關注別人的生活,不要試著改變別人。
我曾經是花很多力氣想討所有人歡心的人,在一次的無意間聽到茶水間對話時,像是一記又悶又沉的重擊打在心頭。
「無論你活成什麼樣子,都會有人指指點點、永遠都有被批評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