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親節快到了,我不打算跟你聊買什麼花、訂什麼蛋糕。
而是想跟你聊聊,我最近很有感的一個現象: 很多媽媽,從來沒為自己練過一次肌力。 不是因為懶,是因為害怕。 怕自己年紀大了、怕被笑、怕受傷⋯⋯甚至,怕練了還是「不夠好」。
身為一名醫檢師健身教練,我看到太多檢驗報告告訴我——其實她們需要的,
不是更輕的體重,而是更強壯的身體。這篇文章,送給每個願意為家庭努力、也願意為自己改變的媽媽。
我想告訴你: 肌力訓練,不是為了變壯,而是讓你可以繼續照顧自己和愛的人。
最近翻到一篇文章,標題居然叫做:「The Fear of Resistance Exercise(FoRE)」。說真的,看到這個標題,我忍不住笑出來,心想:「原來連重訓,也可以恐懼到變成心理學名詞?」結果看完文章,我突然嚴肅起來,因為——這根本太常見了。
一想到要拿啞鈴,我的心跳比深蹲還快
身為醫檢師,我每天在實驗室幫人檢查身體裡的一切細節,從血糖、肝酵素,到肌酸酐指數,沒有一滴血能逃過我的眼睛。但當我以健身教練的身份問朋友:「你有做肌力訓練嗎?」常聽到的回答卻是:
- 「我怕練太壯,看起來像男人。」
- 「我年紀大了,怕受傷。」
- 「去健身房很可怕,大家都好會練。」
- 「那個器材怎麼用我完全不懂⋯⋯」
欸欸欸,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你朋友在說?還是⋯其實你自己心裡也有一點點在點頭?
醫學證實:不是你懶,是你有「FoRE」
這篇文章提出了一個很有趣的概念:「FoRE = Fear of Resistance Exercise」,也就是「害怕肌力訓練症候群」。
這不是開玩笑,這是真實存在的心理現象。很多人不是不知道運動好,而是被心裡的「不安」、「自我懷疑」、「怕丟臉」、「怕被看笑話」這些小劇場綁架了。
結果呢?
👉 不練 → 肌力流失 → 身體功能下降 → 連走樓梯都喘 → 更怕運動 → 更不敢練 → 身體狀況更差。
這根本是「壞循環健身法」啊!
健身房不是競技場,是健身「房」
作為一位健身教練,我很想跟每一位害怕進健身房的人說:
「你以為大家都在看你,其實大家都在看鏡子裡的自己。」
真的,健身房的鏡子是拿來確認動作,不是拿來比較的。我知道你可能會覺得陌生的器材像是變形金剛,但只要開始接觸,就會發現——其實壺鈴不會咬人,深蹲架不會叫你還錢。
醫學也說話:練肌力 ≠ 練身材,是真.健康防護罩
根據 ACSM(美國運動醫學會)的建議,每週至少進行 2次肌力訓練,能有效改善:
- 心血管健康
- 血糖穩定
- 體脂控制
- 情緒調節
- 認知功能(是的,練肌力可以幫助大腦清楚運作!)
甚至有研究指出,定期進行肌力訓練的成人,死亡率比一般人低,這可不是我亂講,是期刊寫的。
用 S.T.R.O.N.G. 模式,克服心理肌力障礙
FoRE 這篇文章還提出了一個很棒的對策:「S.T.R.O.N.G.」模式,我幫你翻譯一下:
- Social support:找個陪你練的人,姊妹、老公、教練都可以
- Talk to pros:問專業人士怎麼開始
- Regulate motivation:訂一個簡單目標,比如每週練兩次
- Optimize attitude:不要對自己太嚴苛,進步一點點就很棒
- Nurture ability:從簡單的動作開始,練信心
- Gentle persistence:慢慢來,但不要停
是不是很暖又實用?
結語:不是你不夠強,是你還沒開始變強
如果你也對重量訓練有點恐懼,我想對你說一句:
「肌肉沒有年齡限制,也沒有身分要求,只要你願意開始,身體就會給你回應。」
你不用變成健美冠軍,只要比昨天更敢踏出一步,那你已經很棒了。
🧪 這是一位醫檢師對「肌力」的愛
💪 也是一位教練對「你可以的」的相信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陪你一起,從壺鈴0公斤開始。
肌力不是為了變壯,是為了陪媽媽撐住生活的重量。
今天我們不只說 Happy Mother’s Day 💖,還陪她舉起人生的第一個壺鈴 🏋️♀️
💌祝天下所有的媽媽:「母親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