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不是你想像的那麼難!
——醫檢師健身教練帶你認識動機式晤談(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的威力
嗨,我是那個白天穿著實驗袍、晚上換上運動服的雙重身分男子。
每天面對健檢來賓的我,看到最多的不是數字,而是藏在背後的「想改變,卻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人。
你可能也有過這樣的感覺:
報告寫著血壓偏高、血糖快破表、膽固醇超標……你也知道該動了。 但問題是,知道歸知道,要動起來還是很困難。
這時候,就輪到「動機式晤談」登場了!
它不是什麼艱深的心理學理論,其實就是一種用對話幫助你找到內在動力的方式。
不像傳統那種「你就是要運動!你再不運動會怎樣怎樣!」的說教模式,
動機式晤談的出發點比較像是在陪你聊天,一起找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動機式晤談的四大靈魂
我常把它比喻成一張檢驗報告的四大欄位,清楚又溫暖!
1️⃣ 開放式問題(Open-ended Questions)
不是只問「你有運動嗎?」而是:「你覺得運動對你有什麼幫助?」
就像驗血不只看一個指標,而是全面了解你的健康故事。
2️⃣ 肯定(Affirmation)
即使你只做了一次運動,我也會說:「太棒了!你已經踏出第一步!」
因為就像檢驗報告上那個「小小變動」也代表改變的開始。
3️⃣ 反映(Reflective Listening)
當你說:「我覺得沒時間運動」,我會回應:「聽起來你的時間真的很寶貴,運動得要找到適合的切入點。」
4️⃣ 總結(Summarizing)
在對話最後,幫你整理:「所以你的目標是想要減輕壓力、改善報告,先從每週一次快走開始?」
這些技巧有助於建立良好的治療性人際關係,讓個案感受到被理解與支持,進而提高改變的動機 。
我都怎麼用?
當我在健身房帶著客戶對照InBody或健檢報告時,我不會一開始就丟出一堆建議,而是先問你幾個問題,像是:
- 「你平常會不會覺得身體有哪裡不舒服?」
- 「你之前試過什麼樣的運動?有什麼覺得不錯或卡關的地方?」
- 「如果現在能改善一件事,你會希望是什麼?」
有些人說是壓力太大、下班太累;有些人說根本不知道從哪開始。
這些答案都沒錯,我的任務就是陪你慢慢拆解出來,找到適合你現在生活狀態的第一步。
不是我在講,這招真的有用
很多研究都提到,人在想要改變的時候,會經歷幾個階段,像是:
- 還沒打算改變(但會說自己很忙)
- 開始有點想改(但還是拖)
- 想做點什麼(但還不確定怎麼做)
- 真的開始動起來了
- 堅持下去,偶爾也會失敗,但願意再試一次
我最常遇到的,是卡在「我知道該運動,可是……」那階段的人。
其實上述的五個階段就是跨理論模式:
阿澤想開始運動,但他一直失敗…直到他搞懂了「行為改變的六階段」
動機式晤談本身就是為了幫助人從「猶豫 → 願意改變 → 採取行動」的這段過程提供支持的溝通方式,與跨理論模式完美搭配。
這時候用動機式晤談的方式聊一聊,常常就會突然發現, 欸,他其實是很想好好活著陪孩子長大,或是想在婚禮穿上心目中的那件西裝、禮服。
我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它溫柔又真實
我不想當那種「逼你動」的教練,
我比較想當「陪你一起找方法」的那個人。
動機式晤談讓我們的對話變得有意義,
就像看報告不只是看數字,而是看到你這個人的故事。
最後,你可以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 我為什麼會想開始運動?
- 有什麼事曾經讓我覺得運動有點成就感?
- 如果從今天開始做一件小改變,我最願意嘗試的是什麼?
別小看這幾個問題,它們可能是你脫離「反覆下定決心又放棄」的第一步。
如果你也有類似的掙扎,歡迎私訊我聊聊
我不會丟給你一堆運動表,也不會罵你懶(真的不會,我是暖男😎),
但我願意陪你,一步步找回對自己身體的信任。
因為你不只是一張報告,也不是只有BMI和體脂肪能定義的數字,
你是一個值得健康生活、值得被好好對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