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上,大家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未來我要怎麼走?」
這個「怎麼走」不單只是找一份薪水高的工作,而是如何持續發展、找到適合自己的舞台。職涯發展就像一場長跑,比的不是一時的爆發力,而是能不能不斷累積能量,跑得更穩、更遠。
許多企業和專業人士都會透過不同的工具和方法,來幫助員工或自己找到成長的方向。今天,我想帶大家認識 六大常見的職涯發展方式,並且聊聊它們的特色、優點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這些方法包括:評鑑工具、工作歷練、人際關係支持、教練制度、工作坊以及職涯諮商。
一、評鑑:照鏡子,看見真實的自己
評鑑就像是一面鏡子,幫助我們檢視自己在職場上的表現與潛力。常見的兩種方法是:
- 360度回饋:不只主管給評語,還包括同事、部屬,甚至自我評估。它的好處是能全方位了解自己,不會只聽到單一角度的意見。不過,若公司文化不夠開放,回饋可能變成「表面話」。
- 評鑑中心法:透過模擬情境(像是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來測試員工的能力。它能幫企業找出有潛力的人才,但因為成本高,通常只會用在高階職位或重要培訓計畫中。
二、工作歷練:實戰是最好的老師
很多人說:「真正的成長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工作中。」這句話很有道理。兩種常見的方式:
- 工作擴大化:讓員工除了原本的工作,還能接觸更多不同任務或專案。例如一個工程師可能被安排參與跨部門計畫,不只精進專業,還能學到領導與協作。
- 工作輪調:讓員工在不同部門或職位間流動。它能幫助員工更全面地理解公司,培養跨領域思維。不過,適應力不佳的人可能會覺得壓力大。
三、人際關係:有人帶路,走得更穩
「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在職涯發展中,人際關係的支持很重要:
- 導師制:有經驗的前輩提供指導。非正式的導師多來自自然的人際互動,正式導師制度則能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獲得支持。好處是能得到經驗傳承與職涯建議,但若兩人沒有默契,成效可能有限。
- 教練制:教練通常是同事或主管,他們會更具體地幫你提升技能,並給予即時回饋。這種方法更偏向「手把手」帶領。
四、職涯規劃工作坊:集體激盪,找到方向
這是一種比較輕鬆卻實用的方式。工作坊會結合討論、分享,讓員工釐清自己的價值觀與未來方向。有時候,一場對話就能帶來全新的靈感。
五、職涯諮商:一對一的深度對話
職涯諮商就像職場版的「心靈對話」。透過專業人員或內部主管的協助,員工可以更清楚認識自己,並找出未來的發展藍圖。這種方式特別適合在迷惘或需要轉型時尋求幫助。
總結
其實沒有一種方法是「萬能解答」。不同階段、不同需求的人,適合的方式也不同。有的人需要清楚的回饋,有的人則需要更多實戰經驗;有人渴望導師指引,有人則想透過諮商找到答案。重點在於,你有沒有積極地為自己創造學習與成長的機會。
花果山成長基地的願景
花果山成長基地秉持著推動每間企業落實 RBA 社會責任的理念,致力於打造一個友善、具社會貢獻與負責任的企業環境,並以創新管理策略促進企業長期穩健發展。
想跟你聊聊
- 在你的職涯中,哪一種方式對你影響最大?
- 你更希望公司提供導師計畫,還是跨部門的工作輪調?
- 如果現在能選一種職涯發展工具,你最想嘗試哪一種?
👉 想進一步交流,或需要職涯相關的諮詢,歡迎加入我們的LINE: https://lin.ee/isv4RJ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