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與「堅持」:完賽的關鍵不在意志力〉2025-09-21
這個周末,參加了開始跑步以來的第一場比賽。我參加的是半馬的組別--嚴格來說其實不是半馬,因為場地因素,比賽的距離定在22.04K,比標準的半馬遠了一公里左右。雖然最後兩三公里實在非常疲累,但最終還是用接近預期的時間跑完了全程,還幸運拿到了一個小小的獎盃。
在完成比賽之後,一起參賽的友人向我詢問第一次參加半馬的心得,問我有沒有覺得很痛苦、最後需要靠意志力才能跑完之類的?
巧的是,比賽開始之前,一名找我閒聊攀談的參賽者也提到了「意志力」的事情。他說他平常自己練習大概只會跑5K左右,參加半馬,就是靠意志力把它撐完。
我並未經驗到「意志力」的作用
對於這種「靠意志力」的說法,與其說我反對,倒不如說令我感到困惑。在我看來,無論多長的距離,如果一個人可以跑完全程,那不外乎是滿足了兩個條件:體能與意願。用更口語的方式來說,就是他「能夠跑而且願意跑」。
強調「意志力」,就好像是在說除了體能和意願之外,存在有另一種「力」(就像在因果律之外,還有靈魂與自由意志),它可以推動已經邁不出去的腳步,超越「不想跑」的感覺,讓跑者達成「本來無法辦到的事情」。
或許許多人都有過這種「靠意志力撐過去」的體驗,但就我成功完賽這件事來說,我能夠非常清楚地將之歸因於--自四月份起,我都有按步調執行自己設定的跑步課表,比賽時才有體力不停下腳步。
此外,從起跑的瞬間到抵達終點前的最後一刻,我都清楚地抱持著「想要繼續跑」的意願。我沒有停下來,就只是因為我沒有打算停下來,而且辦得到,所以這麼做了。
在比賽的最後階段,我當然感覺十分疲累,但任何層級的馬拉松比賽,除非你只是「跑身體健康的」或以觀光休閒的心態參加,否則幾乎無論如何都會感到辛苦。但在這個過程中,從來沒有任何浪漫的或魔法般的超越力量幫助我對抗疲憊,就只有左腳踏完踏右腳、右腳踏完踏左腳的持續往復而已。
看起來「堅持」的人,並未一直想著堅持
我的一名教育者夥伴,最近很喜歡分享他與孩子在採訪課上發生的一個故事。孩子們詢問一名長期繪圖的插畫家,這些年裡,他是如何一路堅持下來的?這名插畫家並未給出一個「長期堅持的秘訣」,而是一邊思考一邊反問:「你這麼問,好像是預設了這是一件需要努力堅持的事?」
這樣一想,或許人們之所以談論「堅持」、談論「意志力」,是因為他們並未經歷當事人一路上經歷的事情。他們看著舞台上的表演,驚嘆「台下十年功」的不可思議。
多年從事一件事情、或者不停下腳步地跑完幾十公里的路程,對一個沒有(或尚未)打算這麼做--所以也沒有真正花時間去學習、實踐、並從中得到樂趣與成就感--的人來說,自然是一件需要靠「非常人的意志力」才可能堅持得了的事情。
但或許,對於那些能夠真正長期從事一件事情的人來說,他心裡想的根本不是堅持,就只是如每天吃飯、每天睡覺那樣,因為打算這麼做,所以便如此這般地生活了下去。
延伸閱讀:
〈你需要的,或許不是意志力〉
〈每天寫作六百多天之後〉
〈前圖紙的一年(四):日復一日的樂趣〉
〈關於你的規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