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化、情緒話、情緒意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面對孩子崩潰的情緒,除了平靜的陪伴,你還能做什麼?
一言以蔽之:『積極同理』他的情緒
面對孩子崩潰的時候,尤其當孩子已經會講話、表達情緒時,崩潰的時候常常伴隨出現很多情緒話:Ex. 我要打破所有的杯子、我要打死你、把玩具都丟掉......
通常這些情緒話,是事發的起點:例如你跟他說杯子要輕輕放好,平常都沒事,今天突然暴走,然後就說要打破所有的杯子。
這時候,你通常會怎麼做呢?
通常你是不是就一邊平靜的陪伴她發洩情緒,但同時會告訴他:杯子不能打破....之類的界線教育。
我以前也是這樣,我認為我已經同理他的情緒了,但是是非對錯還是要踩著界線,所以我會在當下「順便」告訴他哪些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結果勒?當然就愈演愈烈啊!彷彿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在一桶油澆在火上,每說一句、小孩的火氣就更大、更瘋狂踢腳、更大聲尖叫。
後來,我在RIE大師Janet Lansbury的podcast中找到啟悟!
原來,只需要向孩子表達「我聽到你的意見了」並不是認同孩子可以做哪些行為,而是單純的「我聽到了」就可以了。
像前幾天,跳跳糖中午休息時間不願意在房間玩,他跑出來在客廳大發脾氣,我就坐在地上,聽他說話;
我不要在自己的房間!
我要把房間的門弄破掉!
要把帳篷通通剪破!
我就純粹的附誦:我聽到你不要在你的房間裡,我聽到你想把房間的門弄破掉,我聽見你想要剪破你的帳篷......
我都沒有同意他可以做這些行為,這些行為都是他想要做,我單純聽見了,這樣而已。
這裡也要注意一下,我不是只有說:『我聽到了』而已。我有複誦他說出來的話,在這個同時,我也只有複誦他說出來的話。
我並沒有多幫他解釋他的情緒,並沒有說:「你不想在你的房間所以你很生氣。」類似這些我個人判斷的詮釋都沒有出現,非常簡單的,就指示讓他知道,他說的話我都有聽見了,所以我可以重複地把他的話說出來。
當我開始聽見他的情緒意見,他發怒的時間長度逐漸縮短,除了上次我不合理的要求造成我們吵架以外,跳跳糖現在爆走時間很難超過15分鐘,我感覺他在情緒意見被接收後,有點找不到繼續生氣的動機,所以暴走事件常常簡單結束。
講到這裡,就會有家長接著問:「那如果他不只是說說而已,直接動手執行破壞性的動作呢?」
破壞和暴力都是我不認同的,所以我一定會立刻阻止他。
我會繼續聽見和複誦出他的情緒意見,然後確實地用我的手、腳或是身體,把他想要丟或是弄壞的東西穩固好或移開。把他想要丟或是弄壞的東西穩固好或移開。立即地阻止他,而不是說「你不可以......」,是直接用行動阻止,不讓他有機會可以破壞東西。
如果他想要打我或踢我,我會快速退兩步到他碰不到我的地方,如果他持續進攻,我會貼身抱住他,用我的身體抱著他想打我的肢體,讓他不能打到我,即使因此他更生氣,我都還是會穩穩地抱住他。
我不會在這時候跟他說道理,告訴他我不允許所以我做了何種行動,行動已經代表了我的立場,而他藉由我的行動就知道我是不允許的。如果因為我的行動讓他火氣高升,這時候我不會再多做什麼,就只會陪伴和等待,如果有需要抱著他確保沒有暴力事件,我就會抱著他直到她情緒完全過去。
因為不行發生的破壞事件就是不行發生,但是情緒不論如何都可以發生,情緒不用被解決或抑制。被禁止、抑制的是破壞和暴力的行為而已。
真心分享也鼓勵,接納孩子的情緒意見,是積極的同理他的感受,但是,不表示你同意他的行為,你只是在展示,你對他情緒的接納而已。
而這個方法,如果你能夠從今天開始試試,我相信,孩子的情緒穩定度,會一步一腳印的,慢慢愈來愈好的。
最後,不論你的家庭需不需要寶寶睡眠顧問的協助,都祝福你,今晚、一家好睏。
▌各平台收聽🔍【糖果家好好睡】請點→ https://linktr.ee/haohaokunn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多多分享,也給我拍拍手的鼓勵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專修安全依附關係的國際認證嬰幼兒睡眠顧問。在嬰幼兒睡眠專業裡,結合Mary Main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安全圈教養,與美國RIE嬰幼兒教育理念,以親子間彼此尊重出發,協助家長,建立嬰幼兒良好睡眠習慣、穩定日常作息,讓孩子好好睡,全家一夜好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安全依附關係」這六個字在現代親子關係中的討論裡,差不多是一種你不可能會錯過它的概念。 「小孩缺乏安全感」這幾個字,好常出現在各種親子討論板上告誡家長,並且用一些讓我很想翻白眼的方式出現,我感覺幾乎到有點情緒勒索和威脅的程度,所以我有點難以忍耐,尤其在我進修完Mary Main的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後
時不時在語嫣的信箱裡面會有黑眼圈家長問: 寶寶晚上一直試著翻身,但翻不過去,一直撞床或是哭鬧,全家都睡不好該怎麼辦? 寶寶睡覺時嘗試翻身失敗會生氣,我們除了把他的床塞滿枕頭、讓他不能翻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 每次遇到這種信件,我的回答都是: 所有大動作,寶寶都需要時間練習,才會愈來愈熟練..
隨著寶寶月齡逐漸增長,白天的睡眠時間的次數、長度,都會逐漸減少,同時夜間睡眠的時間逐漸增加、或穩定,這是成長中非常健康的發展。 很多家長戰戰兢兢的面對這些成長的改變,其實我很想跟大家說:「放輕鬆~」
大家敲碗要聽怎麼用不威脅的方式,讓孩子把玩具收好。 躲在床底下不收玩具的跳跳糖 XD 每次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請要先思考一些面向: 1。你是否也言行一致,對孩子的這些要求自己也有做到呢? 例如:媽媽們通常都希望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就立刻收拾,這時候也要想想自己,平常有沒有都隨手收拾好用過的東西呢?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你知道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嗎?!
跳跳糖出生以前,我就有稍微思考過這個主題,因為我也在美國住了一小段時間,我很肯定英文的重要,所以在他出生後,我試著與他盡量用英文交談。 那時候我的確是希望為他創造英文環境,讓他能夠自然的學習英文。  不過,就如同之前三歲感想分享過的,在媽媽講英文、爸爸講華文、阿公阿嬤講台語的三聲道下
「安全依附關係」這六個字在現代親子關係中的討論裡,差不多是一種你不可能會錯過它的概念。 「小孩缺乏安全感」這幾個字,好常出現在各種親子討論板上告誡家長,並且用一些讓我很想翻白眼的方式出現,我感覺幾乎到有點情緒勒索和威脅的程度,所以我有點難以忍耐,尤其在我進修完Mary Main的安全依附關係系統後
時不時在語嫣的信箱裡面會有黑眼圈家長問: 寶寶晚上一直試著翻身,但翻不過去,一直撞床或是哭鬧,全家都睡不好該怎麼辦? 寶寶睡覺時嘗試翻身失敗會生氣,我們除了把他的床塞滿枕頭、讓他不能翻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 每次遇到這種信件,我的回答都是: 所有大動作,寶寶都需要時間練習,才會愈來愈熟練..
隨著寶寶月齡逐漸增長,白天的睡眠時間的次數、長度,都會逐漸減少,同時夜間睡眠的時間逐漸增加、或穩定,這是成長中非常健康的發展。 很多家長戰戰兢兢的面對這些成長的改變,其實我很想跟大家說:「放輕鬆~」
大家敲碗要聽怎麼用不威脅的方式,讓孩子把玩具收好。 躲在床底下不收玩具的跳跳糖 XD 每次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情之前,請要先思考一些面向: 1。你是否也言行一致,對孩子的這些要求自己也有做到呢? 例如:媽媽們通常都希望孩子每次玩完玩具就立刻收拾,這時候也要想想自己,平常有沒有都隨手收拾好用過的東西呢?
前幾天限動分享跳跳糖打翻水自己拿抹布擦後,有糖粉私訊問我:「我家小孩oo歲,叫他自己做都不願意,該怎麼教她學會自己收拾?」 我剛好也很想分享這個話題,就趁機來聊一聊。 科學家不會說出哪些事情不在幾歲前學會,那個人就毀了!你知道童話故事大師安徒生從小有拼音與字形書寫的問題嗎?!
跳跳糖出生以前,我就有稍微思考過這個主題,因為我也在美國住了一小段時間,我很肯定英文的重要,所以在他出生後,我試著與他盡量用英文交談。 那時候我的確是希望為他創造英文環境,讓他能夠自然的學習英文。  不過,就如同之前三歲感想分享過的,在媽媽講英文、爸爸講華文、阿公阿嬤講台語的三聲道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有沒有遇過一種情況?在餐廳裡,碰上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跟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的兩個孩子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這種方法簡單粗暴但的確有效⋯⋯
孩子2~3歲的時候 開始進入不要不要期 這也不要 那也不要 有時候生氣還會亂丟東西和打人
Thumbnail
所有的情緒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如果自己搞定了,「孩子的情緒」就只是一個客觀事件。
Thumbnail
「昨天我在我小孩面前崩潰大叫了,我也不想這樣,小孩到了三多歲什麼都不要,爸媽的話都不聽,想要的東西不給他就大吵大鬧,難道是我不會教嗎?真的心好累....」 如果小孩很難教,那就改變我們的「教法」。 教養不能用「蠻力」
Thumbnail
「孩子好像天生就知道,對於不尊重,父母毫無招架之力。孩子說出對父母不敬的話,把父母逼到忍耐的邊緣讓父母失控…用這樣的方式控制我們。」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正為著孩子偶爾的出言不遜苦惱,丹尼.席克認為有比「發飆」更好的應對方法。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覺察與管理自己的情緒,並與孩子共同學習。作者分享了一個早晨的情緒事件,如何教訓孩子後,意識到孩子的想法和情緒。同時,作者也與 ChatGPT 討論與反思。最終意識到創造支持玩心的學習環境與體驗的重要性,並對此提出了一些想法。這篇文章探討了親子關係、學習環境和情緒管理的議題。
Thumbnail
  台灣家長一般在遇到孩子鬧情緒時,最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是命令孩子「三秒鐘停止哭泣」。然而,三秒鐘之後情緒真的就這樣憑空消失了嗎?在還沒弄清楚產生情緒的前因後果前,貿然壓抑孩子的情緒,將使其缺少練習處理自己負面情緒的機會。並間接告訴孩子,不允許他擁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導致日後需要花更長的時間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