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多久一定能......,真的假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家多少聽過一些不好的故事。舉個例:我熬一個特效藥給你,吃一個月就會好,結果買了吃了也沒多少用處。
其實在我也有在一些顧客身上聽過類似的故事,比如說前十字韌帶重建手術術後的顧客,被某些治療師太早做跳躍的訓練,導致二度傷害;膝關節置換手術術後,也是被操得膝蓋反覆腫脹;也有醫師對五十肩的顧客說,你運動個十週就會好。
網路上也有些文案寫得非常吸引人,幾週就怎樣怎樣的一堆,魔鬼就出在細節裡!
大家都知道要運動,運動可以改善很多事情,但是該怎麼動?即便是訓練師、治療師、醫師,不一定非常了解,尤其是面對已經受傷的顧客,那更是複雜加上複雜。
還在用「時間」來設定訓練計畫嗎? 還相信訓練幾個月後一定能怎樣嗎? 即便做到了,是否容易舊傷復發呢?
擁有運動防護專業的我,來告訴你事實吧!

「時間」雖然是一個很好的指標 但不是絕對。更精確地說 在達成你想要的「目標」前,需要先通過多少「任務」 這通常需要多久「時間」
而這些任務,也就是身體該有的功能,可以是達到多少關節活動度、可以是能做到標準的單腳蹲、可以是其他運動檢測等等。
比如說腳踝扭傷過後的人,如果想要回去爬山(目標),應該要先恢復腳踝活動角度(任務1)、穩定性(任務2)、在穩定的狀態做出髖膝的活動(任務3),這通常需要8~12週以上的訓練課程(時間)。
這樣講比較精確,顧客也容易接受事實,因為我希望不只是要做得到,更要做得好!因為我重視訓練品質以外,也很重視運動風險。
當你每個任務都做得很好,也代表能越輕鬆地完成預設的目標,也越不容易造成舊傷復發。
基本上目標越遠大,自然需要更多任務;訓練越少做,自然需要更多努力。
每個人狀態差異甚大,真的很難衡量需要多久時間達成,因此也容易造成想像和現實間的差距。
時間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這些「任務」通過了嗎?
若能具體告訴你需要達成多少任務,也就是具體給你數個「短期目標」,一步步達標,是不是更有成就感? 也讓你能安全有效地追尋長期目標,這才是理想的訓練過程,真的不要太在乎時間,除了選手。
不想再舊傷復發了嗎? 來找我評估、訓練,讓我來規劃屬於你的健康「任務」吧!
聽到顧客跟我說,被我訓練到比受傷前還要強,其實蠻爽的XD
運動訓練課程也有Checklist,通過運動功能檢測,
才能有效降低運動風險,讓你開心回歸喜愛的運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分享一些在家就能做的動作,試試看,搞不好自己就能改善一些問題哦。覺得有用,歡迎"贊助作者"支持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國小五六年級的班導師,是一位很酷的老師,非常看重學生的想法,非常看重為人的養成,這樣的老師哪裏還找得到呢? 雖然教學方式必須配合世代觀念而轉變,但是這短短一句話,過了廿年還有學生記得、分享,我想這已經是身為「老師」的典範了。
姿勢矯正,遠比想像中難。雖然我們知道,駝背的人要記得常常抬頭挺胸,圓肩的人要記得常常讓肩膀往後夾,但有因此改善過這些不良姿勢嗎?如果有,恭喜問題其實不大。如果沒有,那我們接著往下看。
核心中的核心肌肉,你覺得是誰呢? 或許有些人認為是腹肌、有些人認為是足弓、有些人認為是...... 其實,你們都沒有錯哦!看從什麼角度來切入。
髖關節是現代人最容易失能的重點部位,如果覺得上下樓梯這件事是有困難的,你可以邊搭電梯邊想,為什麼覺得走樓梯會是困擾?
你心裡理想的訓練方式,是不是不用外出可以待在家裡練,有個人器材不用擔心衛生問題,而且器材不大甚至可以當作家裡的擺飾?有這麼一個萬能的訓練器材,也許非常適合你哦!
若有似無的微解封,激發大家都悶壞的心情,大家渴求恢復運動,避免肌肉像氣球洩氣一樣繼續萎縮下去。 但先別用力操下去啊!因為長期缺乏運動,身體會有哪些變化?要怎麼安全地回歸原本的運動強度?來看Andy老師怎麼建議吧!
我國小五六年級的班導師,是一位很酷的老師,非常看重學生的想法,非常看重為人的養成,這樣的老師哪裏還找得到呢? 雖然教學方式必須配合世代觀念而轉變,但是這短短一句話,過了廿年還有學生記得、分享,我想這已經是身為「老師」的典範了。
姿勢矯正,遠比想像中難。雖然我們知道,駝背的人要記得常常抬頭挺胸,圓肩的人要記得常常讓肩膀往後夾,但有因此改善過這些不良姿勢嗎?如果有,恭喜問題其實不大。如果沒有,那我們接著往下看。
核心中的核心肌肉,你覺得是誰呢? 或許有些人認為是腹肌、有些人認為是足弓、有些人認為是...... 其實,你們都沒有錯哦!看從什麼角度來切入。
髖關節是現代人最容易失能的重點部位,如果覺得上下樓梯這件事是有困難的,你可以邊搭電梯邊想,為什麼覺得走樓梯會是困擾?
你心裡理想的訓練方式,是不是不用外出可以待在家裡練,有個人器材不用擔心衛生問題,而且器材不大甚至可以當作家裡的擺飾?有這麼一個萬能的訓練器材,也許非常適合你哦!
若有似無的微解封,激發大家都悶壞的心情,大家渴求恢復運動,避免肌肉像氣球洩氣一樣繼續萎縮下去。 但先別用力操下去啊!因為長期缺乏運動,身體會有哪些變化?要怎麼安全地回歸原本的運動強度?來看Andy老師怎麼建議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微小的運動習慣比沒有運動習慣好 在2023年1月時,除了斷捨離以外我同步開啟了養成運動習慣的計畫。但比起丟垃圾計畫,這個運動習慣計畫反而一直不太順利。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和劍道,也喜歡去山中野林散步,所以本來一周就至少會有兩三天去運動。但隨著年紀增長和平常要上班,我會覺得每次練習的強度都會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近七個月來跑步的心得與經驗,包括目標設定、熱身和收操的重要性、尋找跑步教練、與他人一起跑步的動力、減重與跑步的關係,以及冬天跑步的困難。文中也表達了對於持續跑步以維護健康的意願。
Thumbnail
運動就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概念,沒有練習,間隔許久再次運動時,就會發現隨著年紀增長與荒廢的時間是呈正相關;像是現在身為中年大叔的我,對此感受特別深刻。 從前運用TTM進行運動鍛煉探討論文研究時,透過6個月為一期作為行為改變階段的探討,分別分為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意圖期(con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要開始運動,但總是找不到時間,或者覺得看不見成果,就放棄了? 別擔心,如果你真的想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運動習慣,以下幾點或許能夠幫助你。
本文紀錄了一次運動菜單,主要針對下肢進行訓練,並提到了擬定的訓練時間和循環訓練內容。文章內容包括各項運動的具體內容和數量,以及運動後的感受和調整訓練菜單的想法。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重新健身半年 從去年2022年11月正式重新重量訓練後,一直照著一週練四天,週一、四練胸背肩,週二、五練腿手腹的部位安排,加上1-3天跑步,一直到5月以前都是如此訓練著,期間幾次的InBody測量變化並不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運動小白走了很多冤枉路,受傷花錢又浪費時間。最近才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組合。
週期化訓練 (Periodization) 的本質與目的 週期化訓練的「週期化」並非目的本身。 運動表現是由多項能力所構成,由於人體的負荷量有極限,所以無法同時兼顧所有面向。因此必須把不同面向的訓練分期、分階段安排。 然後因為能力會用盡廢退,因此必須依序輪流刺激各項能力,所以不同訓練會反覆出現
Thumbnail
微小的運動習慣比沒有運動習慣好 在2023年1月時,除了斷捨離以外我同步開啟了養成運動習慣的計畫。但比起丟垃圾計畫,這個運動習慣計畫反而一直不太順利。 我自己本身有在練習合氣道和劍道,也喜歡去山中野林散步,所以本來一周就至少會有兩三天去運動。但隨著年紀增長和平常要上班,我會覺得每次練習的強度都會
Thumbnail
如果一件事情要每天做、經常做,那就需要把它變得簡單容易。 阻力小了,自然就好進行下去。 所以我需要看清楚自己的阻力是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近七個月來跑步的心得與經驗,包括目標設定、熱身和收操的重要性、尋找跑步教練、與他人一起跑步的動力、減重與跑步的關係,以及冬天跑步的困難。文中也表達了對於持續跑步以維護健康的意願。
Thumbnail
運動就是一種持之以恆的概念,沒有練習,間隔許久再次運動時,就會發現隨著年紀增長與荒廢的時間是呈正相關;像是現在身為中年大叔的我,對此感受特別深刻。 從前運用TTM進行運動鍛煉探討論文研究時,透過6個月為一期作為行為改變階段的探討,分別分為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意圖期(con
Thumbnail
你是不是也曾經想要開始運動,但總是找不到時間,或者覺得看不見成果,就放棄了? 別擔心,如果你真的想把運動融入生活中,建立一個可持續的運動習慣,以下幾點或許能夠幫助你。
本文紀錄了一次運動菜單,主要針對下肢進行訓練,並提到了擬定的訓練時間和循環訓練內容。文章內容包括各項運動的具體內容和數量,以及運動後的感受和調整訓練菜單的想法。
Thumbnail
大家開刀後都要馬上復健!!請協尋醫生或是復健師,不要自己去整骨,也不要因為打石膏都不動!消水腫後,活動範圍會增加,而動了才會消水腫,不動就會一直腫。 大家不要小看一個月不動的影響,我只是一個禮拜不動,醫生教我的復健動作,我做的時候覺得我在動腳,實際看著腳做的時候,我的腳根本不會動,真的是心有餘而力不
Thumbnail
重新健身半年 從去年2022年11月正式重新重量訓練後,一直照著一週練四天,週一、四練胸背肩,週二、五練腿手腹的部位安排,加上1-3天跑步,一直到5月以前都是如此訓練著,期間幾次的InBody測量變化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