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29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關於意識形態的雜談(3)

所以,筆者這周想說的是,不要覺得自己應該要屬於哪一派、相信哪種主義、信仰何種理念,然後才去找「相符合的行動」去參與。你應該是先認識一個議題,然後本身有自己的偏好,透過跟人討論的過程,了解到這個議題的本質,若需要行動改變,那麼將會付出多少成本,或是遇到多大風險,我們能否承受,等等的各種爭辯。最後,你會在好幾個議題的討論中,確認自己的偏好,此時才比較能夠說,自己屬於何種意識形態。
講了兩周意識形態偏好,那麼我們該怎樣去看議題,開始進入我們說的左右派等等分類?
嗯,各位曉得,光分類就有分派別,還分到吵起來嗎?唯一有共識的大概是左右派的歷史,起源自法國大革命時的國民議會,保王黨坐在右邊,革命黨在左邊。其他的大概是眾說紛紜,甚至還有人堅稱只有自己的分類法是對的,別人不照他的分法都是錯的,「他一定沒讀書哈哈哈」(可以看看有多少人會這樣)。
所以這是怎麼回事?呃,其實是有比較近代的定義,但算是一種歸納法,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承認,而且要理解這道理,就得要先跳脫「左右的分野是固定的」,故先擱置到後面再說。
這邊談一般性定義,筆者個人認為,Baradat的Political Ideologies(華文譯本《政治意識與近代思潮》,韋伯出版)可以當作參考,其介紹相當平實,定義也較為廣泛沒有專一性,可以作為左右分類的基礎參考。

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差別是「改革的力道」
左右派的最基本定義,如果要從歷史根源,也就是保王黨屬右派、革命黨算左派區分,那麼就可以將「革新 – 保守」當作一個簡易光譜,而這個光譜在最初的討論,根據的是「現狀的改變」。也請注意,打一開始,屬於光譜的保守主張,也不是反對改變,而是反對「激烈的變革」。
換言之,在這個光譜上,若我們數字化,將毫無改變當作是0,支持立刻改變的改革派放在左邊,反對激烈改變的保守派置於右邊,大體上可以做出下圖(這筆者記得做過好幾次)。
請注意這是光譜區間,數字只是一種視覺化概念,不是絕對的意思。換句話說,左右派真正的原始概念,其實是「針對現狀」進行改變的討論,而且這個光譜代表的,不是議題式的改變,算是一種概念性的變化。
嗯,這樣講很難懂,我們用學校營養午餐來解釋。假設現在營養午餐費用每人每天50元,就這樣一直吃下去,都沒有人提出任何的要求跟改變,那麼此時「不存在自由或保守派」。但這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為口味每個人都不同,就算常態編班的學校,家長背景也不盡相同,對於午餐的水準要求也自然不一樣。
所以,真正的狀態是,對於「某議題」永遠都存在廣義上的自由與保守派,但也不能說這就是絕對的自由或保守派。
啊?繞口令。不是,請回到第一篇的「偏好」去思考一下,某學校的營養午餐是三菜一湯,真的就是三道青菜,沒有肉。先不管最初的理由是什麼,總之會覺得滿意的人應該很少吧?但我們可以說,支持三道青菜的人必定是素食主義教徒?就算是素食主張者,看到還在成長期的學生只吃青菜,會真心支持到底的恐怕也不多。

激進派跟反動派目的不同,卻同樣支持劇烈改變
台灣大多數現在判定對方屬於何類者,大多是看到單一議題的表態,就認定他必然屬於特定意識形態,進而覺得對方一定也會認同這個意識形態群體的其他看法。
回到三菜一湯這個午餐議題上,當多數人想要改革這個菜色時,真有幾個素食主義者,認為三青菜才健康,堅決反對改變的,就是所謂的最右邊,數值屬於負數的
但也不能說這就是反動派,真正的反動派會說「三道菜的油要換成植物油,湯品中也不能用丸子增添味道,這樣對學生才健康」,不僅反對改變還不滿現狀。
編:但會做到這種程度的還是少數(翻攝自獨立報)。
若你站在改變的角度去看,素食主義者其實也要歸類到最左邊的激進改革。這才是所謂極左極右很像的理由,並不是兩者「殊途同歸」,你會覺得素食主義跟肉食主義兩者都同類?結果最好會一樣啦(網路這類說法通常比較像是想把極端派都歸納到同一類上,便於批判)
但會造成現在這種營養午餐菜色,總有各種現實的理由在,諸如肉品有夠貴買不起,附近沒有合格廠商所以買不到。這種理由提出來,保守派中會有人接受(數值幾乎到0那種),之所以反對立刻改變也並非無所本,也就是若條件適合下就接受改變。故我們不能把反對改變,直接當成反動派(負數)去看待。

要改都可以改,改革的成本你買單?
那麼保守派屬於哪種?不是凡事先打算盤,看有沒有錢再決定的那種。通常會認為三青菜太扯的,大前提都已經認為怎樣都要改,差別是怎麼改而已。如果問題是出在法令,例如原因出在「依法學校只能向周邊1公里的商家購買」這種超扯的法條。保守派的認知是:法律就是法律,我們趕快催促修法,但不要讓公務員去違法。
越偏左邊的認知,會認為太扯的法律遵守有何用處,則越傾向立即性的廢除,甚至施壓學校先違法採買,不要讓學生吃不到肉。至於學校人員受罰的問題,大家可以組個律師團幫忙,或是要求上級不得事後秋後算帳。
但不管是保守或是自由派的家長,都會接受「那我們先買便當給他們吃」這件事,至於校規說「學生不得外食」,當然是法律又沒說不能家長送,管他!
最左邊激進派就不用多說了,立刻馬上給我改掉菜色,公務員違法行政又如何,學生福祉比較重要。
各位可以看到,其實對於改革來說,差別多半在於成本、風險的承擔由誰去負,由誰來付。
這若是物價上漲導致買不到肉,但法規三菜一湯又不能改,學校跟餐廚只能這麼做,上述案例中的思考就會有點不同,光譜的偏移又會有點差異。畢竟,如果物價上漲太誇張,那麼50元營養午餐要改成100元,恐怕就會有一些家長不願意,自然傾向不要改(極端點,暴漲到500便當一個,更多家長會轉向)。

意識形態是價值判斷總和,不應單一議題論斷
午餐議題是這樣,那麼其他的議題呢?像是「校服該不該別上名字」、「學生頭髮樣式是否限制」、「零食能否帶進校園」等等。
有人會覺得,法律沒有禁止,就不該另立校規;也有人認為,法律外的校規也有一定的秩序維護效果,不要太離譜遵守也無妨。總之呢,各式各樣的議題,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見解,這些偏好來源跟家長的社經背景都有關係。
當你所有的議題都有概念,並且做出了自己的判斷後,若可以把每一個議題都標上分數,就能抓一個總分,好比說他拿了80分是偏自由派,你得了30分偏保守派。這就是大部分意識形態光譜測驗的概念來源,只是多數題目就筆者的角度來說,頗有相當的誘導意味就是。
總之呢,你會是一個自由派,並不代表你就會無條件支持頭髮解禁,有人提出一個「染髮要有限度」,身為家長的你也可能投贊成票。因為對你來說,學生頭髮挑染沒關係,但弄成超級賽亞人就太驚悚。
編:科學派頂多接受到「不了解科學」
因為每個人對於各種議題的支持度,都有不同的層次,贊成髮禁的人想的可能只是不要染髮,也不接受我們當年的西瓜皮造型。而這些必須透過對話,不停的討論,才能取得共識。
請注意,「層次」這件事的重要性,那麼你我會發現,意識形態的光譜,只要不是只有兩個選項,在多層次分類下,把總人數攤開下去,也會是常態分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