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設立你的結界

週六在課堂上,老師突然提到了古道家的結界概念(是道家不是道教哦)。古道家的人在做結界時,並不是一無所思,而是須在這條物理上的界線,反思心理上的的各種界線。
「結界」,聽起來好中二!(笑)

立下你的界線

換成心理學的說法,應該就是「立界線」吧。有一陣子書市很流行這個主題,不管是身體要立界線、教養要立界線、夫妻要立界線,也包含要跟親族財務立界線。
過去我覺得在人與人之間立下界線,確實是需要學習的事情。例如有些人常常不好意思拒絕別人,害怕別人受傷;或是經常感覺內疚,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別人情緒勒索、自己慣性討好⋯⋯很多種困擾,都來自於在人際關係裡面缺少「界線」而導致。
但是這次聽到老師在講「結界」是需要人去主動反思各種界線的時候,率先跳入我腦裡的,是工作的界線、想望的界線,甚至是概念的界線。
我自己觀察自己有個現象,是當我心裡太煩躁的時候,我就去工作。當然我的確很喜歡我的工作,但有一天當我又因為太煩而去工作的時候,我「真誠」的感受到,原來我是在用工作來逃避自己的生命議題。
這種逃避不限以工作形式來呈現,也包含各種角色。我在角色之間遁逃,用一種角色來抵禦另外一種角色。無法深度去思考一個角色的定位或是界線時,就用另外一個角色的說詞來快速逃脫。
但是坦白說,沒有如實觀照、過度放大縮小、不曾建立正確中心與明確界限,那麼人所扮演的每個角色,都在自圓其說而已。

我想要的,真的是「我」想要的?
工作如是,其實想望以及許多概念也是。你所想望的東西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還是其實是別人想要的。我認識「人類圖」後最釋懷的一件事就是:我從十幾歲希望去環遊世界的願望,根本就是別人的願望。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旅遊。我詫異地發現這件事情後,徹底地接受了自己的樣態。對,我真沒有像大家那麼喜歡旅遊,不是酸葡萄也不是眼紅嘴硬,當別人開開心心在收拾行李的時候,通常那當下我並沒有那麼享受。
原來連自己保持數十年的想望,都可能是別人的。那麼概念,當然也是。很多自以為自己確認的概念,你真的能確認是自己的嗎?遠的如君臣父子、忠孝節義,近的如「人應該怎樣」、「我應該怎樣」,這些主導人生方向的「自我」(ego?),很有可能也是別人的。
在建立「結界」、確立界線的同時,據說也可以一層一層的拆開自己,拆掉那些「應該」、拆掉那些別人給你的意念、拆掉甚至可能是別人給你的情緒波動。商人很愛告訴你,要「愛自己」,但自己的表面沾黏著各式各樣別人給的東西,不把這些東西拆掉,根本就愛不了自己——我連自己是誰都不知道呢!

聽見你自己
古道家的人張開領域、設立結界,看起來好中二,卻正是聽見自己內在呼喚的練習。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