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重塑大腦,戰勝慢性疼痛的4M終極配方!
●因為「我的疼痛明明是在受傷之後才產生的!」
於是產生了一個根深柢固的信念:「受傷才是我痛的原因,只要把這個傷治療好了,我的痛就會好。」
這邏輯乍聽之下沒錯,一般人都是這樣想的;根據你的經驗法則,大部分的痛確實這樣都會好,但超過3個月的慢性疼痛則不然!
因為這邏輯中有個很致命的違理之處:為什麼你的痛會慢性化?
受傷是肇因(誘發因子)沒錯,也就是最後一根稻草,但它不是慢性化的根因(前驅因子)。
要同時治療你的前驅因子、誘發因子及維持因子(Antecedents, Triggers, Mediators, ATM),病痛才能真正改善!
●慢性疼痛被解構分四期:
1.前驅易感期(Predisposition):先天條件如基因、甲基化、免疫反應、情緒等。
2.傷害事件本身:當下組織受傷的嚴重度勢必也會影響。
3.過渡期:為了避痛,前額葉皮層和伏隔核(有快樂中樞之稱)開始訊息交換,影響神經內分泌,逐漸疼痛中樞敏感化;同時身體的動作控制也開始變化。
4.維持期:大腦皮質重組,維持成慢性疼痛是大腦壞習慣。
好消息是,每個步驟的問題都是可以處理的!
●明明有傷,卻可以適應而不感到痛的過程,與我們的中樞神經(包括大腦和脊髓)的下行疼痛抑制有關,你的下行抑制系統為什麼不工作了?
身上毒素太多?營養素不足?讓身體一直處於慢性發炎、慢性感染、慢性過敏導致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等免疫紊亂的狀態?壓力太大,自律神經失調、迷走神經被關掉、低甲基的狀態讓你的疼痛基因關不掉,對疼痛越來越敏感?中樞敏感化?
記不記得你以前小時候的扭傷?你全好了,或是沒有全好但是不痛,對吧?那就是因為你的修復能力和下行抑制系統運作良好!
同理可推論慢性疼痛不會好有兩個原因:
修復能力不足或下行抑制系統出問題。
傷勢很嚴重可能與修復能力不足有關,可以靠增生療法改善,但慢性疼痛的病人,常遇到一個現象,就是「醫生說我沒那麼嚴重,但是我就是很痛」,那想必就是下行抑制系統出問題了!
「要病灶好了,我才會不痛」是個錯誤的可怕迷思!治療慢性疼痛,你一定要破除這個迷思!
●疼痛醫師Michael Moskowitz說:「慢性疼痛可以被遺忘!」曾給他的一位女性患者看「慢性疼痛的腦」和「無痛的腦」的照片,並告訴她:「只要你的大腦長這樣,就不可能會痛!」
我不是說這些疼痛是在你的腦裡幻想出來的,而是指有時由下而上的方法行不通,不如試試由上而下,活化你與生俱來的疼痛抑制系統,有時候是因為它失能才導致你那麼痛,當然你也可以選擇雙管齊下、上下夾攻,去處理你的病灶;抑或像上述那些毫無疼痛的健康人一樣,接受不完美的影像及身軀做自己想做的事,人生繼續向前,Move on!,有何不可?
希望上述例子能讓你了解到「嚴重度≠疼痛度」。
開放地擁抱各種可能性,勿忘你治療的目的:做想做的事!
已有無數的研究告訴我們,有時候影像看起來很嚴重,但是不痛;也很常見影像看起來沒什麼事,但是很痛。我就狠心問你一句,如果這兩者只能二擇一,你要哪一個?
●我真心認為慢性疼痛的根源在腦!
包括動作控制(Motor control)、肥大細胞活化症候群(MCAS)、情緒(Moods)這三大M,接著你就可以慷慨迎接第四個M:Move on! 邁步向前!
●村上春樹曾說:「疼痛無可避免,折磨是你選擇的!」(Pain is inevitable. Suffering is optional. )
●很多病人會問我疼痛為什麼要驗食物過敏?為什麼要處理腸道菌叢、排黴菌、排病毒?
原因就在這裡,它們跟疼痛是同一通道!
慢性過敏、慢性感染,都會導致肥大細胞一直處於被活化的狀態。
可以理解成:一旦肥大細胞被活化,會持續釋放發炎物質造成疼痛,往後不管遇到氣候變化、過敏原、病原、金屬置入物、藥物、小外傷,疼痛都會被誘發。
●正念減壓的練習除了強調正念察覺的練習外,還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的小技巧,給予人正向思考的能力。
這些技巧,包括呼吸察覺、身體掃描,透過專注在呼吸以及感官,將思緒拉回自己身上,認知行為療法的技巧,包括訂定SMARTER GOAL、終止幫倒忙的念頭等,來降低疼痛的音量,而不會被疼痛牽著走。
在正念練習之下,減輕神經系統惡性回饋的效果,能將疼痛放大的效應減輕,進而減低慢性疼痛對身心的影響,改變大腦結構,增強與自我控制、注意力相關的灰質區,舒緩製造壓力賀爾蒙的區域,使疼痛不再這麼強烈,並可以改善工作記憶、注意力與反應速度,強化身心的韌性與彈性、改善情緒智商、有效對抗焦慮、壓力、憂鬱疲倦等,讓病人能夠重新主宰自己的生活,不再被慢性疼痛控制。
●假設你現在被一隻老虎追,只有10分鐘可以活,你的身體會怎麼做?
關掉腸胃、生殖功能
增加心跳、血壓、腎上腺素
增加可體松壓制發炎反應、疼痛感覺
當然,如果你這個壓力是暫時的,上述的反應是有助於你度過難關的。
迷走神經做的事,跟上述完全相反,所以它會第一個被關閉。
我們設想這個反應持續好幾年,你被一隻 虎追了好幾年!會發生什麼事?
迷走神經是人體分布最長、最廣的自律神經。調節腸胃蠕動、心跳血壓、免疫功能、疼痛路徑、支氣管、臉部表情、咽喉發聲。我們一般常聽到的自律神經失調,其實最常見的就是迷走神經被永久關閉!
交感神經決定戰鬥或逃跑,副交感神經負責心律、消化、休息、修復。當我們一直處於驚恐不安的情緒之中,身體就處於交感神經狀態,消耗我們的能量。
迷走神經要啟動,唯有當我們身體感覺安全時,身體才會修復。
●若你發現你的問題一直難以解決,也可以找找整合醫學的醫師,或許會發現不同的觀點對你有幫助。
全身的神經肌肉控制穩定,毒素清乾淨了,情緒流通自然,自律神經也達 到了陰陽平衡,日夜週期呼應自然規律,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這就是滿足快樂又令人嚮往的健康生活吧!
曾有病人腰膝疼痛總在夜深人靜時,彷彿千萬根針在刺,長期失眠造成腦霧,每晚只能咬牙忍痛直到天明,好不容易睡著卻又夢魘相隨。
心率變異發現嚴重自律神經失調, 治療5個月後,一夜好眠,不再惡夢,腰的不明疼痛也消失了!她最高興的是,憂鬱傾向、下肢水腫也沒了,感覺重獲新生!
~王偉全醫師/超全能診所醫療院長
~《疼痛先醫腦:慢性疼痛是大腦的壞習慣》
#疼痛先醫腦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疼痛先醫腦》】↓↓
https://www1.oeya.com.tw/2-yLi
【金石堂購買《疼痛先醫腦》】↓↓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4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皆證明,人體各項機能, 原本就是被設計要你多運動、更開懷。 ●我最先發現的一件事是,最常用來解釋「為什麼運動使我們快樂?」的回答,都太過簡單化了。運動對心理的影響不能單純地被歸結為腦內啡(endorphin)大量分泌。身體活動會影響許多其他的大腦化學物質,包含那些能給你能量、減
★找出自己最適合吃的水果,吃對了才健康! ●營養學家告訴我們,日常食物可分為兩大類: 1.一類是酸性食物,以肉、蛋、米、麵等為代表。 2.另一類是鹼性食物,主要指蔬菜、水果與奶類。 所以水果是鹼性的。 酸性食物一定是pH小於7.0,鹼性食物一定是pH大於7.0嗎?並不是的,它們所代表的是對人體的作用
★什麼是一名女性最該學習的重要課題? 打從出生的那天起,女性體內就已經蘊含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是這個世界說服了她,讓她認為自己一無所有。 ─露琵.考爾(Rupi Kaur) ●我們的文化強迫大家要不斷超越、超越、再超越自己的極限,不斷逼迫自己、拉高對自己的期望,壓榨自己的身體與時間。為了做完這些永遠
★自然界的興衰枯榮與人的生理、 心理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順應四時的養生之道讓你呷百二, 反之減壽又殃及後代?! ●據《易·繫辭》記載,伏羲氏仰觀府察,觀河圖、洛書而畫卦。河圖、洛書中已明確提出四時五方、八卦九宮概念內含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及八節(二至、二分和四立,即立春、立
★東京表參道人氣婦產科醫師全新力作, 最完整的女性更年期自我照護手冊。
★從心理層面出發,協助你 以健康方式重新面對瘦身歷程的課程。
★神經科學、演化生物學皆證明,人體各項機能, 原本就是被設計要你多運動、更開懷。 ●我最先發現的一件事是,最常用來解釋「為什麼運動使我們快樂?」的回答,都太過簡單化了。運動對心理的影響不能單純地被歸結為腦內啡(endorphin)大量分泌。身體活動會影響許多其他的大腦化學物質,包含那些能給你能量、減
★找出自己最適合吃的水果,吃對了才健康! ●營養學家告訴我們,日常食物可分為兩大類: 1.一類是酸性食物,以肉、蛋、米、麵等為代表。 2.另一類是鹼性食物,主要指蔬菜、水果與奶類。 所以水果是鹼性的。 酸性食物一定是pH小於7.0,鹼性食物一定是pH大於7.0嗎?並不是的,它們所代表的是對人體的作用
★什麼是一名女性最該學習的重要課題? 打從出生的那天起,女性體內就已經蘊含了自己所需要的一切,是這個世界說服了她,讓她認為自己一無所有。 ─露琵.考爾(Rupi Kaur) ●我們的文化強迫大家要不斷超越、超越、再超越自己的極限,不斷逼迫自己、拉高對自己的期望,壓榨自己的身體與時間。為了做完這些永遠
★自然界的興衰枯榮與人的生理、 心理機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順應四時的養生之道讓你呷百二, 反之減壽又殃及後代?! ●據《易·繫辭》記載,伏羲氏仰觀府察,觀河圖、洛書而畫卦。河圖、洛書中已明確提出四時五方、八卦九宮概念內含二至(冬至、夏至),二分(春分、秋分)及八節(二至、二分和四立,即立春、立
★東京表參道人氣婦產科醫師全新力作, 最完整的女性更年期自我照護手冊。
★從心理層面出發,協助你 以健康方式重新面對瘦身歷程的課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身體痠痛不只是急性原因,而是因為筋膜系統的失衡所導致的慢性結果。痠痛調理的目標應該從痠痛消除,轉為找到偏移的點,還原筋膜結構。本文將解決痠痛的長遠之道。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我們將疼痛劃分為兩個層面── 一、 可避免的:例如骨錯縫,筋出槽後的關節錯位 二、 刻意追求的:訓練中主動抻拔施壓、打開關節僵緊角度時的痛
Thumbnail
中樞神經系統,像是我們的大腦、脊椎,經歷過受傷,這些構造在受傷後沒有再生能力 那中風的人為什麼還需要復健呢? 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可塑造性,當你接近耳朵的大腦受傷時,透過訓練或是肢體的刻意使用,沒有受傷的大腦區域會協助支配已經受傷的大腦區域之功能。我們一般復健在用的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五十肩、板機指、偏頭痛、腎結石、子宮肌瘤、脊椎側彎、腳踝慣性翻船、圓肩駝背、睡眠障礙、雙腿無力、更年期...等等,這些看似永遠好不了的舊傷、慢性疾病、生活失衡......根源都來自於「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相信大家現在都有在使用網銀的習慣 以前因為打工和工作的關係,我辦過的網銀少說也有5、6間,可以說在使用網銀App方面我可以算是個老手了。 最近受邀參加國泰世華CUBE App的使用測試 嘿嘿~殊不知我本身就有在使用他們的App,所以這次的受測根本可以說是得心應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在生活的忙碌與喧囂中,我們常常容易忽視身體發出的疼痛信號。 總以為忍一忍,疼痛就會過去,一切都會自行恢復正常。 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身體的痛,若不加以重視,往往不會自己好,反而可能會愈演愈烈。 疼痛,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報。
Thumbnail
身體痠痛不只是急性原因,而是因為筋膜系統的失衡所導致的慢性結果。痠痛調理的目標應該從痠痛消除,轉為找到偏移的點,還原筋膜結構。本文將解決痠痛的長遠之道。
Thumbnail
久病會慣性成惡化,醫治不易。預防甚於治療,才能積極人生,樂觀態度,人生沒有一定要得病。 有些古老留下,勵志人心的話語,至今不該完全沿用,時代背景不同,有些狀況是古時的無知無助,才需錯誤中換取經驗,如果知道心是病的根源,就不易病入膏肓。 前文〔腦細胞嗅覺記憶|身心靈〕提及腦記憶會影響身心靈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我們將疼痛劃分為兩個層面── 一、 可避免的:例如骨錯縫,筋出槽後的關節錯位 二、 刻意追求的:訓練中主動抻拔施壓、打開關節僵緊角度時的痛
Thumbnail
中樞神經系統,像是我們的大腦、脊椎,經歷過受傷,這些構造在受傷後沒有再生能力 那中風的人為什麼還需要復健呢? 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神經系統有可塑造性,當你接近耳朵的大腦受傷時,透過訓練或是肢體的刻意使用,沒有受傷的大腦區域會協助支配已經受傷的大腦區域之功能。我們一般復健在用的
Thumbnail
不論是身體上的痛或是心靈上的痛,總之痛就是不好。這個觀點讓我們對痛避之則吉,以保護自己。可是對痛賦予負面的標籤,也可能令我們的痛變得更加厲害。或許我們可以調教對痛的看法,讓我們痛得有意義。
Thumbnail
五十肩、板機指、偏頭痛、腎結石、子宮肌瘤、脊椎側彎、腳踝慣性翻船、圓肩駝背、睡眠障礙、雙腿無力、更年期...等等,這些看似永遠好不了的舊傷、慢性疾病、生活失衡......根源都來自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