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0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demic》
📖書籍簡介:
假設演化後的能力都有助於繁衍後代,那麼為何「憂鬱」這種擾人的情緒會留下來呢?
一心想成為歷史學家的強納森・羅騰伯格,在念博士班那一年,遭受憂鬱侵擾,連出門買東西都無法集中注意力。為了認識這個疾病、找回人生,強納森進入史丹佛大學心理系,最後成為憂鬱症研究學者。
就心理功能上來看,憂鬱心情對人的生存幫助有二:第一是停止錯誤嘗試,讓當事人休養生息;其次是串連人際網絡,讓親族好友前來安慰當事人。不過,有助於生存的低落情緒怎麼會變成病呢?第一,過去只有天災野獸,威脅很明顯,所以人的憂鬱很單純。但隨著社會結構、文化、科技變得複雜,不確定的訊息變多,人感覺威脅變多,於是更容易不安。其次,人會透過語言文字反芻思考,過度揣測憂鬱原因或是產生罪惡感,強化惡劣心情。最後是現代文化對快樂的設定值太高、太單一,但不是人人都適合。
羅騰伯格強調,過去我們都把憂鬱症當成一種待修正的「缺陷」,不只使它汙名化,也讓我們以為只要移除症狀就算康復。其實,在專業的協助下,透過「傾聽憂鬱」,也有助於了解自己的人生困境。更重要的是,在即將痊癒的後憂鬱期,找出人生目的,再次成長,才能走向穩定的康復之路。
📝這本書我最少隔天就看一個段落,前面還有做筆記,越看到後面幾章,越需要用頭腦思考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是什麼,筆記也不做了,因為太多連貫的重點。
這是一本需要花時間消化資訊的書,我個人很認同其中的許多觀點,包括「情感系統跟憂鬱症的關係」,還有憂鬱症階段性的表現、醫學所知的線索、醫療科學研究得到的成果的複雜程度,都沒有哪種方式可以肯定或宣告,已經理解了憂鬱症的發生及結束,包括藥物或其它治療方式,是能夠有效完全治療痊癒的。沒有,沒有能夠保證可以治療成功的研究報告或醫學證明。
身心科(精神科)類別的疾病複雜程度,或許跟書裡第二章,P.42頁提到的:
『作家李·斯金格(Lee Stringer)描述他的重度憂鬱:「也許我們所謂的憂鬱症根本不是疾病,而是某種警訊,有如身體疼痛那樣警告我們某個地方出了問題;也許我們該停下來好好休息,多久都可以,並且專心做那件我們沒有想過要做的事,亦即豐富我們的靈魂。」』
這個提醒有關,我們可以依靠藥物治療頭腦內分泌失調、身體疼痛以及睡眠障礙,卻沒有辦法用藥物治療我們的「情感」。
身體和心靈,要可以一同運作,人類才能夠算是「活著」,因此書裡P.109頁提到的:「即便是面對同樣的事件,人的情感反應也會有實質差異。」就是這個意思吧。
🔖書摘:
P.127 對深陷在深度憂鬱中的人而言,最沒有用處的建議是「振作起來」或者「不要再去想它了」。這種建議幾乎不可能實現,沒用的程度大概和叫一個燒燙傷病患不要再覺得痛了差不多。
P.131 人可以嘗試不顧心情而繼續追求一個達不到的目標,宛如無視燃燒的煤炭而繼續穩步前行的踏火者。
P.143 特定的性格、日常作息及壓力源聚集起來,再加上現代人的情感能力會有不同的發展方式,而這就是憂鬱症流行的源頭。令人沮喪的是,人類的缺陷不是憂鬱症的成因,它反而是我們的特長造成的,這一點就能解釋憂鬱症為何成了根深柢固的問題,短時間內無法根絕。
P.233 儘管憂鬱症的痛苦無法讓人全然接受,但情感可以提供有意義的資訊,呈現出我們生活的狀態與前景。若我們能理解「傾聽憂鬱」有多麼不容易,就能找出演化給我們的警示,在痛苦中找到警示信號,這份傾聽也就能成為工具,促進重生及創造改變以翻轉人生,在憂鬱症剛結束的時期更是如此。如果我們完全不傾聽,要從憂鬱中學習當然會很困難。
📔憂鬱的演化:人類情緒本能如何走向現代失能病症
The Depths: The Evolutionary of Origins of the Depression Epdemic
✍️作者:強納森・羅騰伯格
譯者:向淑容
📚出版社:左岸文化(遠足文化發行)
出版日期:2018/01(目前已絕版)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