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總臨時反悔?「如何把握消費者」關鍵心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發生了什麼事?

大概上個月,我收到一個的個案諮詢

情境說明,個案經營一間諮商診所,每年暑期都會開設團體諮商工作坊,依據醫療法醫療機構不得提前收費的,因此工作坊皆採預先報名待正式進到諮商服務才予以收費。

他的困擾是每每確認報名的參與者,在已經確認參與、同時活動已經成立後,往往會因故或者不小心忘記,而無法如期參與。

這樣導致後續的活動難以安排,也犧牲了其他參與者的期待,更容易讓大家對於診所信任感下降。

為什麼會發生?

這種狀況,主要是因為個案與報名諮商工作坊,雙方對進度理解不一致,進而導致情境發生

對於診所來說,前期的活動報名確認後,就開始籌備活動、準備工作坊,代表活動已經開始進入下階段;對於參與者來說,活動直到正式舉行,踏入診所的那一刻,才算是開始。

如下圖示

消費者進度誤區

消費者進度誤區

雙方的理解,都沒有錯,只是因為不一致,造成了對於「取消參與」有不同的情況認知。

其實這樣的事情在生活中有不少常見的案例,舉凡電話預訂餐點、訂位、代購,只要產品或服務是費用後付,都很容易碰到這樣的狀況。

怎麼做會更好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觀察過外送的 APP,會出現訂單確認中、店家已接單、店家準備中、XXX外送員為您服務,然後可以看到外送員目前的位置。

對於消費者來說,從下單的那一個,消費者跟整個服務高度綁定。

試想一下,如果今天訂購流程在「訂單確認中」跟「店家準備中」,放棄訂購的意願是不是會差的滿多的呢?

當然, 外送 APP 跟原本諮商工作坊的付費方式,還是不一樣。

回到諮商診所的狀況,如果能夠更貼近參與者(aka.消費者),將彼此對現況的理解校準一致,一來參與者拒絕的心理成本會增加,能讓不克參與的狀況降低,二來能明確地提醒參與者,什麼時間是提出「不克參與」最好的時間點,讓診所團隊有更多的餘裕處理後續的準備。

哪些常見做法可參考?

比較常見的兩種方式,提供給大家參考。

1.社群推播

可以利用品牌的社群(FB、IG、Line),定期更新工作坊準備的近況比如課程設計、講師演練等等,或者產品的最新進度,比如打樣包裝、送貨狀態、代購進度等等

2.自有管道

Email、專屬社團等,透過訂閱通知的方式,更新最新的近況,例如之前就曾用過某間餐廳的 APP ,在訂位日期前兩天,會寄送專屬簡訊,提醒位子已經預定保留。

然而無論流程怎麼設計,用什麼載體通知消費者,最重要的原則是讓彼此對產品或服務準備的現況理解一致,才能有效避免因落差導致的退購,或降低高成本退購的問題。


avatar-img
9會員
14內容數
🌟 Make your business stable and reliable 讓你的事業穩定發展,踏實前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起踏實創業吧! 的其他內容
一家早餐店,幾次的用餐,不知不覺中這裡成為自己的平靜之地,你也有一家這樣的口袋名單嗎?跟我分享吧!
這篇跟大家分享我去年的短短兩個月在品牌顧問公司實習的生活,你也曾經實習過嗎?歡迎跟我分享你的實習生活唷!
關於我重訓一個月後的改變,不是戰勝體脂肪、不是擁有馬甲線、不是養出蜜大腿,而是
在記憶深處那是種溫和、安心的感覺。 香菇雞湯是道兒時常喝的湯品,簡單易煮,又溫暖,因此每當天氣微涼或是需要靜下心的時刻,我會煮碗香菇雞湯。 推薦給需要靜心的你們,希望你們會喜歡這道湯品。
關於商業模式,以及在創業前、中、後的運用。 希望你們會喜歡。
一家早餐店,幾次的用餐,不知不覺中這裡成為自己的平靜之地,你也有一家這樣的口袋名單嗎?跟我分享吧!
這篇跟大家分享我去年的短短兩個月在品牌顧問公司實習的生活,你也曾經實習過嗎?歡迎跟我分享你的實習生活唷!
關於我重訓一個月後的改變,不是戰勝體脂肪、不是擁有馬甲線、不是養出蜜大腿,而是
在記憶深處那是種溫和、安心的感覺。 香菇雞湯是道兒時常喝的湯品,簡單易煮,又溫暖,因此每當天氣微涼或是需要靜下心的時刻,我會煮碗香菇雞湯。 推薦給需要靜心的你們,希望你們會喜歡這道湯品。
關於商業模式,以及在創業前、中、後的運用。 希望你們會喜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其實,忘記也是正常的事情,心理師也會有可能忘記的。 且當身心狀況不好時,忘記的機率也會隨之提高。這其實也隱含我們「是如何看待失誤的」? 是否對自己有過嚴苛的要求?
Thumbnail
高效能的人在用的,負面回饋法: 利用 1.事實 2.後果 3.主觀感覺 4.即時回覆,解決方式 的溝通方式,得到有效、及時的做法。 • 你:你忘了訂父親節餐廳, 該怎麼辦?(事實) 現在訂,應該來不及。(後果) 大家感覺很失望。(主觀感覺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諮商次數的長短可以根據不同個案需要、諮商師風格、學派和目標來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諮商需要多久,以及諮商次數的祕密。諮商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主要還是取決於個案自己如何看待諮商。如果有些人因為本身需求,把心理諮商當成SPA定期舒壓,或是追求一生的探索自我也是完全沒問題!
Thumbnail
身為消費者,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才剛完成結帳,下一秒緊接著被店員以「下一位!」或「結帳請往前喔」此類提醒聲,催促得手忙腳亂倉皇逃離現場的經驗?超商、加油站、得來速,通常在這些地方消費,我可以感受到這些店員們的眾多工作守則其中一項應該是:結帳後三秒鐘內接待下一組顧客。
Thumbnail
某一天你出現了一個想要離開組織的理由。你會怎麼預備還在組織裡面剩下的時間? 1、找好關係?認識人脈? 2、學更多的諮商技術? 3、讓更多潛在個案認識你?
Thumbnail
隨著心理健康觀念普及,越來越多人會在身心狀態不佳時尋求諮商,剛好最近有認識的工作夥伴談論到「踩雷的諮商經驗」,聽著覺得好生氣,一起看看怎麼調選諮商所不踩雷。
Thumbnail
在婚禮產業工作多年後,我領悟到一個很反邏輯的業務應對技巧:不要一開始就把最好的解決方案塞給客人。讓客人按照自己的步調摸索,讓對方自己判斷最佳方案,我發現這樣反而讓客人感受到尊重,也是生活中待人處事的禮貌。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其實,忘記也是正常的事情,心理師也會有可能忘記的。 且當身心狀況不好時,忘記的機率也會隨之提高。這其實也隱含我們「是如何看待失誤的」? 是否對自己有過嚴苛的要求?
Thumbnail
高效能的人在用的,負面回饋法: 利用 1.事實 2.後果 3.主觀感覺 4.即時回覆,解決方式 的溝通方式,得到有效、及時的做法。 • 你:你忘了訂父親節餐廳, 該怎麼辦?(事實) 現在訂,應該來不及。(後果) 大家感覺很失望。(主觀感覺
Thumbnail
快30的年頭,過去三年來就像是從平坡急遽下墜的經歷,也是一段失去自己的日子。 巨大的挫折,由家庭乃至於家族間裂開的縫隙,而後也讓自己不斷地破碎拆解,從身體、心理的超重負荷,一步步抽絲剝繭,將不屬於「我」的部分,釋放。 這是關於我初次體驗心理諮商、以及「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的實際使用。
Thumbnail
隨著青壯年心理健康支持方案啟動,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心理諮商。然而,初次諮商常伴隨疑慮與不安。這篇文章將從壓力反應到個人需求,幫助你理解心理諮商的意義。無論是生活壓力、情緒困擾或是自我成長,每個人都有尋求專業支持的理由。透過這個指南,希望你能對諮商有更深入的認識。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諮商次數的長短可以根據不同個案需要、諮商師風格、學派和目標來決定。這篇文章探討了諮商需要多久,以及諮商次數的祕密。諮商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主要還是取決於個案自己如何看待諮商。如果有些人因為本身需求,把心理諮商當成SPA定期舒壓,或是追求一生的探索自我也是完全沒問題!
Thumbnail
身為消費者,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才剛完成結帳,下一秒緊接著被店員以「下一位!」或「結帳請往前喔」此類提醒聲,催促得手忙腳亂倉皇逃離現場的經驗?超商、加油站、得來速,通常在這些地方消費,我可以感受到這些店員們的眾多工作守則其中一項應該是:結帳後三秒鐘內接待下一組顧客。
Thumbnail
某一天你出現了一個想要離開組織的理由。你會怎麼預備還在組織裡面剩下的時間? 1、找好關係?認識人脈? 2、學更多的諮商技術? 3、讓更多潛在個案認識你?
Thumbnail
隨著心理健康觀念普及,越來越多人會在身心狀態不佳時尋求諮商,剛好最近有認識的工作夥伴談論到「踩雷的諮商經驗」,聽著覺得好生氣,一起看看怎麼調選諮商所不踩雷。
Thumbnail
在婚禮產業工作多年後,我領悟到一個很反邏輯的業務應對技巧:不要一開始就把最好的解決方案塞給客人。讓客人按照自己的步調摸索,讓對方自己判斷最佳方案,我發現這樣反而讓客人感受到尊重,也是生活中待人處事的禮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