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目睹同學被打皆無動於衷! 政府反霸凌教育宣告失敗?

這兩天,網路上瘋傳嘉義某職校學生霸凌事件(註1),於是不少人開始對霸凌者口誅筆伐。但細看報導和影片卻赫然發現,霸凌發生的地點居然是教室。案發時有不少同學在現場,卻對整起事件視若無睹,無人出聲制止或介入。這讓人不禁要問,教育部長期推動的友善校園和反霸凌是否正式宣告失敗?

檢視教育部的反霸凌專區,一進網站就看到上面出現大大的圖:教育部1958反霸凌專線,然後就是要勇敢「說」出來。問題是,網站上瀏覽到的資料,只看到大拜拜似的宣誓口號和活動照片,卻看不到任何具體做法,難怪校園霸凌越來越嚴重。

也許教育部會自我辯護說「通報霸凌管道暢通無阻」。問題是,通報霸凌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已經有學生被霸凌,已經有學生受到傷害。

若教育部希望學生霸凌事件減少,應該把重點放在預防霸凌,而不是霸凌通報,或是空泛地要求學生要向霸凌說「不」,卻沒有提供有效的說「不」技巧。

至於要如何預防霸凌呢?建立一個反霸凌校園文化是關鍵。也就是說,在校園環境裡的每個人:教職員、學生和家長,不管是當事人或旁觀者,對於霸凌行為都是零容忍。更重要的是,要訓練旁觀者學會適時用正確方法介入霸凌,並有完善反霸凌系統的支持,才能讓反霸凌的校園文化一步步建立起來。

也許有人想問,實務上該怎麼做呢?且以個人的班級經營為例。

我從一接班級開始,就嚴正表明自己對霸凌零容忍的態度,並讓全班同學瞭解,維護班級反霸凌文化,不是靠導師一人,而是靠全班同學一起。

然後,透過不同的活動和故事,讓全班反霸凌共識逐步建立,若班上出現霸凌情境,其他同學會勇敢出聲制止,讓霸凌事件剛出現就被消弭於無形。

當霸凌事件發生,導師要做的不只是處罰霸凌者,而是終止霸凌者的霸凌行為,讓他以後不再霸凌同學。至於被霸凌者,導師也不是只有安慰,而是要傳授反霸凌技巧,讓他知道以後如何面對霸凌,不再遭到霸凌。

唯有多管齊下,反霸凌的文化才會形成。

記得有一次,班上一位長期做一休二(上一天課,請假兩天)的男同學(甲生)在課堂中睡覺,任教的國文老師(女)走到他身邊關注。誰知甲生被叫醒後大怒,握拳作勢要打老師。在那個當下,有位個子高大的男同學(乙生)見狀,立即擋在老師和甲生之間,對甲生說:「你要對老師做什麼?」

由於當時甲生勢單力孤,絕大多數同學對甲生的學習態度也不以為然,都全力支持老師,再加上乙生個子遠比甲生高大,所以甲生只好悻悻然坐下。於是,一觸即發的生毆師事件便快速得到化解。

以此個案來說,若班上沒有長期建立「反暴力、反霸凌」的觀念,即便有學生當場拍下影片並緊急向學校通報,甚至將影片傳至網路造成社會衝擊,讓社會公審、肉搜霸凌者,但,都已無法挽回對該位老師與教育的傷害!

長期以來,教育部處理教育議題往往是做表面和處理末端,鮮少將政策重點放在預防性措施。舉例來說:處理性平的重點是通報,處理霸凌的重點也是通報。好像只要有通報,問題就會自動消失一樣。

通報當然需要,但是教育部把重點放在通報意謂著把政策重點放在事後處理,而不是事前預防。這就是校園內的大多數人(旁觀者)對於霸凌相當冷漠的原因。

每次看到這類事件發生,再檢視教育部的政策制定執行,就想問教育部的專業究竟在哪裡?如果教育部官員的教育暨政策專業度真的不足,是否就應該做好自我充實、成長、精進的功課?

否則,搞了一堆沒什麼用的政策,不僅勞民傷財,還誤了莘莘學子的教育和未來。

註1:校園霸凌!嘉義惡少教室扁同學 左右揮拳狂K頭...過程遭錄影PO網(ETtoday新聞雲)

*******************************************************

持續創作不易,若您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追蹤、訂閱、分享、留言並點擊愛心。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